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注釋:“沮溺耦耕”
?“沮溺耦耕”(《論語*微子》)這則故事是被誤讀的,至少目前我看到的解釋,都是錯的。原文摘抄如下: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先看通常解釋。桀溺說:天下混亂,誰能改變得了呢?孔子說:既然無法跟鳥獸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誰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會和你們一起來改變現(xiàn)實了。
正確理解如下。桀溺說:天下人隨波逐流,誰能改變得了他們呢?孔子說:人是不能與鳥獸為伍的。除了長沮桀溺這樣的人,我還能和誰為伍呢?如果天下有道,我也不會來試圖改變天下人了。
理解的關(guān)鍵在于兩個詞:一是“斯人”(指“沮溺”還是“世人,天下人”?)一是“滔滔者”(指“隨波逐流的世人”還是“洪水一樣紛亂的社會”?)
先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耙住钡膶ο蟆疤咸险摺?,指“世人”還是“社會現(xiàn)狀”?仔細體會,當是前者。說的是天底下都是“隨波逐流的人”。如果理解為“社會現(xiàn)狀”有些牽強,因為洪水滔滔,洶涌奔流,與“混亂,亂世”意象不符。
再看“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這句話要聯(lián)系前后文?!傍B獸”指的是前面“滔滔者”,孔子不屑與他們?yōu)槲?。由此引出下文:要與“斯人之徒”為伍,即沮溺這樣的人。把“斯人”解釋為“天下人”,是等同于“鳥獸”,顯然不是孔子的意思。
最后“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用假設(shè)加強語氣:如果天下有道,哪里還用得著我孔丘來改變天下人呢?這也委婉表達了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思想,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凜然氣概。
孔子的個人理想在“春服浴沂”中表達得最為直白。如果世風淳樸,他是寧可隱居避世的。這也可以從后文對幾位逸民的評價中看出來:孔子是個靈活的人,“無可無不可”,但他有自己原則和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