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唯有抓住對方的痛點,才能更好地售賣自己的良藥
《資治通鑒》第二卷 周紀二
【原文】
文公從之,資蘇秦車馬,以說趙肅侯曰:“當今之時,山東之建國莫強于趙,秦之所害亦莫如趙。然而秦不敢舉兵伐趙者,畏韓、魏之議其后也。秦之攻韓、魏也,無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蠶食之,傅國都而止。韓、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無韓、魏之規(guī)則禍中于趙矣。臣以天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諸侯之卒十倍于秦。。。。。
【譯文】
燕文公聽從了蘇秦的意見,給蘇秦資助車馬,去勸說趙肅侯。蘇秦對趙肅侯說:“現(xiàn)在的時局,崤山以東的國家沒有比趙國強盛的,最讓秦國頭疼的也是趙國。而秦國之所以一直不敢起兵攻打趙國,就是因為害怕韓國、魏國在背后打秦國的主意。秦國進攻韓國和魏國,沒有山河險要的屏障,只要稍加蠶食,便可以直達國都。韓、魏不能抵抗秦國,只能臣服于秦國;秦國缺少了韓、魏兩國的牽制,那么戰(zhàn)火必然波及趙國。臣拿著天下的地圖分析,諸侯各國的疆域五倍于秦國,各國軍隊的總數(shù)大概是秦國的十倍。
【材料解析】
史書記載,蘇秦家里以務農為生。早年到齊國求學,拜鬼谷子為師,與張儀同為鬼谷子的學生。學成后,外出游歷多年,窮困潦倒,狼狽而回。家里人都嘲笑他不務正業(yè),蘇秦甚感慚愧,于是閉門勤讀《太公.陰符》一年,隨后到處求職,最終獲得燕文候的認可,在后來人生一路開掛,一躍成為六國的總理。
蘇秦原先是一位文縐縐的窮書生,到哪里,哪里都不待見他,到最后是如何一步步讓六國國君都聽命于他的呢?在《資治通鑒》中,關于蘇秦怎么說服六國君主加入聯(lián)盟陣營的,這里可以高度概括一下他所采用的通用套路。
第一、吹捧六國的國君
從古到今,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喜歡別人吹捧自己,哪怕自己再弱雞,聽了別人的夸獎內心是特別開心的。所以蘇秦跟六國國君見面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斷夸贊該國有什么優(yōu)勢,勢力有多么雄厚,君主是如何的英明神武。
齊、楚、燕、趙、魏、韓六國經常被秦國揍,大家對未來都充滿恐懼,現(xiàn)在突然來了位伶牙俐齒的小子,上來各種吹捧,無論是虛榮心還是自信心都得到了滿足,所以自然等對方把話說完,沒想到越說越合理。
第二、借助外部勢力威脅
蘇秦在燕國站穩(wěn)腳跟后,便以此向趙、韓、魏、齊、楚等國國君游說,但是共同特點都是利用秦國的勢力來加以威脅。
蘇秦一開始一無所有,讀完《太公.陰符經》后,第一站是去洛陽,求見周顯王,但顯王周圍的大臣一向了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并不信任他。隨后去往秦國,趙國,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后來在燕國死皮賴臉一年之久,才有機會見到燕文候。先從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國與趙國的相依之勢,接著批評燕國的戰(zhàn)略錯誤:擔憂千里之外的秦國,卻不擔心百里之內的趙國。就這樣借助趙國的威脅,指出燕國當前的戰(zhàn)略性錯誤,蘇秦終于擁有第一個籌碼。隨時接著利用秦國對六國的直接威脅和潛在威脅,慢慢將其他國家拉入陣營,然后再撬動其他國家。
第三、再加以恐嚇,不這樣會怎么樣
拴住君主之后,蘇秦便開始點破對應國家當前的局勢以及將來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其實六國國家及其王公大臣或多或少早已經看到的。只不過蘇秦他把這些事情放在臺面上,但是這樣還不足以說服六國君主及大臣,因為別人已經想到了,觀點不新穎,不具有說服力,人家有應對的方針策略。
他要做的是,延伸六國當前預設的策略推演下去,假如這樣繼續(xù)做了,六國會發(fā)展到怎么樣的地步。人對于自己提出的主張,往往都比較樂觀看待,會主動往好的方向去想。
但是這次蘇秦卻反其道而行之,這其實就是把路給帶偏,把事情發(fā)展盡可能往最壞的方向說,讓各國君主產生焦慮和不由自主的恐嚇,從而迫不及待想更好地解決辦法。就好比市面上各種雞湯文一樣,不斷向中青年人販賣焦慮,別人為了緩解未來的恐懼,必然會想方設法購買對方的良藥,就這樣販賣焦慮的人的目的就達到了。同樣一旦六國國君開始慌了后,蘇秦的作用就顯現(xiàn)。
第四、兜售自己的主張,幫忙解決困難
經過蘇秦對他們策略分析后,大家才發(fā)現(xiàn)原來所作所為都是錯的,所以便對蘇秦后面的話更感興趣了。于是蘇秦就把他的解決方案拋出來,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事情解決了。關鍵是,蘇秦提出的方案,不但效果好,而且成本比原來還低,于是大家都非常樂意接受他的方案。
【啟發(fā)】
1、想要獲取對方的信任,就要想辦法吹捧對方,滿足對方的虛榮心,然后借助一些東西,了解對方當前的處境,然后進行深入解讀,再就是順著對方的意思說下去就行了。然后對對方將來的行為做一個預測,讓他看到壞的一面,接著就是丟出我們的解決方案,來代替他原先設想的方案,對方經過利弊衡權后,必然覺得我們的方案最有價值,就這樣對方會心甘情愿掏錢。
記得我當年復習考研時,發(fā)現(xiàn)身邊很多考生胡亂報很多培訓班,什么英語閱讀班,寫作班,單詞記憶班等等,好像培訓班報得越多,自己的英語成績就越有希望一樣。大家為什么心甘情愿掏錢購買這些不切實際的課程和書籍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市面上有很多傳教士在傳播焦慮,讓大家都很恐慌,感覺如果你這次沒買他的課程,就會落下什么,買了就感覺獲得了救命良藥。說實話,這些所謂的培訓班,最多也只是錦上添花,你英語底子薄,報再多也沒用,還不如自己一個老老實實記憶單詞。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首發(fā)公眾號:【鑒史悟道】,免費獲取10萬冊電子書 。
和20萬歷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鑒》,學點通鑒智慧,少走十年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