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錢和愛真的會流向兩個不同的方向嗎

轉(zhuǎn)自某位抽子
有友人讓我點評一下最近網(wǎng)上較火的小妖怪與其男朋友的戀愛,并說說他們能不能走到最后。
本人看法如下
只能說倆社會的殘渣聚到一起了,姐姐說自己成績好,討父母喜歡,可是弟弟從小就被家人忽視,成績這個東西能好到哪去?況且,眾星捧月、“天資聰穎”的“公主”在父母的翹首以盼下勉強(qiáng)考上了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一個小二本(避免誤會,先套個盾,小人不才,小小C2,無意冒犯),她有什么資格去嘲笑弟弟?在父母不關(guān)注,姐姐以壓榨他為樂,買一件60塊錢的衣服都要被家人詬病的情況下,他自愿參軍并在退役后專升本,我想這一點就已經(jīng)比那個出國啥也不會,找導(dǎo)師都找不到,成天只好借哭哭啼啼來博取同情的嫻籹強(qiáng)吧?
再者而言,情侶間的感情并不是什么吊橋效應(yīng)所能一概而論的。我個人對愛情這一東西還是執(zhí)拗于將其放在一個神圣的位置,如果你只是在他鄉(xiāng)缺少安全感,想找一個人和你一起面對困境,然后在一起經(jīng)歷過曲折坎坷后輕飄飄地以一個吊橋效應(yīng)來涂抹故事原貌,我可以很認(rèn)真地告訴你,你這tmd是個狗屁愛情(請原諒我的失禮)。大雁尚且悲偶,如果一個人只是想要一個可以隨時拿來依靠然后隨時丟棄的伴侶,我的建議是去網(wǎng)上買一個抱枕,想要啥樣的應(yīng)有盡有,抱枕甚至不需要你對其進(jìn)行解釋,就可以隨意拋棄。
這位女士在對這個錢與愛的這個闡述上,讓我對社會上人的多樣性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永遠(yuǎn)不是只有直接給子女錢的這一方式,她從小所住的單間房,可以隨意報的大幾千的夏令營,二本成績一般的出國留學(xué),買房子時父母給予的21w,我相信父母并不是不愛她,反而是太愛了。作為一個哥哥,我也曾經(jīng)有想過如果沒有妹妹該多么多么好,我可以不用高中的時候才有自己的房間(雖然平時還是書房),我可以和別的同學(xué)一樣買最新款的手機(jī),我可以一個人吃完一大份肯德基的雞塊……我的世界早已在我三歲的時候改變了,而我是在高三畢業(yè)后的那個假期才切切實實地活在新的世界里的,我的世界改變的原因自然是妹妹的誕生,她分走了一些屬于我的東西,原本屬于我的玩偶,原本屬于我的木碗,原本僅僅屬于我一個人的媽媽的懷抱。我慢慢變得頑固,我的心里好像還有一個我在叫,“全都是她的錯,全都是她的錯”。初高中時,我常常因為兜里空空而謝絕一切需要花費較多金錢的社交活動,父母拒絕給我錢的原因往往是“家里本就不富裕,還要養(yǎng)你和妹妹兩個人,要不還是別去了吧?”看著父母為難的樣子,我就像一塊被架在火上烤的肉,年少的自尊心是火,燒得我的心理也呲呲作響;家庭的窘迫是簽子,將我牢牢釘在烤架上;妹妹的存在是個蹩腳廚師,他將我翻過來覆過去,直到我的心每一寸都傷痕累累,熱氣騰騰地透出心碎的味道。
父母所給予的她的美好童年,并不是她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而是父母對她的一種補(bǔ)償,這是我甚至直到現(xiàn)在都在向往之的東西,她在接受偏愛后,毫不猶豫地將父母的愛當(dāng)做常態(tài),而弟弟自然就是不該得到父母愛的那個應(yīng)該活在家中櫥柜下陰影里類似蟑螂一樣的家伙?,F(xiàn)如今,一個蟑螂要跳上餐桌上,她有這樣的反應(yīng)倒也正常,她并沒有什么錯,只是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她的經(jīng)歷不是什么時代的悲哀,她本人才是。
然后,最后,我還是喜歡這兩位百年好合,兒女雙全。為什么我在進(jìn)行痛批之后又說百年好合呢?這個土木男,也就是他的男朋友,其本身實際上是沒有一個比較正確的三觀的,從這位女士口中,我們不難得知他家里屬于傳統(tǒng)保守家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就是對女性的一種忽視,土木男的姐姐相信童年過得也不是很好。這位女士在與他結(jié)婚前要求他有車有房,而對弟弟結(jié)婚拿錢買房買車的需求卻嗤之以鼻,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其無恥之尤。他們倆相互配對,我相信是n極對s極的吸引。
但是,我為什么祝他們兒女雙全呢,一邊偏愛女生,一邊偏愛男生,小生個人對兩種思維抨擊所能綻放的火花還是很有興趣,這究竟的的確確是對男生女生性別的歧視呢,還是最為單純的利己主義在作祟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在兩者未能實踐前,小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