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雅典學院》的超時空敘事,古希臘的先賢與美學思想的脈絡(luò)
就像臨終前的喬布斯一樣,26歲的少年英才拉斐爾在500年前,也非??释c蘇格拉底共度一個下午。

2011年10月,56歲的蘋果公司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因病去世。據(jù)說他在臨終前有一個愿望,希望用自己一生的財富、榮譽來換取與古希臘先賢蘇格拉底喝一次午茶。
?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些人寧愿花不菲的價錢去和巴菲特這樣的老怪物同吃一頓午飯,卻不會想起蘇格拉底,我想原因在于這些人需要的是財富,而不是智慧。
?
當然,渴望與蘇格拉底共度一個下午的不僅有喬布斯,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畫家拉斐爾不僅有同樣的渴望,而且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這場華麗宏偉的史詩級聚會。
?

?
從西班牙的洞穴到地中海南邊的埃及,經(jīng)歷過古愛琴文明后,我們的旅程終于來到了傳統(tǒng)概念中的古希臘——這個孕育出西方文明最激動人心的地方,也是整個西方藝術(shù)史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
所謂古希臘是繼愛琴文明之后,在希臘半島、愛琴海、土耳其西南沿海、意大利東部等地區(qū)形成的一個地理或文化概念,古希臘文明持續(xù)的時間約6個半世紀,普遍認為她開始于公元前800年,一直到公元前146年,這一地區(qū)被羅馬人征服,將其變?yōu)橐粋€行省。
?
要了解古希臘的藝術(shù)特點,首先需要對古希臘的美學思想發(fā)展脈絡(luò)做一個大致了解。這就像如果要了解古埃及的藝術(shù),必須要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同樣重要。
?
就有歷史可憑的美學思想來說,古希臘的美學思想一開始為自然哲學中的一部分,首先發(fā)源于公元前6世紀,極盛于公元前5-4世紀,即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時代,這時的雅典城邦大概有40萬人口,其中奴隸就占25萬,奴隸主和自由民們有了大量的時間去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學問。
?

?
雖然古希臘人也有宗教崇拜,他們修建了大量的廟宇、雕刻了無數(shù)的塑像獻給自己所崇拜的神靈,但在他們所構(gòu)建的神話體系中,那些神仙更像凡人,有著和人一樣的七情六欲和種種糗事,其神話體系我們后文再表。
?
本章先借拉斐爾這幅《雅典學院》,來看看被后世敬仰的那些重要哲學家們,他們提出過什么樣的美學思想,并影響了古希臘的藝術(shù)家、文學家,讓他們在建筑、雕塑、戲劇、繪畫方面呈現(xiàn)出與古埃及完全不同的面貌,而且一直影響了后世直到今天的西方藝術(shù)與審美習慣。
?
壹 從《虎溪三笑》到《雅典學院》的超時空敘事
?
將不同時代的典型人物同置一框的繪畫表現(xiàn)方式,對于熟練掌握各類P圖工具的我們這代人來說并不陌生。
?
其實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這類題材也常常出現(xiàn)。例如:出土于陜西大同北魏時期(386——534年))的《列女古賢圖》漆畫,將舜帝、娥皇、女英與漢成帝、班婕妤等同繪于一面木板屏風上;傳為初唐時閻立本所作的《歷代帝王圖》,也是將從漢至隨的13位帝王與他們46位隨從同繪于一段絹上。
?
但上述這些畫作均采用了一類連環(huán)畫形式,每段人物故事之間彼此獨立,更像是一種充滿道德與政治說教的歷史素材。真正讓不同時空中的人物在一起互相交流溝通,表達畫家主觀的情緒、完成獨立敘事的作品,在中國繪畫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應(yīng)算是《虎溪三笑》圖。
?
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佛教凈土宗創(chuàng)始人慧遠大師召集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jié)社,俗稱白蓮結(jié)社。這一年的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而中國古代的畫家們?yōu)槲覀兞粝碌亩喾栋咨徤鐖D》中,就將陶淵明、慧遠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同置一框。
?
這三位儒、釋、道的代表人物在廬山虎溪邊的親切會晤,也即后來“虎溪三笑”典故的由來。盡管這次會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沒有真實發(fā)生過,這典故卻蘊含著不同信仰間包容、開放、和諧與美好的寓意。
正是儒、釋、道這三家相互競爭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構(gòu)成了中國特有的文化樣態(tài),也影響到如今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
?

?

?

?
在西方繪畫中,一提到類似題材,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首先聯(lián)想到拉斐爾(1483——1520年)這幅鴻篇巨制——《雅典學院》。
?
這是26歲的拉斐爾在1510——1511年間完成的一幅巨制,是他為教皇尤里烏斯二世在梵蒂岡簽字大廳所作的四幅濕壁畫之一,另外三幅的主題分別是有關(guān)《神學》、《詩學》和《法學》。
?
說其為巨制并不過分,單就尺幅而言它約縱接近3米、寬超過了6米,畫面中出現(xiàn)了50多位不同時期古希臘最具名望的學術(shù)明星。
?

?
《雅典學院》從命題來說,主要是展現(xiàn)柏拉圖(Plato約公元前427——前347年)所創(chuàng)建的雅典學院。柏拉圖在40歲左右結(jié)束四處云游后,開始在雅典城西北一處名為Akademy的地方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學院。這是西方歷史上第一所系統(tǒng)化的傳授知識并進行純粹學術(shù)研究的場所。
?
對應(yīng)中國,這一時期便是春秋晚期,同樣也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若是按年齡而論柏拉圖的活動時間比中國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幾乎晚了一個世紀,也就是說在孔子去世后約半個多世紀柏拉圖才在雅典一個奴隸主貴族家庭中出生。
?
貳 “與蘇格拉底共度一個下午”
?
柏拉圖所創(chuàng)建的雅典學院,主要教授和研究哲學、數(shù)學、幾何學、天文學、動植物學等多項學科,這個學術(shù)機構(gòu)算是整個西方文明最早的高等學府,英語中“學院(Academy)”的詞根,就源自于此。雅典學院幾乎延續(xù)了十個世紀,直到中世紀時才被查士丁尼大帝關(guān)閉。
?
在拉斐爾的濕壁畫《雅典學院》中,為這些古希臘學術(shù)巨匠們布置了一處華麗、莊嚴而肅穆的舞臺——位于拱形圓屋頂下的大理石走廊和臺階,這些學術(shù)明星們或爭辯、或書寫、或冥想、或演算、或發(fā)呆,充分展示了畫家本人對希臘自由思辨、開放包容的學術(shù)氛圍以及對真理不斷執(zhí)著追求的崇敬之情。
?
就像臨終前的喬布斯一樣,26歲的少年英才拉斐爾在500年前,也非??释c蘇格拉底共度一個下午。
?
在《雅典學院》中,他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親自參加的這場陣容豪華的史詩級聚會。
?

?
當然,作為一名很靠后的“后浪”,他也很有自知之明,將自己放置于畫幅最右側(cè)、靠著柱子的第二個不起眼的位置。距離蘇格拉底,他還隔著托勒密、第歐根尼、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等一大群人。
?
上述這么一長串的學者名字,很多朋友雖然聽過,但對于他們所提出的思想、學術(shù)主張卻不甚清楚。
?
不要著急,我們結(jié)合拉斐爾為我們留下圖像,從他們的美學思想來作一番梳理。
?
擁擠于由華麗的柱子、宏偉的穹頂、圣潔的雕像以及華美大理石臺階中的這群性格各異、自由散漫的希臘人,在美學思想方面大體可分別代表著兩個時期,其一是早期的美學思想奠基者,他們包括了畢達哥拉斯、德莫克里特、赫拉克利特等人,這群人致力于從世界本源和自然規(guī)律中去尋求“美”的規(guī)律和法則;
?
另一派則是由蘇格拉底,以及他的弟子柏拉圖和徒孫亞里士多德為主,他們主要致力與從社會學的范疇來探討“美”的規(guī)律以及“美”對社會的意義,到了亞里士多德時,他集前人之大成構(gòu)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古典美學體系。
?
叁 畫面左下部的這群大神
?
在拉斐爾搭建的這個宏偉大廳中,從穹頂中射入的光線首先照耀著大廳上方左右兩尊巨大的雕像,分別是左側(cè)的阿波羅和右邊的雅典娜。這兩位分別掌管光明、音樂、智慧、繪畫、航海等等的領(lǐng)域的神仙兄妹,自然比人類更多地享受陽光,實際上在整個畫幅中,兩位偶像潔白的身軀,占據(jù)了整幅畫中相對高光的調(diào)子。
?

?
我們先將目光向下,看看畫面左下方圍坐在一起、與穹頂同樣形成一個半弧形的一群人,他們分別是些什么大神?
?
首次要出場的是這位坐在臺階上,身著粉紅色長袍、有些禿頂?shù)拈L胡子大叔。他捧著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左手扶著墨水瓶,右手拿著羽毛筆。這個姿勢雖然很不舒服,但并不影響他認真地做著記錄,他面前有一位少女為他扶著塊小黑板,上邊畫著供他推算參考的示意圖;
?

?
緊挨粉紅長袍身后,還有一位同樣禿頂?shù)拇笫?,懷揣一張小紙片,就像考試作弊的學生一樣,正在緊張地抄著粉紅袍子的作業(yè)。三人身后,有另一位皮膚黝黑的頭纏白巾的阿拉伯人,也伸長了脖子在關(guān)注著粉紅長袍的工作。
?
我們的目光繼續(xù)向右,在這一組人物正中央,亭亭玉立著一位白衣長發(fā)的女子,她并沒有參與到紅袍老人的所思考的問題中,而是直視向畫外。女子的右前方,一人用左腳踩在一塊石墩上,手捧一本同樣厚重的書,他翻開其中一頁,用右手指著,似乎想跟那低頭書寫的粉紅長袍爭辯;
?

?

?

?
他的左側(cè)、畫面右邊,還有一位大神,他以極為舒服的姿態(tài)半坐在臺階上,左臂依靠在一塊大理石柱基上,用手撐起昏昏欲睡也可能正在思考的頭顱,右手執(zhí)筆,在一頁紙上寫著幾行字。
?
我們回頭再來審視下這組人物群像,一共出現(xiàn)了一共出現(xiàn)了七位人物。這其中除了手執(zhí)小黑板的少女暫時不清楚她是誰,其余的六人都是古希臘——羅馬哲學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

?
其中這位粉紅袍子大叔,就是畢達哥拉斯;身后那位“偷抄”他作業(yè)的是德莫克里特;頭戴阿拉伯白巾的是伊斯蘭哲學家阿維羅伊;注視著畫外的白衣女郎是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女數(shù)學家希帕提婭;站立著的手捧一本書的是提出“存在”問題巴門尼德;最后一位坐在臺階上書寫的便是赫拉克利特。
?
以下我們將重點了解下畢達哥拉斯、德莫克里特和赫拉克利特這三位哲學家的思想,以及他們對古希臘藝術(shù)的影響。
?
正是由他們所創(chuàng)立的一些觀點和思想,使得造型藝術(shù)成為古希臘美學的重要特征。也讓雕塑成為古希臘藝術(shù)最杰出的成就,正如我們在拉斐爾這幅畫作中所看見的阿波羅與雅典娜一樣,他們圣潔的大理石身軀高高在上地俯視著整個希臘的藝術(shù)王國。(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