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14 妖靈王 緹坦妮雅 個人考據(jù)

(前排劇透警告,劇情還未進行到5.0 妖靈王相關劇情的小伙伴請酌情觀看本文)
? 作為妖精領地——伊爾美格的統(tǒng)治者,妖靈王緹坦妮雅自一出場便獲得了幾乎所有玩家的喜愛。

(不好意思放錯了)

? 即使在5.0未發(fā)售時,制作組只是在live上展示了一張概念立繪,也足以讓臺下的一眾玩家激動不已了,足可見她的魅力所在。
? 以下就從個人角度,收集整理相關資料以對FF14 5.0 妖靈王 緹坦妮雅進行詳細考據(jù),相關資料參考自FF14 灰機wiki,wiki百科,最終幻想wiki百科,如有紕漏還請指正。

(靈光衛(wèi) 緹坦妮雅)
? 作為妖精領地伊爾美格的首領,妖靈王緹坦妮雅肩負著保護領地子民的職責。在伊爾美格生活著的不僅僅只有仙子族,還有恩莫族與水妖,返祖阿馬羅等。
? 在一開始光戰(zhàn)等人被游末邦軍逼入妖精領地后,與之相關的劇情便展開了。在與仙子族的交談中得知,伊爾美格的靈光衛(wèi)便是曾經(jīng)的妖靈王緹坦妮雅。在收集到四件象征著女王的器物后,光之戰(zhàn)士順利地打開了封印妖靈王緹坦妮雅的宮殿,在最終戰(zhàn)勝緹坦妮雅后,一直跟隨著光戰(zhàn)的小妖精菲奧選擇了留在宮殿內,代替了光之戰(zhàn)士成為了新的妖靈王。
? 通過劇情可以知道,緹坦妮雅并非是一個妖精的名字,她更像是一個代稱,即妖靈王的名字。任何成為的妖靈王的仙子族都被稱為緹坦妮雅,因此在菲奧成為新的妖靈王之后,光戰(zhàn)再次見到她時,也改口稱她為緹坦妮雅。
? 緹坦妮雅作為5.0新登場的8人本BOSS,其實和前面幾個資料片里的蠻神一樣,也是在系列中就有登場過的角色。在《Final Fantasy Tactics Advance》也就是《最終幻想戰(zhàn)略版Advance》中就有登場,稍微有些區(qū)別的是,戰(zhàn)略版中緹坦妮雅并不是一個,而是一群。在這里也沒有妖靈王或者仙后的意思在里面,只是單純的作為一種魔物登場。

? 戰(zhàn)略版中,她們被視作是Nargai Cave神秘雕像的守護者,可以使用強大的神圣魔法,在保護隊友的同時可以消滅敵人。

? 這里的緹坦妮雅和14中的設定可以說差距相當大了,但是仔細就會發(fā)現(xiàn)兩者的設定都離不開精靈這一個元素。
? 在最終幻想歷代作品中出現(xiàn)的緹坦妮雅,當然也不是憑空創(chuàng)作出來的。
? 說起緹坦妮雅,就必須先從精靈這一個生物開始說起。在英語中,精靈,仙子這兩種生物各有各自的單詞。精靈通常稱作“Elf”,最早是出自北歐神話,這種精靈經(jīng)常被描繪為身材高大的日耳曼人形象,擅長弓箭和魔法,《魔戒》中的精靈族就是這一類。
? 仙子或者說是妖精,單詞則為“Fairy”,這兩者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仙子是有翅膀的,她們的翅膀類似于蜻蜓或者和蝴蝶的翅膀。
? 在早期的神話中,仙子和精靈可以說區(qū)分還是很大的,但是在后期英國鄉(xiāng)村流傳的傳說中,又出現(xiàn)一種惡作劇小精靈,被稱作“Pixie”,這種小精靈相貌酷似上面的“Fairy”,即仙子。由于英國鄉(xiāng)村茂密的植被,她們經(jīng)常藏匿其中捉弄路人,為了隱蔽,除了背上有類似蜻蜓薄翼的翅膀外,渾身上下也都包裹著一層綠色的外衣。
? 這一種小精靈最喜歡做的事便是迷惑路人讓其迷路,然后肆意捉弄他們。若是陌生人被她們捉弄,唯一的擺脫方法便是外套反穿,如此一來便可以讓Pixie們嚇跑了。
? 而在14中出現(xiàn)的仙子族,參照設定也可以知道并不是指的“Fairy”仙子,而是“Pixie”仙子了。

? 說完了關于仙子族的一些背景設定,再回過頭來看緹坦妮雅,緹坦妮雅原版英文名字為:Titania,這個名字最為人熟知的出處可能就是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了。

(緹坦妮雅)
? 但這里的緹坦妮雅也并非是最原始的出處,《仲夏夜之夢》中的“Titania”最早其實是誕生于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神話史詩《變形記》中(此變形記非卡夫卡創(chuàng)作的《變形記》)。奧維德的這本《變形記》中記錄了兩百多個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被譽為最偉大的神話辭典,現(xiàn)在很多的希臘羅馬故事最早都是出自這本書,譬如美狄亞和伊阿宋的愛情故事也是在這本書中被講述。
? Titania這個詞,詞根來自于“Titan”,當然這里的羅馬詞匯并沒有詞根這一說法,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Titania”這個詞屬于衍生詞,“Titan”這個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意味巨人泰坦,而“Titania”的最早的意思為“泰坦之女”。最早并不是指妖精女王或者仙后,而是月亮女神戴安娜(Diana)的別稱。甚至在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的《鬼神學》和英國詩人埃德蒙·斯賓塞的《仙后》中,登場的妖精女王都是戴安娜,而非用的是Titania。最早是詹姆斯一世將“Diana”作為了“妖精”的代名詞。
? 在中世紀基督教的眼中,妖精都是一種邪惡,狡猾的象征。而隨著文藝復興的到來,尤其是以莎士比亞為主的文學家,開始將妖精,精靈這一形象進行顛覆。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仙后Titania的塑造了。
? 莎士比亞從《變形記》中將緹坦妮雅取出,放入到《仲夏夜之夢》中,塑造出了一個高貴優(yōu)雅的仙子族王后的形象。而此時的緹坦妮雅已經(jīng)不再是月亮女神戴安娜的別名,而是單獨成為了仙子一族的往后。緹坦妮雅與其丈夫仙王奧伯隆的關系也是在《仲夏夜之夢》中確立了。另外關于奧伯隆與緹坦妮雅的婚禮在歌德的《浮士德》中也有提到(人妻天下第一)。
? 在這里也不妨簡單說一下緹坦妮雅和奧伯隆的一些故事,這些故事也是從《仲夏夜之夢》中擴展開來的。
? 傳說緹坦妮雅作為仙后,擁有遠超凡人的美貌和智慧,她氣質不凡且性格高傲。一次在與自己丈夫奧伯隆的爭執(zhí)中,由于觸怒了奧伯隆,于是他邊派小精靈帕克(Puck)取來了愛懶花的魔法花汁,這種汁液一旦滴到了人的眼睛上,那么當她睜開眼睛的一瞬間,便會愛上第一個看到的人。

(沉睡的緹坦妮雅)
? 而帕克在取花汁的時候,遇到了恰巧在森林中休息的工匠波頓,于是他便心生一計將波頓變成了驢頭人,趁著緹坦妮雅睡覺的間隙將花汁滴落到了緹坦妮雅的眼睛上,并且引導波頓來到緹坦妮雅的身邊。
? 在緹坦妮雅醒來的一瞬間,看到了身旁的波頓,頓時覺得波頓的驢耳朵和嘴巴很可愛,于是便喜歡上了波頓。但波頓一直覺得很害怕,還以為這只是自己在樹林中睡著后做的一個夢,于是并不敢回應緹坦妮雅的愛。而后不久奧伯隆心生悔意,當緹坦妮雅再次睡著后,解除了她身上的魔咒,并將波頓恢復原樣。緹坦妮雅醒來后想到之前的事情感到羞愧,與丈夫奧伯隆和好。
? 這便是緹坦妮雅與奧伯隆之間的一個小故事,而《仲夏夜之夢》中,也是圍繞兩對男女之間,因為在森林中被錯點了花汁造成的小小的誤會展開的,不過最終的結局也是一個HE的結局,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找相關的電影了解一下。
? 說完了在原著中的設定,再回過頭來看游戲中的一些有趣的設定。
? 這次的緹坦妮雅的副本名稱為《妖靈王 緹坦妮雅殲滅戰(zhàn)》,而在英文版,即由英文版本地化組長Koji(令狐孤寂)翻譯的版本中,緹坦妮雅副本的名稱被翻譯為“the Dancing Plague”,這個詞組直譯過來就是“舞蹈瘟疫”,若是換個信達雅的翻譯的話,可以譯成“舞疫(同‘藝’)”。
? 若是醫(yī)學專業(yè)或者是熟讀歐洲史的小伙伴應該或多或少知道一些關于“the Dancing Plague”的故事,這在歷史上被作為一個怪誕事件被記錄。
? 如同這個詞組直譯過來一樣,這場名為“舞蹈”的瘟疫發(fā)生在1518的8月,在法國斯特拉斯堡一個名叫Troffea的婦女忽然間像是著了魔一樣,開始在大街上瘋狂舞蹈,圍觀的人能夠看到她身上扭曲的肌肉和豆大的汗珠,然而即使看上去是否疲憊她仍然沒有停止舞蹈。最終在持續(xù)了數(shù)個小時的舞蹈之后,她終于因為力竭而昏倒在路邊,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當她醒過來之后,她又開始了重復的舞蹈。
? 更加令人感到恐懼的事情還在后面,不到一周的時間,就開始有人陸陸續(xù)續(xù)像這個女人一樣,重復著相同的舞蹈,在街上無休止的舞動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出現(xiàn)了將近兩百人的規(guī)模,這些人像是被瘟疫感染了一般,在街邊無休止的舞動,不斷地經(jīng)歷著昏厥,起來繼續(xù)舞蹈的循環(huán),最終有不少人因為心臟衰竭和中風死在路邊。

? 而當時的醫(yī)療技術并沒有辦法解釋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因此將其歸結為魔鬼下達的瘟疫詛咒,在16世紀的很多典籍上也記錄了此事件,歷史上將這次詭異的形象稱“The?Dancing?Plague?of 1518”,即1518年的跳舞瘟疫。
? 這次的事件,現(xiàn)在看來雖然尚無定論,但是普遍認為是由于歐洲地區(qū)主要農作物黑麥中的麥角菌引起的感染病所造成的,因為所有舞蹈的人中,幾乎都有頭痛,口中泛白沫等中毒現(xiàn)象,與麥角菌寄生后的癥狀相似。但由于季節(jié)的原因,該解釋也不能完全解釋該現(xiàn)象,另一種說法是心理學上的”群體心因性疾病“,即集體歇斯底里疾病,這種疾病與”羊群效應“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這兩種說法雖然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到現(xiàn)在也沒有一個真正的定論,算得上是歐洲有名的怪談之一了。
? 而緹坦妮雅的副本名稱,使用“the Dancing Plague”其實恰好是在暗示已經(jīng)成為靈光衛(wèi)的妖靈王喪失心智的情形。

? 而在其副本中,也經(jīng)常可以聽到前任妖靈王在不斷呼喊“舞蹈吧,歌唱吧,不要停下來”等話語,可以說這個梗埋藏得很巧妙了。
? 與此同時,在極神難度下掉落物“緹坦妮雅的羽毛”,其英文翻譯為“Dancing Wing(飛舞的羽翅)”,也是與舞蹈有關的詞匯。
? 說到了副本,那么接下來不妨再來看緹坦妮雅的一些技能梗。
? 最容易明白的??赡芫褪寝D場的技能“Midsummer Night's Dream”,中文直接就翻譯成了“仲夏夜之夢”了,這個梗是最好看出來的。

? 接下來是P2階段,在緹坦妮雅讀條巨大化技能時,此時的技能名稱為“love in idleness”,名為“愛懶花”,此花的花汁便是《仲夏夜之夢》中具有讓人迷戀上第一眼所見之人的神奇魔法。
? 而在P2階段出現(xiàn)的三個小怪,名稱分別為:Peaseblossom,Mustardseed和Puck,最后面這個就是前面說到的“帕克”,就是負責惡作劇滴花汁的那個精靈,兩個翻譯為“豌豆花”和“芥末籽”,這兩個是《仲夏夜之夢》中,緹坦妮雅的兩個妖精侍從。而實際上在書中,緹坦妮雅共有四位小精靈,分別是緹坦妮雅在劇中有4位妖精仆人,分別是豌豆花(Peaseblossom)、蜘蛛絲(Cobweb)、小蛾(Mote)、芥末籽(Mustardseed),而游戲中出現(xiàn)的另外兩個樹精模樣的魔物,就是緹坦妮雅的兩個妖精侍從之二。

? 而其中帕克和豌豆花分別對應的技能:帕克的吐息和帕克的隨想,豌豆大爆炸,其中有一個梗并不是很確定,豌豆大爆炸的英文技能名為“peasebomb”,直譯過來就是“豌豆炸彈”,而有豌豆作為主角之一的游戲是什么呢,沒錯,就是《植物大戰(zhàn)僵尸》,而在《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衍生游戲《花園戰(zhàn)爭》中,豌豆射手就可以使用炸彈進行攻擊,這里不知道是不是捏他了豌豆射手的炸彈攻擊。

(花園戰(zhàn)爭)
? 接下來是進入P3階段的技能“being mortal”,國服的翻譯為“終有一死”,而這里需要表揚一下子言姐姐,她的攻略中技能的名稱翻譯為“最好的告別”。國服的翻譯其實是直譯,而子言的翻譯應該是參照了一本書,那就是《Being mortal》。

? 這里的技能名字其實出處是在這里,作者是阿圖·葛文德醫(yī)生,書中主要講述的內容是關于對待老者的醫(yī)療和關懷的一些內容,更多的討論的是醫(yī)療在于生死中的作用。順便一提的是,這本書也間接地對于當時的奧巴馬醫(yī)療政策產(chǎn)生過相當大的影響,可以說在美國算是很有名的一本書了,在這里也安利一下。
? “Being mortal”這個技能出現(xiàn)在P3轉場階段,如果在這之前沒有擊殺三只樹精的花,那么此招就將團滅,可以說這個“最好的告別”也算是妖靈王頗具嘲弄的技能了。
? 副本掉落的梗除了上面的一個妖靈王羽毛外,還有樂譜,這個樂譜直接就玩的是《仲夏夜之夢》的梗,當然國服的翻譯為《天使醒來》,而再看國際服英文版的樂譜名稱《what?angel?wakes?me》,這句話其實是出自《仲夏夜之夢》中,剛剛被花汁滴眼睛的仙后緹坦妮雅被一旁的變驢的波頓叫醒時說的第一句話,原話是:what?angel?wakes?me?from?my?flowery?bed? 意為:是哪個天使把我從花床上喚醒?
? 再聯(lián)系到劇情中是光之戰(zhàn)士打開門吵醒了靈光衛(wèi)緹坦妮雅,這首歌的歌名其實是在說光之戰(zhàn)士是個驢子。

? 關于這次的Bgm可以說是相當?shù)目蓯?,原唱的聲線酷似mili,不知道這次這么可愛的bgm是不是請mili來唱的,還是說依舊是se內部員工。
? 到此關于5.0妖靈王緹坦妮雅的考據(jù)就結束了,若存在紕漏或錯誤還請指正
? 最后順便也安利下mili,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對比下兩首歌的聲線,都是那種非??蓯鄣纳倥?,相似度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