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 序:荒墜顛危,可見前車之失;亂賊奸宄,厥有履霜之漸

資治通鑒 ? 序(御制)
——荒墜顛危,可見前車之失;亂賊奸宄,厥有履霜之漸
選自《資治通鑒 ? 序》
沈志華,張宏儒主編.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jì)出版社,2000.1-2.
注釋,多查詢自《漢語大詞典》《王力古漢語字典》
譯文,來自《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
朕惟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剛健篤實,輝光日新。書亦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痹姟?、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跡,存王道之正,垂鑒于后世者也。

惟,①思維,思考。②語助詞。⒈用于判斷。⒉用于句首。③副詞,唯獨,只有。--王力古漢語字典
畜德,修積德行。--漢語大詞典
篤實,①純厚樸實;忠誠老實。②踏實;實在。--漢語大詞典
建事,謂建立事業(yè)或功業(yè)。--漢語大詞典
垂鑒,①留作鑒戒。②猶言俯察。⒈俯首察看。⒉下察,垂察。--漢語大詞典
漢司馬遷紬石室金匱之書,據(jù)左氏國語,推世本、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采經(jīng)摭傳,罔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馳騁上下數(shù)千載間,首記軒轅,至于麟止,作為紀(jì)、表、世家、書、傳,后之述者不能易此體也。惟其是非不謬于圣人,褒貶出于至當(dāng),則良史之才矣。

紬,②抽引,闡發(fā)。③綴集。--王力古漢語字典
金匱,①⒈銅制的柜。古時用以收藏文獻(xiàn)或文物。⒉引申謂傳之久遠(yuǎn)。②⒈借指藏書。⒉亦以比喻博學(xué)。--漢語大詞典
石室金匱,古代國家收藏重要文獻(xiàn)的地方。--漢語大詞典
摭,拾取。--王力古漢語字典
放失,①⒈散失。⒉亦指散失的事物。--漢語大詞典
麟止,漢武帝至雍獲白麟,司馬遷作《史記》于此處止筆。后以“麟止”指絕筆。--漢語大詞典
惟,①思維,思考。②語助詞。⒈用于判斷。⒉用于句首。③副詞,唯獨,只有。--王力古漢語字典
若稽古英考,留神載籍,萬機(jī)之下,未嘗廢卷。嘗命龍圖閣直學(xué)士司馬光論次歷代君臣事跡,俾就秘閣翻閱,給吏史筆札,起周威烈王,訖于五代。光之志以為周積衰,王室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平王東遷,齊、楚、秦、晉始大,桓、文更霸,猶托尊王為辭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韓、趙、魏為諸侯,周雖未滅,王制盡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載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議論之精語,德刑之善制,天人相與之際,休咎庶證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規(guī)模利害之效,良將之方略,循吏之條教,斷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辭令淵厚之體,箴諫深切之義,良謂備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章,列于戶牖之間而盡古今之統(tǒng),博而得其要,簡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總會,冊牘之淵林矣。

稽古,考察古事。--漢語大詞典
載籍,書籍;典籍。--漢語大詞典
萬機(jī),萬幾。①⒈指帝王日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wù)。⒉亦泛指執(zhí)政者處理的各種政務(wù)。--漢語大詞典
廢卷,放下書。謂中止閱讀。--漢語大詞典
論次,論定編次。--漢語大詞典
俾,①使。②俾倪。⒈城上的短墻。⒉同睥睨,斜視。--王力古漢語字典
秘閣,①古代宮中收藏珍貴圖書之處。②指尚書省。③臨書枕臂之具。也稱臂擱。--漢語大詞典
訖,①⒈完畢,終止。⒉引申為窮盡。②副詞。畢竟,終究。--王力古漢語字典
積衰,長期衰弱。--漢語大詞典
更,①改,改變。②⒈更換,替代。⒉引申為交替。③經(jīng)歷,經(jīng)過。⑥另,再。--王力古漢語字典
尊王,①⒈尊崇王室。春秋時周王室衰微,齊桓公﹑晉文公等相繼以“尊王”為名,稱霸一時。⒉后亦泛指尊崇君上。②崇尚王道。--漢語大詞典
陪臣,①古代天子以諸侯為臣,諸侯以大夫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qū)τ谔熳?,大夫之家臣對于諸侯,都是隔了一層的臣,即所謂“重臣”,因之都稱為“陪臣”。⒈古代諸侯的卿大夫,對天子自稱“陪臣”。⒉指大夫的家臣。--漢語大詞典
述作,①⒈述,傳承;作,創(chuàng)新。后用以指撰寫著作。⒉亦指著作,作品。--漢語大詞典
造端,①開始;開端。--漢語大詞典
切摩,猶切磨。切磋相正。--漢語大詞典
德刑,恩澤與刑罰。--漢語大詞典
相與,①相處;相交往。②指交好的人。③相授與。④共同;一道。⑤互相;交相。⑥相同。--漢語大詞典
休,①⒈人在樹陰下休息。⒉引申為泛指休息。⒊又為休假。⒋又為休止。②美善,喜慶。③勿,莫。--王力古漢語字典
休咎,吉兇;善惡。--漢語大詞典
方略,①計劃;權(quán)謀;策略。②指揮;處置。--漢語大詞典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漢語大詞典
條教,法規(guī),教令。--漢語大詞典
邪正,①邪惡與正直。②星體偏離正常運行軌道為邪,不偏為正。--漢語大詞典
治忽,亦作“治曶”。治理與忽怠。--漢語大詞典
淵,②⒈深水。⒉比喻人或物聚集之處。③深。--王力古漢語字典
箴諫,規(guī)戒勸諫的話;規(guī)戒勸諫。--漢語大詞典
深切,①猶嚴(yán)厲。②真摯,懇切。③深深切中。④深入透徹。--漢語大詞典
良,③古時婦人稱其夫。④副詞。⒈表示肯定,相當(dāng)于的確。⒉表示程度高,相當(dāng)于很。--王力古漢語字典
勒,①⒈馬絡(luò)頭。有嚼口的叫勒,沒有的叫羈。⒉引申為動詞。拉韁止馬(后起義)。②約束,統(tǒng)率。③強(qiáng)制(后起義)。④雕刻。--王力古漢語字典
戶牖,①門窗。②比喻學(xué)術(shù)上的門戶、流派。--漢語大詞典
得要,得其要領(lǐng);抓住要點。--漢語大詞典
周,①⒈密。⒉引申為固。⒊又為至,最。②⒈遍。⒉引申為匝,周圍,環(huán)繞。⒊又為循環(huán)。③救濟(jì)。--王力古漢語字典
典刑,①常刑。③掌管刑法。④⒈正法。⒉亦指受刑法。--漢語大詞典
總會,①聚集會合。②綜合匯總。③指會聚集中之所。--漢語大詞典
淵林,深淵與密林。比喻事物集聚之處。--漢語大詞典
荀卿有言:“欲觀圣人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若夫漢之文、宣,唐之太宗,孔子所謂“吾無間焉”者。自余治世盛王,有慘怛之愛,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儉勤畏,亦各得圣賢之一體,孟軻所謂“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至于荒墜顛危,可見前車之失;亂賊奸宄,厥有履霜之漸。詩云:“商鑒不遠(yuǎn),在夏后之世。”故賜其書名曰“資治通鑒”,以著朕之志焉耳。

粲然,①明白貌;明亮貌。②精潔貌。③笑貌。--漢語大詞典
燦然,①明白;顯豁。②明亮貌。③鮮麗貌。④形容文辭華麗可觀。--漢語大詞典
后王,君主;天子。--漢語大詞典
無間,①⒈沒有空隙。指極微小處。⒉亦指精微的義理。③⒈沒有隔閡;關(guān)系極密。⒉亦指沒有疏遠(yuǎn);不要見外。④無可非議;無懈可擊。--漢語大詞典
盛王,盛世有德的帝王。--漢語大詞典
慘怛,憂傷,悲痛。--漢語大詞典
忠利,猶忠和。忠實謙和。--漢語大詞典
一體,②一部分。--漢語大詞典
荒墜,謂荒廢墜失。--漢語大詞典
顛危,①傾側(cè)翻轉(zhuǎn)。②覆滅。③⒈顛困艱危。⒉亦指陷于顛困艱危境遇的人。--漢語大詞典
奸宄,①⒈違法作亂的事情。⒉也指違法作亂的人。③奸詐不法。--漢語大詞典
厥,代詞,其。--王力古漢語字典
厥,①代詞,他的,那個。②副詞,乃,就。③昏厥,暈倒。④挖掘。--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履霜,①踩踏霜地。②謂踏霜而知寒冬將至。用以喻事態(tài)發(fā)展已有產(chǎn)生嚴(yán)重后果的預(yù)兆。③謂霜降時節(jié)懷念親人。--漢語大詞典
履霜堅冰,比喻事態(tài)逐漸發(fā)展,將有嚴(yán)重后果。--漢語大詞典
漸,②⒈漸進(jìn)。⒉引申為逐漸。③征兆。④病重。⑤浸。⑥沾濕。
商鑒,猶殷鑒。原意是殷人滅夏,殷人的子孫應(yīng)該以夏的滅亡作為鑒戒。后來泛指可以作為后人鑒戒的往事。宋人諱太祖父弘殷之名,改殷作商。--漢語大詞典
夏后,夏后氏。指禹受舜禪而建立的夏王朝。稱夏后氏。亦稱“夏氏”、“夏后”。--漢語大詞典
資治,①致治。使國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②資助修治。--漢語大詞典
通鑒,共通的鑒定。--漢語大詞典
著,①顯露,顯出。②著述,撰寫。④通“佇”。佇立。⑤通“貯”。積居。⑥附著,使接觸別的事物。⑦穿。--王力古漢語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