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陽游 包拯的伯樂
索易帶你刨根問鼎,聊聊洛陽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數(shù)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jīng)意間,一塊磚,一片瓦,一棵樹,一座橋,或者一條街道,都是一段歷史,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個瞬間。深度游洛陽之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本篇為深度洛陽游的第189篇。
唐·韓愈《雜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的意思就是。世上有識馬的伯樂,然后千里馬才被發(fā)現(xiàn)。實際上,千里馬一直都有,就是缺少識馬的伯樂。提起北宋名臣包拯,大家都知道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quán)貴、鐵面無私、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被人們稱作“包青天”“包公”??赡艽蠹也恢腊牟畼肥钦l。
北宋的朝中大臣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韓琦、富弼、范仲淹等人為首的改革派極力主張推行新政,另一派是以王拱辰為首的保守派則全力反對。在改革派與保守派的爭斗中,王拱辰經(jīng)常顯得勢單力薄。由于為官清廉、政績突出,伺候雙親養(yǎng)老送終十年,包拯因此被當(dāng)時的朝中重臣王拱辰所看重。順便提一下,王拱辰的孫女后來生了一個女兒,就是李清照。王拱辰就極力舉薦包拯成為了監(jiān)察御史。這個職位上到文武百官,下到州縣刑獄,都要受其監(jiān)察。包拯內(nèi)心其實是比較偏向新政的,他是想要改進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包拯對事不對人的作風(fēng),所以在新舊兩方互相爭斗的時候,包拯并沒有像其他官員那樣受到太大的波及。包拯的做事風(fēng)格,很快受到皇帝的支持。
王拱辰(1012-1085年),原名王拱壽,字君貺,開封府咸平縣(今河南省通許縣)人。北宋時期大臣,為官五十五年,是宋代從政時間最長的狀元。王拱辰出身貧寒,十八歲科舉以頭甲狀元出仕,深得宋仁宗賞識,賜名拱辰。王拱辰多次代表大宋出使遼國與契丹,遼主得知王拱辰是少年狀元郎出身,設(shè)宴款待時親自向他敬酒。慶歷二年(1042年)遼使者兩次來宋提出領(lǐng)土要求,王拱辰據(jù)理力爭,直斥其非,從容應(yīng)對使遼國未敢輕舉妄動。王拱辰做過御史中丞,很喜歡對于自己不喜歡、喜歡的同事,進行彈劾。他先后彈劾過滕子京、歐陽修、蘇舜欽等幾位大臣。王拱辰死后葬在洛陽伊川城關(guān)鎮(zhèn)“雙龍山之陽”之“堯地”村。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生們到京城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噬险J(rèn)真審閱了每一個考生的考卷,發(fā)現(xiàn)王拱辰的文章立論新穎,見解獨到,文筆流暢,就把王拱辰定為狀元。幾天后,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書生都召集到朝廷的大殿上,并當(dāng)著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他們的名單。其他兩個書生都趕緊跪下磕頭謝恩,王拱辰不但沒有謝恩,反而說:“陛下,小生不配當(dāng)狀元,請您把狀元判給別人?;噬下犃艘埠芗{悶,就詢問原因。王拱辰說:“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讀,做夢都想中狀元。可是這次考試的題目不久前我剛好做過,僥幸被選上狀元?;噬下犃耍浅J芨袆?,特別賞識王拱辰的誠實,認(rèn)定他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