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之韻|鱀·僅紀念消逝的長江女神

鱀,是鱁。
《爾雅》
鱀,也許很多人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字。早在《爾雅》中,這個字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用來描述一種在長江中生活了2000多萬年的特有淡水豚。只可惜這個字僅存在了2000多年,現(xiàn)卻已是一個名存實亡的字了。

川匯找到我們,希望定制一只漆杯,借此紀念這一古老卻已消逝的物種。交談之后才得知,原來在川匯幼時,親眼見過這一神奇的物種,“想起我小時候安慶去銅陵的船上類似的場景,十幾頭江豚在船頭翻騰追逐,突然間一聲更粗壯的呼吸聲從江中傳來,一頭白鱀豚破浪而出,緩緩地跟在船側(cè),那優(yōu)雅而沉穩(wěn)的泳姿,遠不是江豚上竄下跳可比。如今20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那‘噗’的一聲呼吸,那個宛如神跡的身影,和800多年前中年陸游看到的一樣的風景,真壯觀也。”

能親眼見到這種傳說中的物種,是多么難得且珍貴的經(jīng)歷,也難怪那優(yōu)雅的水中之影會牢牢地印刻在心中直至現(xiàn)在。白鱀豚的背有著江水般的青灰,腹部則是一種柔軟的潔白色,這種顏色用白蝶貝表達再合適不過。博文用利落的刀法勾勒出了白鱀豚狹長的吻與那矮矮的三角背鰭,兩只精靈便在水中嬉戲起來。當薄如紙張的蝶貝貼附于黑漆之上,便會泛出那特殊的幽幽淺白青藍,正如同透過江水,與水波一起閃耀的白鱀豚灰。襯托于螺鈿之下的細微銀粉,則帶來了那一抹腹部的潔白。

晨間也是白鱀豚活動的時間,陸游曾在《入蜀記》描述了白鱀豚在江面暢游的場面,“每出,水輒激起,沸成白浪,真壯觀也”。暖色的朝陽給江面撒上金色,白鱀豚曾就游在其中,激起一層層銀白的浪花。博文在杯的外側(cè)選擇先用金丸勾勒出一條條水波,而后讓金銀平目粉過渡其間,當然,也少不了幾顆閃耀卻克制的翠色螺鈿碎片。隨著杯子在手上旋轉(zhuǎn),細小的金銀顆粒折射出流動的光斑,化作了那一群群長江中的精靈留下的江中、以及歷史長河中最后的波瀾。

與以往的紅漆“文”字款不同,這次的“鱀”與“文”字落款,博文特意選擇用夜櫻涂完成。在推光之后安靜的黑漆面之上,用特殊的漆液書寫下這個古老的文字,干燥之后微微凸起的玄色文字融合在背景的漆黑之中,只有在微微側(cè)起的角度觀看時,才能隱隱看到這消失的文字,正如現(xiàn)實中一樣,白鱀豚也只剩我們記憶中那模糊的影子了。

2006年,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滅絕”。而后,自然中也再沒有一只被白鱀豚發(fā)現(xiàn),甚至當我打下這段文字時,我的輸入法中,也怎么都找不到“鱀”字。一個物種的消逝總是令人難過,特別還是這么一種優(yōu)雅而又充滿好奇心的古老物種。對于器物作者的我們來說,對物種的保護所能做的,十分有限,能做的,也就只有將對物種的紀念,融入器物之中,讓器物成為人與已經(jīng)消逝物種間最后的紐帶。我想這也是為一個物種投入幾個月去制作一件漆器的意義所在。

漆也好,金或螺鈿也罷,都是非常穩(wěn)定長久的材料,也許千年之后,有人看到這個漆杯,還能想到,曾經(jīng)的長江中還有這么一種神奇的物種,叫白鱀豚。

「鱀」作者?|?博文
文章作者?|?飽
編輯 | 飽
*白鱀豚影像照片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