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5億年!河北宣化發(fā)現了9000多㎡恐龍足跡化石,國內最大
最近河北火了!因為近日在河北宣化發(fā)現了國內面積最大的恐龍足跡化石,創(chuàng)造了記錄,而且極具科學意義。
根據最新消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發(fā)現了9000多平方米的恐龍足跡化石點,經過清點測算,現場的恐龍足跡有4300多個,距今超過了1.5億年,在網上被廣泛討論,沖上河北熱搜榜。

要知道其實因為時代的變遷,滄海桑田,地形地貌現在變化非常大,所以要找到恐龍足跡的化石,是非常困難的,而此次河北一次性發(fā)現了如此多的化石,國內外都頗為關注。
據現場消息,此次發(fā)現的足跡非?;靵y,有的是橢圓形,有獸爪樣子,而且大多數都是非常清晰的,目前經過變差,確定共有恐龍足跡4屬4種,并新發(fā)現了恐龍足跡種屬1例。

地質專家表示,以前不管是在陜西、云南還是湖北,都沒有發(fā)現過如此規(guī)模的恐龍足跡化石,這肯定是在國內排第一的。
要知道化石分為很多種,有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等等,但足跡化石是最難的,因為最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通常經過短時間的掩埋和破壞,很難直接保存下來。

從現場情況來看,此次發(fā)現的這個區(qū)域,當年環(huán)境絕佳,所以吸引了大量的恐龍匯聚,食物和水源充足讓它們在此生活了非常長的時間。從足跡來看,有食草性和食肉性恐龍混居的情況。
按照足跡比例來看,食草性恐龍估計有15米左右,肉食性恐龍差不多也有5米上下。此次恐龍足跡化石的發(fā)現極具科考價值,填補了河北省“燕遼”和“熱河”兩大中生代生物群落之間時間間斷的“空白區(qū)”。

更為重要的是,專家表示,通過恐龍足跡化石的研究,可以有助于了解侏羅紀到白堊紀之交的這段時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從2021年我國證實了龍蛋共生之后,對于恐龍的存在地域和滅絕原因,就有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國內外的恐龍研究專家都非常疑惑,因為按理說,在恐龍時代,大陸板塊早已和現在差別沒有太大了,可是在亞歐大陸卻能夠發(fā)現美洲大陸特有的化石。

而且因為6500萬年前的大隕石導致恐龍出現滅絕的說法,也屢次受到沖擊,因為按照年限來說,恐龍的滅絕時間應該都相差不遠,但從多次出土的恐龍化石來看,并非如此。

所以每一次新發(fā)現恐龍化石或者足跡化石,都是絕佳的機會了解清楚這一段歷史。畢竟那是曾經地球的霸主,統(tǒng)治時間遠超人類,可是瞬間滅絕了,這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很有必要弄清楚真正原因。
對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