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電拼, 年度迷惑產(chǎn)品
小電拼我個人覺得算得上年度迷惑產(chǎn)品了. 宣傳吹上天, 說是居家旅行兩用, 結果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先說居家桌面這個場景, 就算他說能取代排插 充電頭的組合, 但只要正常長度的 1m 充電線在桌面上, 桌面就沒法整齊. 官方圖的短線基本沒參考價值, 因為充電頭就在桌面中心. 如果放桌面下面的話, 那個外觀也沒什么卵用, 還不如做大一點, 加強一下散熱.


而且 4C 1A 2AC 的規(guī)格就想替代充電頭還是想多了, 官方的場景里, AC 插頭是接 Mac mini ? 顯示器, 那既然如此為啥還要擺一臺 MacBook Air? 直接接顯示器不就得了, C 口就有 90W 供電. 而小電拼整體功率才 120W, 接滿之后, 給筆記本的 C1 就只有 45W 了.
發(fā)熱表現(xiàn)只能說多虧了體積夠大, 我這邊拉到100W的輸出工況能維持在 60 度出頭, 沒到 70 度, 但作為一個桌面充電器來說談不上優(yōu)秀.

實際桌面場景, 得考慮接音響適配器(非智能的那種)、升降桌的電源線、路由器/交換機、硬盤盒的供電、AC轉DC供電的燈帶/臺燈、多合一無線充電器的適配器… 所以說小電拼就憑這倆 AC 口, 想要取代排插基本就是做夢.
最搞笑的是小電拼后面帶了個接地指示燈, 然而為了實現(xiàn)所謂的差旅折疊插腳, 充電器部分放棄了接地, 那結果就是手機燈金屬設備的邊框存在感應電, 讓用戶時刻感到振奮.

官方一開始宣稱新設備接入不斷連, 然而后面被人實測打臉, 補上了一段又臭又長的腳注, 說明什么情況是不斷連的…
與其搞那么復雜, 還不如桌面底下弄個架子, 放一個插頭足夠多的排插/PDU, 然后接一個帶接地的多口充電器, 最好是那種每個接口獨立功率的.

然后就是要吹差旅兩用, 什么出門前拔下來就是旅行充電器… 然而官方的宣傳圖還有接自家 Watch 和 MagSafe 充電支架的場景, 等于說拔下來帶走還得斷開這些桌面配件的連接.
那說句實話就沒什么方便可言了, 而且桌面搞這種零散的充電產(chǎn)品, 會不可避免增加凌亂程度. 還不如弄個貝爾金的三合一直接搞定 iPhone/Watch/AirPods/其他安卓手機的充電.
以及作為一個「旅行產(chǎn)品」, 強吹獨立使用的情況下不會從墻插掉下來. 稍微有點出門經(jīng)驗的都知道, 外面的插座有松有緊, 該掉還是得掉.
最搞笑的地方是, 這款產(chǎn)品不僅沒配套國際轉換插頭, 還是 200-240V 的窄電壓, 實屬出國旅行廢品.


所以總結這就是一款既要又要, 但是這也不行(桌面場景實用性低)、那也不行(差旅場景有硬傷). 與其整那么多 PR 資源還不如多花點功夫做用戶場景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