對比

常孟蘭,1925-2004年,團長谷子地的原型。而事實上,常孟蘭的經歷和谷子地有幾個關鍵節(jié)點的異同:(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在出現于之矛盾的史料之前不質疑,百度百科的資料來源據百度上說是《晉察冀日報》)
常孟蘭是班長,谷子地是團長;
常孟蘭在“戰(zhàn)死后”,團里有關于常孟蘭的戰(zhàn)功的記錄,實際上常孟蘭沒有戰(zhàn)死,也沒有投入朝鮮戰(zhàn)爭,谷子地在“失蹤后”,旅部被“整編”,谷子地之后被“被俘”,再投入朝鮮戰(zhàn)爭;
常孟蘭的上級——連部,在朝鮮戰(zhàn)爭下落不明,谷子地的上級——旅部,在朝鮮戰(zhàn)爭包括在連長的大部陣亡;
常孟蘭先后數次尋找組織,未果,谷子地先后數次尋找組織,未果;
常孟蘭無從得知連長是否吹號,谷子地得知連長未吹號;
常孟蘭被要求死守陣地,吹號撤離,谷子地被要求死守陣地,吹號撤離;
常孟蘭等待40年終于團部被確認未戰(zhàn)死,戰(zhàn)功早就被確認,谷子地等待30年終于被師部確認未失蹤,有戰(zhàn)功;
常孟蘭是歷史人物,谷子地是虛構人物;
其實,影片吹號不吹號,根本不影響谷子地的全團奮戰(zhàn)到底的表現,以及谷子地戰(zhàn)斗時是個解放軍;而這吹沒吹號,沒有歷史,有兩類事情可以在里面進行,一是考古學家,嘗試尋找常孟蘭連長的遺書從而確認有吹還是沒有吹,二是小說家或劇作家,他們寫吹和沒吹,都可以;
ps:常孟蘭自始至終沒有領過一分戰(zhàn)功的獎勵。
歷史虛無主義的定義重點在于否認民族革命的貢獻,和這部電影可謂八桿子打不著,因為,哪怕沒吹,谷子地也不會后悔自己團奮戰(zhàn)到底,谷子地生氣的地方只是在自己團的戰(zhàn)功不被認可這一點,既然谷子地也認為自己有戰(zhàn)功,那谷子地也就支持民族革命。故事的主人公也支持民族革命,又怎么會有人因以故事的主人公為榜樣,不支持民族革命呢?如果某人不以故事的主人公為榜樣,那個人有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又和電影有什么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