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但不完全有用——筆涂橘皮精油筆涂效果及稀釋比例測試
之前pdd有點補償?shù)娜^期了不知道買什么,正好看到了酋長大陸的筆涂橘皮精油,比較好奇這個東西的效果,研究了一下大概感覺這個東西就是檸檬烯,順手就一起買了然后隨便測試下好不好用。
測試對象:酋長大陸橘皮精油,食品級D-檸檬烯。

測試流程:將酋長橘皮精油和檸檬烯 分別用95度酒精稀釋,我查了一些相關(guān)資料,檸檬烯用來處理塑料表面的推薦濃度大概在10%到20%這個區(qū)間,所以測試比例設(shè)置為不稀釋,50%濃度,20%濃度,10%濃度(用1ml針管吸取,誤差控制在0.1ml左右)。
用來測試的勺子表面不進行打磨處理。
涂裝采取潤濕表面涂一層的方式,檸檬烯不溶于水,所以每次涂完不洗筆直接用紙巾將筆上殘留吸干。
補土用酋長大陸普通的灰色補土,面漆為酋長大陸的琉璃藍,選擇的理由是本身這個顏色流平和遮蓋會差一些,看著效果比較明顯。


將勺子用膠帶分隔成四個部分,從左至右依次涂抹從未稀釋的濃度到10%濃度,上面的勺子用酋長的精油,下面的勺子用的檸檬烯。勺子頭是未做任何處理的光滑“零件”表面模擬了一下收縮流不平和積漆的情況,之后等待他們晾干。

干燥后基本就可以知道,酋長大陸的橘皮精油和檸檬烯應(yīng)該就是“差不多”的東西(后面就統(tǒng)稱檸檬烯了)。檸檬烯的干燥速度和稀釋比例有關(guān),越稀干燥越快。最稀的10%濃度的檸檬烯呈現(xiàn)出一種磨砂霧面的質(zhì)感,而不稀釋的會有一種油亮的感覺。這里提前說一下,不管塑料的表面處理后呈現(xiàn)哪種質(zhì)感,實際上不影響最終的上色效果。

檸檬烯處理塑料表面的原理類似溜縫膠,因為勺子表面是一個下凹的弧面,未稀釋的檸檬烯有一部分在這里堆積腐蝕壞了塑料表面產(chǎn)生了類似縮膠一樣的瑕疵,所以在使用時也要避免檸檬烯堆積在某一區(qū)域或者反復(fù)地涂抹。

之后每個濃度處理過的表面一半直接涂色漆,一半先涂補土再上色漆。筆涂第一遍已經(jīng)可以看到,補土和色漆都可以很平順的附著在塑料表面了,流不平漆料收縮的問題已經(jīng)解決。檸檬烯只能增加一定的漆料附著力,該積漆的地方也會積漆,該有的筆痕也會有,所以別指望這個東西能解決很多問題,更重要的是控筆和控漆的能力。
那檸檬烯是否稀釋不稀釋無所謂?
不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下面的內(nèi)容就比較主觀了,僅供參考。

從最終的效果上看,我個人感覺沒有什么區(qū)別。不論是沒有稀釋的濃度還是最低10%的濃度,在筆涂了兩層之后基本都能獲得一個還算可以的漆面效果,雖然勺子本身的紅色會有一些透出來,但是后面就是重復(fù)工作的內(nèi)容了,也沒必要繼續(xù)涂了。個人感覺稀釋比例主要影響的其實是處理后塑料表面的易涂性,也就是涂起來手感好不好,下筆哪個更順滑,更容易控制。按我自己的喜好大概50%濃度和10%濃度相當(dāng),其次是不稀釋的濃度,最后是20%濃度。
這個東西給我的感覺有用又不完全有用,得看使用的情景。如果是零件完全不需要處理,打算直接上色,用好了可以減少很多打磨的工作,也不會破壞零件的細節(jié)。一些不好打磨處理不到位的地方,如果附著力不行也可以考慮用這個處理一下。如果是要處理縮膠,增加刻線,涉及改造和全件打磨方面的工序,就要慎重考慮,一定要用的話也要控制到較低的濃度。這部分比較紙上談兵,等我用到了再做補充。
總結(jié)下檸檬烯可能就是新手不一定能用好,高手又不一定用得到的一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