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機圖鑒》書評:記錄被遺忘的歷史與創(chuàng)意碎片
拿到書的時候已經晚了,加上近來工作繁忙,沒有得空仔細翻上一翻。坦白說,我對圖鑒類的書籍都會有一些先入為主的印象,這本也不例外。我看到它的封皮時就在想:一本有關游戲機的圖鑒會有些什么新鮮的內容?作為一個一只腳踩在游戲行業(yè)的人,我對這一點是感到好奇的。

提起游戲機,要說我自己最想看到什么內容,那么首先就可以排除“御三家”。不是好不好或必不必要的問題,而是平??吹脤嵲谔啵δ咳?,反而沒什么新鮮感。讀書不是讀個新鮮嗎?如果這本書里也都是這些東西,也就沒什么意思了。不過在這一點上,本書的作者似乎和我達成了一致。
如介紹中提到的那樣,實際上這是一本有關電子游戲機發(fā)展史的小百科。它將游戲機的發(fā)展階段分為9個世代(這可能與我們的認知不太一樣),且并不專注于最后留在擂臺上的寥寥勝者,而是從更寬廣的視角來展示這個現代娛樂符號的興起與進程。換句話說,這里面介紹的大多數產品對于我這樣的玩家來說是聞所未聞的,而我也因此對游戲機這個行業(yè)的歷史產生了新的認識:從“黃巾起義”到“群雄逐鹿”,再到如今的“三分天下”,就像其他那些逐漸融入日常生活的數碼器件一樣,游戲機也有過這么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

當然,本書展示這段史詩的方式是百科式的硬知識,而這種方式也有效率地讓我補充了一些不得了的常識,就必如游戲機的起點。在此前常見的各種信息轟炸中,我一直認為雅達利的“PONG”是一切的原點,但事實上,在它發(fā)售之前的三年,源于美國國防承包商的“米羅華奧德賽”(聽起來像創(chuàng)世神一樣的名字)的游戲機就已經問世了,且米羅華奧德賽的網球游戲正是PONG的原型,這大概就好比始祖高達和MK2的關系。這兩者誕生的時間均為上世紀70年,它也被本書的作者歸為真正的第一世代。
有趣的是,作者在按部就班地介紹第二世代時,著重提及了游戲機市場的第一次大崩潰。這是我印象中的一個盲區(qū):既然一個行業(yè)剛開始發(fā)展,怎么又會突然間崩潰呢?看過原因之后令我哭笑不得。原來,雅達利的成功引來無數跟風的游戲機公司,大家都坐上風口等待飛升——但風力沒有變強。所有以雅達利為原型的二次開發(fā)機只想著薅“PONG”這一只羊的羊毛,卻沒有人想到要去創(chuàng)新、開發(fā)新游戲,這讓消費者感到厭煩,從而毀壞了他們對游戲機這一新興事物的印象。于是,當消費欲望見頂之后,這些跟風的公司又一窩蜂地退出了,剛建到二層的游戲機大樓也隨之倒塌。人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所以你看,這種現象是否與當下的一些現象相通呢?它給我留下了一些思考的余地。

其實我不太想具體介紹書中的各個世代都展示了些什么東西,雖然你確實可以通過它來拓展視野,獲取一些如名稱、售價、銷量、型號以及精美圖片等等的信息。但除了這些硬知識之外,它本身也包含著許多更有意思的內容。我在讀它的時候,并沒有一頁頁地按順序翻看,而是隨便翻開一頁,覺得有趣,就留下來多看幾眼,而這樣的頁數還挺多的。
比如我看到在“群雄逐鹿”的年代,游戲機這個新興產品所發(fā)散出的獨特的工業(yè)美感。在那個有益競爭的年代所爆發(fā)出的想象力全都體現在產品的構造與外觀上,很多產品放到今天來看簡直渾身帶著“朋克”氣息。比如“Coleco Telstar Arcade”,這個東西的造型只在我的夢里出現過,它居然把手槍、方向盤、撥桿集合到了一臺三角形的機器上;而Vectrex首先將屏幕和控制器融為一體,成為后來常見的街機的原型;你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怪咖——像電話座機、像鍵盤、像飛碟一樣的子母體、像錢包一樣的游戲機。在我看來,這些設計是非常驚人的拓展,它們也許并不像今天的游戲機那樣強調人體工學和實用性,但卻散發(fā)著創(chuàng)作者的極端熱情,甚至讓我忍不住想問:到底是什么人設計了這些產品?他們的靈感來自于哪?我也在想,如果有人以“游戲機大混戰(zhàn)”為題材設計一款作品,那么這些怪咖應該都會是隱藏Boss(笑)。

不過,也就像我們今天認知到的那樣,這些怪咖早已消失在歷史中。它們之中的大多數沒有幾年的活頭,銷量只有區(qū)區(qū)幾萬臺,發(fā)行的游戲數量更是少得可憐。更有甚者,其中一些產品還加速了其母公司的衰敗,成了飲鴆止渴的范例。但我同時也看到,這些來自美國、日本、歐洲、香港、巴西乃至世界各地的設計者和公司,在那個需要他們貢獻出創(chuàng)意的年代向前邁出了一步,也許明知道會失敗,但還是嘗試著去做了,這又未嘗不是一種進步呢?
我還想起前些天看到的一條新聞,說:原來游戲并不是單純的消遣娛樂的方式,也是科技業(yè)進步的靈感來源。作為載體的游戲機當然也在此列。我想這本書中舉出的這些能讓人得到一些啟發(fā)的例子,就是這種結論的證明。歸根究底,游戲機只是一個由電容、芯片、內存等各種器件拼湊出來的組裝物,但它所帶給玩家的新奇體驗——也即創(chuàng)意,是不受局限的。不管失敗與成功,通過將創(chuàng)意轉化為實體,這些怪咖把自己的傳奇寫在了游戲機發(fā)展進程的歷史上,已經可以說是一種莫大的成功。
說到這似乎有點扯遠了,但這也是書本的魅力,文字和圖畫總能提供一些激發(fā)聯想的內容。雖然如前面所說,《游戲機圖鑒》只是一本圖鑒,是介紹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游戲機的一本百科圖書,但里面也包含了許許多多你可能并不了解的趣味知識:高達上千美元的游戲機有何過人之處,蘋果和萬代合作的產品為何失敗,各種游戲機的拆解高清大圖,還有懷舊專題和對古早神器“彩監(jiān)”的介紹等等。這樣一本書,你是不必按順序看的,偶爾翻一翻就能喚起當年抱著FC卡帶吹來吹去的回憶,這也是作者的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