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太空,象限儀座流星雨的驚艷圖像
?
自太空中俯瞰一份壯美,今日,邀你同賞象限儀座流星雨
? ? ? ?
? ? ?
象限儀座流星雨于地球上方燃燒時的合成圖片(由數(shù)張單圖合成),由國際空間站攝于2020年1月4日。圖中,自北方可見北極光的青碧光芒。 圖片來源:NASA
?
今年一月初的象限儀座流星雨著實令人沮喪;盡管它確實產(chǎn)生了流星,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速度(預期速度的絕對最大值為100/小時,然而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速度只達到該數(shù)值的一半)。筆者希望最終能看到相關論文來解釋緣由。
? ? ? ?
? ? ?
但有些人可是完美地觀賞了流星雨。出乎意料,這人并非“仰望”流星于大氣層中燃燒,而是必須“俯視”流星。
?
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克里斯蒂娜·科赫(Christina Koch),在象限儀座流星雨達到峰值的幾天后發(fā)了推特:
?
哇!快看左邊:你能看到一片小行星2003EH的尾跡,它們正以特超音速飛過我們的大氣層,離地面約有100km。而這時,空間站比它們還要高出320km。
?
第一次看到這照片時,我就開始了擔憂,但科赫的解釋很快令我放心下來:她明確指出,圖片是由數(shù)張照片合成而來。啊,這就說得通了!類似這樣的照片都曝光時間極其短暫,而通常拍到流星的概率又很低,更何況三個流星,這就是我懷疑警鐘驟然敲響的原因。
? ? ? ?

? ? ?
盡管如此,我并不確定照片是如何合成的。本著打破砂鍋的精神,我去了地球宇航員攝影門戶網(wǎng)站,這可是個絕妙網(wǎng)站,里面有大量在線的宇航員攝影照。更妙之處在于,它們都可以被搜索! 我們已知流星的高峰在1月4日,我便將檢索限定在這個日期(點擊此處,接著點擊``未分類圖像搜索''按鈕,然后輸入2020年1月4日作為開始日期和結束日期),接著便能快速查找用于合成的系列照片。
? ? ? ?

? ? ?
如果你這樣試著做的話,就會看到一座城市(我懷疑是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埃德蒙頓,因為當時國際空間站正位于它的西南方),在許多鏡頭中照片中的位置都非常突出,隨著國際空間站在地球上空移動,它也移到了左下方(網(wǎng)站照片以時間倒序顯示)。 盡管照片很多,但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對流星條紋:
?
? ? ? ?

? ? ?
?
國際空間站觀測到的象限儀座流星雨,攝于2020年1月4日11:30:17,格林尼治平時。圖片來源:NASA
?
第二次鏡頭在初鏡的31秒后拍下;你能看到城市燈光業(yè)已游移,云層也有了些微變化,大約是因為國際空間站正以每秒八千米的速度略過該地區(qū)上空,視角便有所改變。我嘗試了移動圖片來讓它們重疊,但由于照片拍攝角度的不同而不奏效;當我移動圖片好使城市保持在同一位置時,另一處光點卻不能很好地對應上。
? ? ? ?

? ? ?
我懷疑合成照片的人剪下了流星尾跡,并將它們粘貼在了不同的圖里——我很確信,只要我在文檔中翻個仔細,我能找到這張杰作。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嘛。
?
這可就太酷了!如果照片是合成品,那也是真實的(我不介意合成的照片,一些騙子或內(nèi)容搬運賬號也喜歡這樣抓取東西,并作為單張照片發(fā)出去,充其量只算嚴重誤導),且這圖片展示了令人驚嘆的景色,即太空中的流星雨是何等光彩。
?
或許你會好奇,流星雨期間的空間站有多危險。答案是:這也沒那么可怕。自然,風險是有的,但也很小。
?
?
? ? ? ?

? ? ?
?
由宇航員羅恩·加蘭(Ron Garan)拍攝的英仙座流星雨,2001年攝于國際空間站甲板上。來源:NASA
?
?
回到2011年,我的朋友、宇航員羅恩·加蘭,自國際空間站上拍了一張英仙座流星雨的標志性圖片。那時我也寫了有關它的文章(這是我為《發(fā)現(xiàn)》雜志供稿前的事),我還嘗試用數(shù)學弄清楚其危險性如何。我得到的數(shù)字是,平均來說,國際空間站每8000年會被英仙流星雨擊中一次。即使加上所有的流星雨,空間站也不會在任一宇航員逗留期間被擊中。當然,日久年深之后,空間站將不可避免地遭受撞擊,但這時間跨度將長達幾世紀,所以我們大不必日日憂慮。
?
此外,國際空間站上也確有為小漏孔準備的緊急補丁。由于常見的流星雨流星體比沙粒都小,移動速度約略在40至80千米每秒,所以它只會留下一個極小的小孔,它穿過空間站的墻,就好像完全不存在那樣。只要它不撞到什么特別重要的人或物,比如計算機,儲氣罐或宇航員,工作人員就有足夠的時間找到并修復漏孔。 空氣會非常緩慢地泄漏出去。
? ? ? ?

? ? ?
結論就是,空間站相對于地球很小,且太空足夠大,空間站遭遇撞擊到的概率很小……但是,我們還在不斷向太空發(fā)射更多的硬件。過去這些年,至少有一兩顆衛(wèi)星被擊中,最終它們失控甚至停工。我們朝太空中發(fā)射的越多,這種事就越容易發(fā)生,這也是工程師們需要注意的一點。
?
還有件事值得一提:從地表來看,我們看到流星似乎來自于天空中的一點,此處喚作輻射點,這是個透視效應。而從太空中看去,流星余跡應當是平行的,但它們卻沒出現(xiàn)在圖片中!我再一次認為,這是由于太空站在環(huán)地球運動,但我并不能確定。此處的幾何學可有點棘手。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對此很好奇,想知道具有解釋國際空間站圖片相關經(jīng)驗的人對此有何言談。
作者: Phil Plait
FY: 晨歌
如有相關內(nèi)容侵權,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