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從原神開始的文化漫談(古國篇2—飾金砂原訪古札記)
? ? ?飾金砂原是位于須彌西部的廣大沙漠。也是目前提瓦特已知最大的沙漠。在人類看來,茫茫沙海從來都是生命禁區(qū),在這里生活的生命無不艱難求生。但是,當我們將這片生命禁區(qū)與文明聯(lián)系起來時,有產(chǎn)生了一種奇妙的和諧感?;蛟S,這是刻入我們骨髓的記憶,讓我們在數(shù)千年后仍能回憶起那些埋藏于沙海之下的黃金之夢。
? ?? 相信旅行者們都已經(jīng)和哲伯萊勒與婕德父女,須彌學者提爾扎德一起經(jīng)歷了一段充滿著雄奇與神秘的考古之旅,了解了一個關于愛情,親情和友情的動人故事了吧。哲伯萊勒用自我犧牲履行了守護他人的諾言,而赤王阿赫瑪爾的秘密,也再次隨著圣顯廳的關閉而深藏于黃沙之中。感動之余,我們可以回過頭來,重新審視令無數(shù)學者和探險家終其一生為之瘋狂的古文明,追憶來自人類嬰兒時代的原始觸動。

一、尼羅河的贈禮—赤王文明的原型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
? ? 稍有常識的人都不難看出,遍布于飾金砂原的遺跡與記憶中那個位于尼羅河畔的古老文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人類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任何一本全球史著作在古典時代繞不開的話題。古埃及文明的誕生距今已有五千到六千年,就連距離其最后一個王朝的滅亡也有近兩千年。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已經(jīng)很難想象古埃及文明的古老,只能在殘垣斷壁之間尋找有關這個神秘文明的蛛絲馬跡。
? ? ?在討論赤王文明與古埃及文明的相似之處之前,我們先要簡單回顧一下古埃及的歷史。埃及地區(qū)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金屬文明是塔薩·巴達里文化(約公元前4500—前4000年)和涅伽達文化。涅伽達文化共分為兩個時期,其中涅伽達文化I期又稱為阿姆拉特時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年);涅伽達文化II期又稱為格爾塞時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從這里算起,古埃及王國先后歷經(jīng)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晚王國、托勒密王朝,共10個時期,33個王朝的統(tǒng)治,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奧古斯都屋大維滅亡托勒密王朝為止。這是歷史學界公認的古埃及直系文明的存在時間。隨著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埃及行省以及基督教的傳入,埃及逐步丟失了自己的政權,傳統(tǒng)藝術和原始宗教。到公元四世紀左右,作為古埃及最重要文化載體的古埃及文字也基本失傳。之后的科普特語繼承了一部分古埃及語世俗體的字母,但已經(jīng)是一種完全希臘化的書寫體系。公元七世紀,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和東羅馬帝國的衰落,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領,從此成為了一個阿拉伯國家,直到今天。
? ? ? 歷史上,埃及這片三洲五海之地一直戰(zhàn)亂頻仍。由于埃及國土的大半被沙漠覆蓋,導致大量人口擁擠在尼羅河兩岸的狹長地帶。戰(zhàn)亂與貧窮使得埃及人民無心研究自己國家的燦爛文明,最早開啟古埃及歷史研究的反而是英法侵略者。他們從埃及掠奪了大量珍寶,由此建立了早期的埃及考古博物館。近代,隨著法國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對古埃及文字的破譯,古埃及研究逐漸成為了國際學界的研究熱門,掀起了“埃及熱”的浪潮。二戰(zhàn)后,隨著蘇伊士運河戰(zhàn)爭的勝利,埃及擺脫了英法殖民者控制,真正有了進行古埃及研究的國家基礎。如今,這個偉大的文明古國已經(jīng)成為了非洲經(jīng)濟影響力和政治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之一。
? ? ? 從赤王文明的眾多遺跡中,我們能看到原神對于地圖的用心和對古埃及歷史的嚴格考究,這也為我們的探究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1)凝固的歷史—赤王文明的建筑文化
? ? ?建筑是古代文明最重要的遺跡。建筑被稱為凝固的歷史,是因為創(chuàng)造建筑的人無論多么偉大,也不能永存于世;當他們離去之時,只有那些建筑能成為他們來過這個世界的佐證。
? ? ?由于選擇石質(zhì)建筑作為主要建筑形式,數(shù)千年前的古埃及文明得以有大量建筑遺跡存世。這些殘垣斷壁今天仍不失當年的宏偉,提醒著我們這個文明曾經(jīng)的輝煌。
? ? ?提瓦特世界的古埃及—赤王文明同樣有大量建筑存世。這些建筑幾乎布滿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放的沙漠地區(qū),為我們研究赤王文明提供了大量參考。
Ⅰ 赤王陵


? ? ?在須彌,沒有人能做到不被這座巨大的人造建筑吸引視線。正如在開羅就能遠遠望見吉薩的金字塔群一樣,人們在須彌城就可以看見這座建筑。
? ? 作為飾金砂原最大的金字塔,赤王陵無疑以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為原型。作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這座奇觀高146.59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xiàn)高136.5米,相當于40層大廈高。大小不等的石料重達1.5噸至50噸,塔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
? ? 要討論赤王陵的建筑特點,先要了解金字塔的歷史。胡夫金字塔并不是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而最早的金字塔形制也和胡夫金字塔大相徑庭。目前已知的埃及第一座金字塔是位于埃及塞加拉(Saqqara)的左賽爾金字塔。
? ? 左賽爾(荷魯斯式王名:奈杰里赫特 Netjerykhet),埃及第三王朝法老。法老本人并不昏庸,但統(tǒng)治后期卻遭受了天災的打擊。刻寫在埃及南部靠近尼羅河第一瀑布附近的塞黑勒島(Sehel)的石碑上這樣寫道:“我十分悲傷地告訴世人,埃及正陷入極度的苦難之中。尼羅河已經(jīng)七年沒有泛濫了。我們的糧倉空空如也,人們沒有足夠的食物來填飽肚皮,國庫困頓,人民被饑餓所困……人們都氣息奄奄,朝不慮夕?!?/p>
? ? 面臨這種嚴峻的考驗,法老心急如焚。他的宰相伊蒙霍特普(Imhotep,又譯作印何闐)賢明而智慧,他下令修建了克奴姆(Khnum)神廟,結果饑饉竟奇跡般地結束了。這個傳說反映了在左賽爾統(tǒng)治時期,埃及國土范圍已經(jīng)擴大到了尼羅河第一瀑布附近。
? ? 有趣的是,這也導致了這位法老被自己的能臣伊蒙霍特普和金字塔搶了風頭?,F(xiàn)在人們提到左賽爾大概也只能想到他那座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了。

? ?

? ? ?左賽爾之后,第四王朝的斯尼夫魯也因其金字塔而著名。斯尼夫魯(荷魯斯式王名:內(nèi)布馬特 Nebmat),第四王朝的開國法老,一位一生修了三座金字塔的狠人。他對于埃及金字塔式建筑的貢獻巨大。他修建的三座金字塔經(jīng)歷了從左賽爾式的階梯金字塔到胡夫式的真金字塔的演變。后世所有的埃及金字塔都以他的第三座金字塔(斯尼夫魯紅金字塔)為藍本。
? ? ?埃及金字塔的起源其實是更古老的埃及半地穴式陵墓馬斯塔巴(Mastaba)演變而來?!榜R斯塔巴”其實是阿拉伯語,意為石凳。曾經(jīng)看到古埃及早期陵墓的阿拉伯人給它們起了這樣一個生動形象的名字,也就沿用至今。

? ? ? ?左賽爾時期的伊蒙霍特普在設計第一座金字塔時其實就是把六個逐級減小的馬斯塔巴疊加在一起,形成了左賽爾階梯金字塔。斯尼夫魯?shù)娜鹱炙w現(xiàn)了由幾個馬斯塔巴疊加到四棱錐式的真金字塔的演變。



? ? ?至此,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金字塔的演變史。我們可以看到古埃及法老們對于死后安居之所堅持不懈的追求。
? ? 古埃及為何興師動眾,只為讓逝者的衣冠冢富麗堂皇?金字塔上有關生死信仰的銘文如是說:“國王啊,你并未死去,只是活著離開?!痹诠虐<叭说挠^念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兩種靈魂本質(zhì)“卡”與“巴”,“卡”作為生命的能量,在死后與軀體留在墳墓中;“巴”代表人的個性,晚上在墳墓中與“卡”合一,而白天化為人首鳥身飛翔、享用祭品。事實上,赤王文明與古埃及人一樣,都以“事死如事生”作為對待已逝之人的最高標準。他們相信人在此岸的生命結束以后,會在善惡天秤上受死神阿努比斯的審判,善人者升入阿如(科普特語注音:A'Aru,即蘆葦原,又稱雅盧,亞魯),即埃及神話中的天堂;惡人將墮入地獄,與黑暗之蛇阿佩普(希臘語譯阿波菲斯,Apophis)相伴。為了死后的得以在另一個世界享受如生前一般的榮耀,埃及歷代法老以蘆葦原為目標,為自己修建了宏偉的死后居所。作為沙漠人的王,飾金砂原的主神,赤王阿赫瑪爾也不能免俗。但與埃及法老們不同的是,赤王本身就是如假包換的魔神,他無需像凡人一樣追求長生。因此,他將自己的“陵墓”修建成了通向天國的階梯,為通過試煉之人創(chuàng)造了天堂的倒影。而沙漠子民最后的庇護所阿如村,其實是“天堂村”之意。


? ? ?無論出于各種目的,赤王文明和古埃及統(tǒng)治者們?yōu)樽约盒拗木薮筅ぞ訜o疑已經(jīng)成了其文明的標志。從這些陵墓建筑之上,我們?nèi)阅荏w會人間之主的威嚴和千年前通向天國的期盼。
Ⅱ 圣顯廳及赤王陵附屬建筑

? ?


? ??筆者認為,圣顯廳是獨立于赤王陵的建筑群,而渡厄廳,權杖廳,祭禮廳則是赤王陵的附屬建筑。
? ? 從目前已有的資料來看,這些建筑有兩種作用。一個是它們本身字面意義的作用,比如圣顯廳作為所謂赤王“王座”的所在地,又有三重試煉,通過試煉者可以參拜赤王之說,因此很有可能是當年赤王阿赫瑪爾的駐地,即赤王王宮。而權杖廳,渡厄廳等建筑,應該分別是赤王制造元能機械的地點和升入阿如的倒影的試煉之地。
? ? 另一方面就是作為赤王應許沙漠子民的寶藏實現(xiàn)之處。在圣顯廳進行試煉,可以得到赤王的智慧,進入赤王許諾的黃金夢鄉(xiāng);經(jīng)過赤王陵的試煉,可以到達赤王陵頂部赤王修建的天堂(阿如)的倒影。
? ? ?在古埃及,能與法老們享受同樣殊榮的,只有眾神了。因此,古埃及的各大神廟?同樣形制宏偉,規(guī)模龐大,同樣是古埃及建筑藝術的結晶。到了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對君權神授的信仰達到頂峰,修建紀念眾神,尤其是紀念太陽神阿蒙—拉的神廟本身就是法老們體現(xiàn)自身無上權威的方式。
? ? ?對于赤王文明來說,紀念神與紀念統(tǒng)治者本就是一體。因為赤王本就是沙漠的神與統(tǒng)治者。盡管根據(jù)史料,沙漠民建立過自己的蕃國,但大家仍奉赤王為主神。因此在飾金沙原,赤王的圣顯廳,權杖廳,渡厄廳等建筑本就具有宗教建筑與宮殿建筑的雙重屬性。
? ? ?古埃及神廟中,實現(xiàn)法老與神的統(tǒng)一的代表性建筑無疑是阿布辛·拜勒神廟。
? ? ?阿布辛·拜勒神廟,位于埃及阿斯旺以南290千米處,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這座神廟因正立面四座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而聞名于世。共有兩座由巖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廟,分別為:獻給普塔赫神、阿蒙拉神、拉一哈拉赫梯神和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大神廟及附近的獻給女神哈托爾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寵愛的夫人奈菲爾塔利王后的小神廟。
? ? ?拉美西斯二世,希臘語: αμ?σση?, (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公元前1213年7月)塞提一世之子,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第三位法老,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建筑家,被歷史學家稱為拉美西斯大帝。在古埃及,也只有拉美西斯二世統(tǒng)治時期有如此的魄力和強大的國力修建如此奇觀?;蛟S偉大的君王們都希望自己的功績在后世仍然為人稱道,拉美西斯二世一生熱衷于在埃及各地的建筑上留下自己的形象。需要注意的是,阿布辛·拜勒神廟不僅僅祭祀埃及眾神,也將神化的拉美西斯作為神來崇拜,一方面體現(xiàn)了阿布辛·拜勒神廟旨在用法老的威嚴震懾努比亞人的特殊目的,更體現(xiàn)了古埃及君權與神權的高度相關性。

? ?? ?另外,在圣顯廳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這座建筑的一個獨特的特征,就是其大門前的公羊頭人身神像。這一形象在沙漠的所有遺跡中只在圣顯廳出現(xiàn)。這不僅體現(xiàn)了圣顯廳獨特的地位,更讓我們聯(lián)想到了圣顯廳另一個可能的現(xiàn)實原型—卡納克神廟。
? ? ?卡納克神廟位于埃及城市盧克索(即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都城底比斯)北部,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一座壯觀的神廟??{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實際上屬于一個系統(tǒng),是底比斯紀念阿蒙的大型神廟建筑群的組成部分。神廟內(nèi)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以著名的公羊甬道而聞名。


? ? ?卡納克神廟是古埃及主神阿蒙的崇拜中心。新王國的歷代法老不斷對這座神廟進行增補和擴建,形成了如今的規(guī)模。卡納克神廟的修建者名單中包括了諸多重量級的名字,如阿蒙霍特普三世,圖特摩斯一世,圖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哈特謝普蘇特等等,這座神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 ?? 在這里我們要討論赤王文明遺跡在建筑文化上的兩個細節(jié)。其一是建筑中隨處可見的廊柱;



?? ? 就如同中國古代建筑中的斗拱一樣,各式各樣的廊柱是希臘,羅馬,古埃及等環(huán)地中海文明古建筑的標志。最早,廊柱僅僅是用來支撐建筑巨大石質(zhì)屋頂?shù)某兄亟Y構,后來逐漸演化出了裝飾功能,成為了建筑表達美學體驗的重要部分。
? ? ?以石質(zhì)建筑為主的古埃及人經(jīng)常在建筑中使用各種廊柱。不過相比于古希臘建筑那樣明顯地分為科林斯,愛奧尼亞等柱式,埃及的廊柱無論高低大小,都以蓮花作為主要元素。
? ? ?在古埃及神話中,太陽是由荷花綻放誕生的,睡蓮因此被奉為“神圣之花”,成為遍布古埃及寺廟廊柱的圖騰,象征著“只有開始,不會幻滅”的祈福。
? ? ?埃及人在喪禮上一定要供奉蓮花,就像法老王建造金字塔是準備復活后使用的一樣,他們相信蓮花也有助于死者的再生,所以蓮花在埃及的信仰中向來站有極重要的地位。
? ?? 埃及人對藍蓮花的信仰同樣體現(xiàn)在赤王文明遺跡的廊柱中。無論在提瓦特還是現(xiàn)實世界,盛放的藍蓮花都映射著生命的渴望與追求。


? ? ? 其二是方尖碑。方尖碑同樣是古埃及建筑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


? 方尖碑本質(zhì)上是一種紀念柱。古埃及的方尖碑要么是記錄對神明的贊頌,要么是記錄法老在位期間的功績,又或者是某次重大的歷史事件。之所以叫方尖碑,是因為這些紀念柱由主體的棱柱和頂部的棱錐構成。
? ? ?由于方尖碑記錄歷史的特性,方尖碑的碑文對今天我們研究古埃及的政治、宗教和文化有重要的意義。在古埃及象形文字得以破譯之后,這這方尖碑就成了第一手的文獻資料。
? ? ?比如目前埃及最大的方尖碑—位于卡納克神廟哈特謝普蘇特方尖碑。

? ? ?這座方尖碑是古埃及保存最完好的方尖碑之一。關于其良好保存狀況的原因,其實涉及到一段三千年前的愛恨情仇。
? ? ?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人稱“古埃及的武則天”,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1503年—公元前1482年在位)。戴假胡須、身著男裝、束胸寬衣、手執(zhí)權杖、威嚴無比,這就是古埃及最有權力的女法老的一貫裝束。極少有人見過她本人,她的真實相貌和她的傳奇故事一樣神秘。
? ? ?女王年輕時就展現(xiàn)出了對權力的渴望。但是在重男輕女的古埃及,掌握最高權力對女性難于登天。但上天眷顧女王,給了她登頂權力巔峰的機會。公元前1512年,圖特摩斯一世去世。他與王妃所生的長子與哈特謝普蘇特結婚,繼承了王位,是為圖特摩斯二世。二世體弱多病,無心治國,繼位不久,大權就落到哈特謝普蘇特的身上。幾年后,二世病死。這一君主體弱,皇后掌權的戲碼幾乎與兩千年后的武則天如出一轍。此時哈特謝普蘇特的地位仍不穩(wěn)固,于是她安排二世與妃子所生的一個10歲男孩與自己的女兒完婚后繼位,是為圖特摩斯三世。自己則以攝政王身份,全權管理國家事務。
? ? ?如果圖特摩斯三世是平庸之輩,女王或許真的能在生前身后都得享法老的無上榮耀。但不巧的是,這位圖特摩斯三世同樣是一位神君。
? ? ?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前1514年~前1425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埃及第十八王朝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埃及帝國的締造者。在古埃及的31個王朝中,第十八王朝是延續(xù)時間最長,版圖最大,國力最鼎盛的一個朝代,而圖特摩斯三世則是這個王朝的集大成者。他在位期間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擴張戰(zhàn)爭,征服了地中海東岸的迦南和敘利亞地區(qū)。通常認為,是圖特摩斯三世使埃及完成了從一個地域性王國向洲際大帝國的質(zhì)變。圖特摩斯三世被認為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之一,被稱為“古代世界之拿破侖”。?
? ? ? 早年的圖特摩斯三世被渴望獨攬大權的女王貶到卡納克神廟當祭司。?這段近乎軟禁的經(jīng)歷讓圖特摩斯三世對女王產(chǎn)生了不小的恨意。圖特摩斯并沒有因為被軟禁而喪失斗志,他利用祭司身份拉攏卡納克神廟的祭司集團,利用神權階層的力量培植自己的勢力。
? ? ? ?對于女王的死因,史學界眾說紛紜。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是女王在統(tǒng)治的第22年被圖特摩斯三世發(fā)動的政變推翻。這可能與圖特摩斯三世在女王掌權的最后幾年被任命為軍隊指揮官有關。女王去世以后,圖特摩斯三世得以勤親政。文韜武略的圖特摩斯三世并沒有立即對女王進行清算,而是在晚年開展這一工作。法老命令將女王的名字和形象從埃及各大建筑上抹去,將女王的紀念物拆除。不過,圖特摩斯三世并沒有下令拆除女王在尼羅河西岸的陵廟以及卡納克神廟的方尖碑,只是命令用高墻將方尖碑的下半部分遮擋,因為方尖碑頂部的碑文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令人唏噓的是,圖特摩斯三世這種意圖用遮擋消除女王在位痕跡的行為反而保護了這座方尖碑免于風化和侵蝕,成了埃及保存最好的方尖碑之一。

? ? ? 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讓我們得以在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仍能感受女王當初的野心與宏愿:
“是國王親自說如下的話:
我向未來的人們宣布,
他們將看到我為我父親建造的紀念物,
他們將竊竊私語,
他們將向后代展示—
當我坐在王宮里,想著我的創(chuàng)造者時,
我的心促使我為他
在莊嚴的立柱大廳里,
在國王圖特摩斯一世的兩道塔門之間,
建造兩個金的方尖碑,
它們的頂端要直抵高空。
現(xiàn)在,想到在將來看到我的紀念物時,人們會說些什么,
將對我所做的做何評論,
我不由心潮澎湃。
小心這樣的話:‘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為什么要造這個?
建一座金山,
這就象剛剛發(fā)生的一樣?!?/span>
我發(fā)誓,因為我是拉神所愛,
因為阿蒙,我的父親,他寵愛我,
因為我的鼻孔里注入了生命和威力,
因為我戴著白色的王冠,
因為我戴著紅色的王冠出現(xiàn),
因為兩片土地已為我而合而為一,
因為我象伊西斯的兒子一樣統(tǒng)治著這片土地,
因為我象努特的兒子一樣充滿威力,
因為拉神在夜晚的太陽船中歇息,
因為他在早晨的太陽船中升起,
因為他在神的船中與他的兩個母親會合,
因為天空永存,因為他創(chuàng)造的一切永存,
因為我將象一顆永不隕落的星一樣永存,
因為我將象阿蒙一樣永遠擁有生命—
所以提到這兩個高大的方尖碑,
我為我的父親阿蒙用金子造的,
目的是讓我的名字在這個神廟中永存,
永遠永遠流傳,
這兩個方尖碑都是用一個整塊的堅硬花崗巖做成的,
上面沒有一絲裂縫,沒有任何部分是拼合的!”
? ? ? 赤王文明的方尖碑也有紀念性的文字。筆者對語言學和文字學造詣不深。我們只能期盼有大佬充當提瓦特大陸的商博良,破譯赤王文明的文字,讓我們得以了解數(shù)千年前這片土地的點點滴滴。
Ⅲ? 秘儀圣殿

? ? ?秘儀圣殿是人們從舍身步道走出后的第一座大型遺跡。從它的位置和名字不難看出,這座圣殿極有可能是赤王陵附屬的享殿,也就是供后來人祭祀赤王的建筑。從其內(nèi)部房間的布置也可以佐證這一觀點。圣殿內(nèi)最重要的遺跡無疑是太陽船。


? ?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原神在地圖設計的用心考據(jù)。秘儀圣殿的這艘太陽船幾乎從大小和形制上都完美還原的胡夫金字塔的太陽船。而胡夫太陽船恰恰是在胡夫金字塔的祭祀建筑中發(fā)現(xiàn)的,這也佐證了對秘儀圣殿用途的猜想。
? ? ?太陽船起源于埃及神話。傳說太陽神拉每天都會駕駛太陽船從東到西,由此產(chǎn)生了太陽的東升西落。作為拉神的兒子,法老建造太陽船,期望像拉神一樣進入阿如。

? ? ? 太陽船的傳說反映古埃及人的生產(chǎn)與生活。作為一個生于尼羅河畔長于尼羅河畔的文明,船是古埃及人在尼羅河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因此船在埃及人的生活中地位重要。埃及人將尼羅河視為地上天河,因此,尼羅河上的船自然也就和神話中的太陽船聯(lián)系到一起,承擔了法老通向彼岸的擺渡人。
? ? ? 赤王文明的遺跡建筑反映了現(xiàn)實世界古埃及的歷史?;孟肱c現(xiàn)實,歷史與未來交相輝映,從金字塔的頂端投射而下,映照著這片土地諸多兒女如今的生活。

(2)眾神與世人—赤王文明與埃及神話的聯(lián)系
? ? ?人類的音樂,美術,舞蹈,文學等都來自與人類早期的生產(chǎn)活動,而大多服務于宗教崇拜。各個民族的神話代表了該民族的信仰狀況,而這些信仰狀況也能通過建筑,美術,雕像等藝術形式反映出來。因此,我們可以從赤王文明遺跡的這些特征來對古人們對赤王的信仰情況管中窺豹。
? ? ?和現(xiàn)實世界的埃及文明一樣,古代的沙漠民們也熱衷于為他們的崇拜對象樹立神像。這些神像遍布沙漠各地,反映了人們的信仰狀況。
? ? ?有意思的是,與現(xiàn)實世界的埃及多神信仰不同,統(tǒng)御飾金沙原的神明只有赤王一個。但在對各大沙漠遺跡進行探索的過程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形態(tài)各異的各種神像。在原神之前的劇情中,巖之神摩拉克斯已經(jīng)透露了魔神有眾多化身這一現(xiàn)象。我們可以由此猜測這些不同的神像都是赤王阿赫瑪爾的不同化身。赤王文明通過這種現(xiàn)象與現(xiàn)實世界的埃及眾神達成了奇妙的一致。讓我們通過赤王遺跡的眾多神像,來了解一下埃及眾神吧。
I 太陽神—阿蒙-拉

? ?阿蒙-拉,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太陽神,被視為正午的太陽,也是赫里奧波里斯-九柱神之首。
? 阿蒙-拉是由上下埃及的兩位神祇-阿蒙和拉融合而成。從埃及第一王朝以來,拉一直是古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的神。隨著底比斯成為全埃及的都城,底比斯的最高神阿蒙與拉融合為阿蒙拉。一千多年以來,阿蒙-拉一直是埃及的太陽神。
? ?阿蒙-拉曾在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又譯阿肯那頓)時期的埃赫那吞改革中被阿頓取代。但是這場改革過于激烈,觸犯到了貴族階級的核心利益,并且隨著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死去而停止,阿蒙-拉是以重新恢復太陽神的地位。
? ?在最新的智慧主之章——第二幕中,我們和小吉祥草王納西妲一起了解了關于沙漠文明的諸多真相。其中一點就是赤王阿赫瑪爾的魔神名正是阿蒙。這也印證了赤王阿赫瑪爾作為沙漠最高主神的地位。
II 暗影之蛇—阿佩普

? ?

? ?阿佩普,希臘譯阿波菲斯(Apophis),是最古老的埃及神之一,是邪惡和毀滅之魔神,它的誕生甚至早于埃及九柱神,是埃及神話中最早一批的神明。
? 傳說阿佩普誕生于地底深處的怨咒之中,不知悔恨之人咒罵神明與命運的憤恨之淚落入大地,誕生了阿佩普。
? 由水元素和土元素構成的黑暗之神阿佩普,它的形象是一條邪惡的大蛇,身上全部由黃色與黑色構成,他又被稱為“駭人者”或是“危險者”,他在出生之后就開始試圖帶領罪人逃離地獄,但由于那些罪人常久以來被關在地底,因此他們無法與陽光對抗。后來阿佩普獨自一人離開地底,又試圖將整個世界陷入永久黑暗,但這個計劃還是因為太陽神拉的誕生而被迫終止。
? ?與亦正亦邪的混亂之神塞特相比,阿波非斯所呈現(xiàn)出的是最純正的邪惡,他喜歡看到人們爭執(zhí)反叛,喜歡去鼓動那些不安份的人挑起戰(zhàn)爭。白天的時候,他通常會躲在陰暗的山洞里度過,黃昏時間才會來到人間或是回去地獄,盡管隨著九柱神的力量日益龐大,對世界的統(tǒng)治秩序分明,但阿波非斯從未放棄過他那邪惡而又愚蠢的想法。
? ?

? 草之龍阿佩普是我們在原神中迄今為止見到的第一位元素龍王。在了解過埃及神話中的阿佩普之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將草之龍定名為阿佩普是多么的貼切。
? 作為原初的元素七龍,草之龍阿佩普的歷史同樣早于塵世七執(zhí)政。對于七神治下的提瓦特,草之龍阿佩普顛覆與毀滅的愿望同樣是純粹的邪惡。草之龍阿佩普也居住在山洞中。盡管隨著七神的力量日益龐大,對世界的統(tǒng)治秩序分明,但阿佩普也從未放棄過他那推翻七神與天理的想法。
? ?盡管如此相似,但只有一點略有不同——草之龍阿佩普并非與赤王阿赫瑪爾,或者說阿蒙是百分百的對立關系。祂們通過利益交換達成了某種協(xié)約——但結局我們都知道了,阿蒙早就準備好了自我犧牲。換句話說,阿佩普之前祂為禁忌知識失控所做的一道保險。
III 鱷魚神—索貝克



? ? ? ?在古埃及神話中,索貝克是一切爬行動物和法老的庇護神,也是水神和尼羅河泛濫之神。傳說他是創(chuàng)世女神奈特之子。
他的身體類似于人,但是全身覆蓋有堅硬密實的鱗片,身后還拖著一條粗大沉重的鱷魚尾巴,他的手腳也是鱷魚腳爪的模樣。有時他也會直接以一條鱷魚的形態(tài)現(xiàn)身。在神話初期,索貝克的根本信條是“吃人,要么被吃掉”。索貝克的追隨者們拼命的在一個不容許自己存在的世界中掙扎,努力開拓屬于他們的領域。
傳說索貝克極為勇武,非常機敏,善于克敵制勝。雖然外表丑陋,但據(jù)說它擁有尋常神明的四倍的神性,因為它具有四種元素:拉的火,休的空氣,蓋布的大地及奧西里斯的水。
于是,索貝克成為捍衛(wèi)王室的威力象征。索貝克通常與太陽神混同,被認為是太陽的化身,因此也叫作“索貝克-拉”。后來,又被看作是塞特殺害奧西里斯后避開眾神耳目而變化的形體。對他的崇拜中心,是法尤姆綠洲的克羅科第洛波利斯。索貝克崇拜的極盛時期是公元前19世紀至18世紀的第十二王朝。還認為,索貝克能賜予人類富裕和豐收,因而被視為眾神和人類的保護者。
? ? ? ?這些鱷首人身神像是在赤王陵附近發(fā)現(xiàn)的。作為埃及神話中法老的守護神之一,這些鱷首人身神像很可能是為了守護赤王得以在陵中安享冥福。
Ⅱ 鷹隼神 荷魯斯




? ? 荷魯斯(Horus),最著名的埃及神之一,古埃及神話中法老的守護神,王權的象征。在埃及神話中他最終為被賽特所害的父親奧西里斯復仇,因此也是復仇之神。他是冥王奧西里斯和伊西斯的兒子,其形象是一位鷹(隼)頭人身,頭戴由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和象征下埃及的紅冠組成的埃及王冠,腰圍亞麻短裙,手持沃斯(能量)手杖與安卡(生命)符號的神祇。要注意的一點是,許多人會將荷魯斯神與埃及主神太陽神拉混淆,其實二者的頭飾有著明顯區(qū)別。
? ? 有趣的是,古埃及人有制作木乃伊時將死者的臟器存放但罐子里陪葬的傳統(tǒng),稱作卡諾匹斯罐。新王朝時期,蓋子上的頭像正是荷魯斯的四個兒子。1、狼首神,代表東方,壇內(nèi)貯藏了死者的胃;2、隼頭神,代表西方,壇內(nèi)貯藏的是腸;3、狒狒首神,代表北方,壇內(nèi)貯藏的是肺;4、人首,代表南方,壇內(nèi)貯藏的是肝臟。
? ? 埃及人視心臟為靈魂之所居,也是智慧之源和記憶之所存,因此心臟會留在身體中,而非放進卡諾匹斯罐里。這一喪葬傳統(tǒng)也是原神劇情解密中啄食臟器、尋找吞咽之間、氣息之間等說法的來源。

荷魯斯是象征著法老至高無上權力的神祇。而鷹首人身神像也是赤王遺跡中出現(xiàn)最多的神像。或許,赤王也最常以這樣的形象出現(xiàn),象征著沙漠之王的神威與權能。
IV 胡狼神 阿努比斯



? ? 阿努比斯(英語:Anubis、古希臘語:?νουβι?),同樣是最為著名的埃及神之一,古埃及神話中的死神,一位與木乃伊制作與死后生活有關的獸首之神,以胡狼頭、人身的形象在法老的葬墓壁畫中出現(xiàn),一說法他是沙漠之神賽特與其妻奈芙蒂斯之子,另一說法是埃及九柱神之中冥王奧西里斯的私生子。
? ? 對古埃及人來說,來生極其重要,因此阿努比斯在很早以前就為人所崇拜。阿努比斯長著一顆胡狼頭,胡狼是一種常見的在墓地搜尋腐食的野狗。人們向阿努比斯禱告,祈求保護亡者,他還幫助伊西斯將奧西里斯制成了木乃伊,并把冥王職位交給了奧西里斯。
? ? 像許多古埃及的神明一樣,阿努比斯在不同的時期中有不同的身份。阿努比斯早在埃及第一王朝(約公元前3100年-約公元前2890年)就被描繪為墳墓的保護者,他同時是一位防腐師。到了中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055-1650年),他作為冥界之主的身份被奧西里斯取代。如今的認知則是作為一個引導靈魂進入來世的神。
? ? 阿努比斯被描繪成黑色,這種顏色象征著再生、生命、尼羅河的土壤以及尸體防腐后的變色。阿努比斯與他的兄弟烏普奧特有關,也是另一位被描繪成犬形頭的神,但表現(xiàn)為灰色或白色。阿努比斯的妻子是安普特,而他的女兒是凱貝潔特。
? ? ?飾金沙原大小陵墓的胡狼像指引陵墓的主人去往冥國。
V 公羊神 克奴姆


? ? 克奴姆(英語:Khnum),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公羊神。
? ? 原為尼羅河源頭之神。由于尼羅河每年的固定泛濫會帶來淤泥與黏土,而河水則帶來生命,所以克奴姆也被認為是兒童的創(chuàng)造者,傳說他先在一個手拉胚轉盤上用陶土做出小孩的身體,再把它放到母親的子宮中。在后期的神話里,甚至連其他的神祇都是由克奴姆捏塑出來的,他因此被稱為“陶工之神”和“造物之神”。
? ? 古埃及的孩童取名時經(jīng)常會引用到克奴姆的名字以求得到保護,例如在埃及第四王朝修建了吉薩大金字塔的法老胡夫全名就叫做Khnum-khufwy,意指“克奴姆神是我的守護者”,由此可見克奴姆在埃及信仰中的重要性。
? ? 象島被埃及人視為克奴姆的居所,在象島的神廟同時供奉著他的妻子尼羅河洪水之神沙提(Satis)以及他們的女兒尼羅河神安努克忒。這座神廟最早可追溯至埃及中王國時期;從新王國時期-拉美西斯二世時期所尋得的證據(jù)來看,直至當時克奴姆仍受當?shù)氐某绨荨?/p>
? ? 恩斯納的神廟同時供奉著克奴姆、恩斯納的守護女神奈忒和魔法之神荷卡(Heka)。這座神廟可追溯至托勒密王朝時期,不過當時的克奴姆被描繪為鱷頭人身的神祇,而他的妻子則為戰(zhàn)爭女神奈特(Menhit)以及疆域女神娜普圖(Nebt-uu);奈特是克奴姆的正妻,而荷卡則為其長子與承繼者??伺泛湍翁卦诙魉辜{的神話版本中同被尊為造物之神,克奴姆有時被稱為“眾父之父”("father of the fathers"),而奈特則被稱為“眾母之母”("mother of the mothers");在后期神話中,他們又被視為太陽神拉的父母,因此拉又名“克奴姆-拉”(Khnum-Re)。
? ? 前文提到,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左賽爾時期人們曾通過修建這位神明的神廟來祈求尼羅河泛濫從而結束饑荒。這也提現(xiàn)了這位神明在古埃及的地位。
? ? 圣顯廳作為赤王的駐地,以埃及神話眾父之父的形象來作為化身建造神像立于此處,彰顯了赤王作為沙漠造物主和眾王之王的顯赫地位。
VI 神話生物


? ? ? 在古埃及,獅子身體和其他動物頭部組成的神像一般都是斯芬克斯。由于獅身人面像巨大的名聲,大部分人會下意識的認為斯芬克斯只有獅身人面一種形象。其時古埃及的傳說中有三種斯芬克斯——人面獅身的Androsphinx,羊頭獅身的Criosphinx(阿蒙的圣物),鷹頭獅身的Hieracosphinx。在埃及神話中,斯芬克斯是“仁慈”和“高貴”的象征。因此,法老們也喜歡用斯芬克斯的形象標榜自己。比如獅身人面像便是按照法老哈夫拉的形象建造的。
? ? ? ?斯芬克斯的形象在飾金沙原的幾個重要遺跡均有出現(xiàn)。它象征著赤王的仁慈和高潔投射大地。
ⅥI 圣甲蟲神 凱布利

? ? ?凱布利(Khepri),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圣甲蟲神,被視為早晨的太陽,是拉的另一個神格,象征日出及再生。因為太陽升起與落下和圣甲蟲滾糞球及抱卵有一定的聯(lián)系,象征物便是圣甲蟲。其名稱(普遍譯為Khepri)與埃及語動詞“kheper”有關,意思是“發(fā)展”、“出現(xiàn)”。埃及人將圣甲蟲視為圣物。
? ? 埃及是神的國度,提瓦特是神的大陸,二者對于神明的信仰在飾金砂原這片土地上得以統(tǒng)一。對于埃及人和赤王子民來說,神并非高不可攀,他們就生活在人們周圍,護佑這片土地直到時間盡頭。
二、滄海遺珠—赤王文明史和埃及文明史的啟示
?? ?毫無疑問,赤王文明早已毀滅。數(shù)千年時光荏苒,“磨損”的不僅僅是人和神,還有歷史。如今,當年統(tǒng)治沙漠的王建立理想之國的夢想早已隕落,他本人也成了樹王子民口中的“暴君”。沙漠民們則認為樹王背叛了赤王,趁火打劫奪取了赤王的權柄。曾經(jīng)的美好,沙漠子民和林中子民團結一心的景象早已不再。
? ? 盡管“人類從歷史中得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不會吸取教訓”,但研究歷史,發(fā)現(xiàn)歷史,其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尋求啟示。無論是否照做,它起碼能讓我們有能夠避免錯誤重復上演的基礎。歷史,本就是通向未來的鑰匙。
? ? 因此,如果想避免悲劇再次重演,研究赤王文明的毀滅無疑是必要的。剝開迷霧之后,窺見曾經(jīng)的真實。
? ? 曾經(jīng),須彌這片土地有三位神明。大慈樹王,也就是初代草神;沙漠之王阿赫瑪爾;以及花神。與其他神明,比如巖神摩拉克斯贏得魔神戰(zhàn)爭的方式不同,魔神戰(zhàn)爭時期的須彌并不是用鐵與血角逐智慧之神的位置的。三位魔神間是好友的關系。關于這段歷史的記載見于《浮磐歌卷》
“◆第一卷
...浮槃婆梨袈國的女主人聽說了這件事,便不惜紆尊降貴,
前往(...)的大宮,意圖用難解的謎題,考驗王女的智慧。
無數(shù)侍女、仆從與吏兵,簇擁在那永世輝爍的女主人身旁,
他們都身著細麻與絲綢,仿佛萬千晝星,裝綴唯一的月光?!?/span>
? ? ?這位“女主人”,就是花神,而“王女”便是大慈樹王。這段記載了大慈樹王與花神相識的情景?;ㄉ衤犅劻舜蟠葮渫醯闹腔郏銕еi題來拜訪大慈樹王,意圖檢驗傳聞的真?zhèn)巍?/p>
“王女答過了全部的三個謎題,沒有一個是能難住她的秘密。
浮槃的女主人聽過她的話語,不由對王女佩服得五體投地。
于是,浮槃的女主人開口說:
仁慈而又徹知的、永無窮盡的君王啊,
你的智慧,確是要遠遠超過人們的傳說。
你的眷屬多么幸福,你的臣民多么幸運,
他們竟能在你身邊,悉心聆聽你的教誨。
●..自此,二位女王便締下了堅實的盟約,與自始至終陪伴在她們身邊的那一位,就是(鮮血?怨怒?紅冠?)的君王,三人勤力同心,共同引領(...)的子民走向永恒的繁榮?!?/span>
? ? ?這段記載了大慈樹王確實用她的智慧折服了花神?;ㄉ衽c大慈樹王,以及第三位神明締結了盟約。這第三位神明,所謂“鮮血?怨怒?紅冠?”的君王,只能是赤王阿赫瑪爾了。而紅冠正是下埃及的王冠,赤王文明的現(xiàn)實原型也可以間接佐證這一點。
? ? ?從這一段記載中可以看出兩點。
? ? ?一是花神與赤王應該是老相識,大慈樹王則是二神的新朋友。
? ?? 二是三位神明是盟友關系,約定共同帶領子民走向繁榮,將這片土地建設成一片樂土。
? ? ?這一歷史事件很可能也是有原型的。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最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對外擴張,與當時小亞細亞半島的強國赫梯王國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由于雙方始終沒法分出勝負,為了避免兩敗俱傷,兩個強國簽訂了人類史上第一份有條約實物存世的國際條約《銀版和約》。和約于公元前1283年簽訂,簽約雙方赫梯國王哈吐什爾三世與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和約中約定:雙方實現(xiàn)永久和平,“永遠不再發(fā)生敵對”,永遠保持“美好的和平和美好的兄弟關系”;雙方實行軍事互助,共同防御任何入侵之敵;雙方承諾不得接納對方的逃亡者,并有引渡逃亡者的義務。由此結成同盟。須彌三神的同盟可能借鑒了這一歷史事件。

? ? ? 三神簽訂盟約后須彌進入了繁榮期。關于這段時期的繁榮,圣遺物『如蜜的盛宴』這樣描述:
“在那些年代,月光曾將他們的幸福講述給夜鶯與薔薇,
而她們也為之驚惶、為之羞澀,以致唱不出回應的歌。
安樂和平,統(tǒng)一的無憂樂園中無分彼此,亦無有災禍。
真希望此刻蜃樓般的幸福能化作永恒,再無分離之苦?!?/span>
? ? ? 但好景不長,花神成為了三神中最先離去的那個。關于花神的死因,筆者更傾向于花神是借赤王之手自殺。這一點從須彌升級材料的描述中可以得出:
“花的王者曾與鎮(zhèn)靈為善。
鮮花與綠洲的女主人曾與沙漠的王共同為鎮(zhèn)靈建起了圓形劇場之城阿伊·哈努姆,在古老鎮(zhèn)靈的語言中乃是月女城之
意。
但后來,據(jù)說花的女王死于烈日與黃沙的惡意,綠洲也不復有紫紅的帕蒂沙蘭盛開?!?/span>
? ? ? 這一點說明花神死于赤王之手。但這并不是赤王的本意,而是花神借赤王之手自殺:
“人們說,鮮花盛開的目的即是燦爛的死亡而死亡正是花之主人從最開始便盡力追尋的終焉﹣因為死亡為失去的歡樂增頃苦澀的風味,讓它愈發(fā)濃烈地在無窮回憶之中顯現(xiàn)
黃沙的無知之王從未明曉她的道理,僅僅迷醉于她無窮的魅力與柔情﹣執(zhí)著的追憶盡管妄入歧途,卻也在花之女王的計算之中?!?/span>
? ? ? 在漫長的相處中,赤王被花神的美麗與溫柔吸引,傾慕于她;但他從未真正理解花神的理念:追求絢爛的凋零。因此,花神最終設計讓赤王殺死了自己。花神死后,赤王陷入了巨大的悲痛與打擊之中。
“但隨著花的主人謝落在蔽日的沙暴中,
無憂的黃金樂園也被死亡所淹沒。
在鍍金部族的詩歌中,銀白的月光照在猩紅的袍裾上,
令哀慟之王阿赫瑪爾發(fā)狂。
憂傷的沙漠歌謠唱道,出于對舊日回憶的執(zhí)著,孤獨的君王在沙漠中央塑造了無法老去的夢鄉(xiāng)。在那里凝聚著不被擾動的純潔泉水,與永遠停留在日暮時分的露光?!?/span>
? ? ? 讀到這里我們徹底理解了赤王一切行動的來由。他為了追憶、紀念甚至復活花神,在沙海中設立了赤王陵和圣顯廳的試煉,創(chuàng)造了阿如的倒影與黃金夢鄉(xiāng)?;ㄉ袼篮?,赤王與大慈樹王的反應也可以從蘭那羅武器原木刀的故事中看出:
“這是來自巴螺迦的故事……
那時叢林還是鍍金般閃耀的沙漠,我們也還沒從石榴中誕生。
曾經(jīng)有三個朋友。他們像蘭拉吉、蘭瑪哈和蘭雅瑪那么要好。
但是朋友當中有一個回歸大地,另外兩個朋友也因此決裂了。
其中一個,決心要在地上建造理想國,讓一切悲傷從此消失;
而另一個,則決定散布草木與綠茵,讓土地充滿智識與幸福。”
? ? ?花神的離去讓大慈樹王決定建造法留納神機,讓草木遍布大地,并追求智慧與知識;而赤王所做的一切,研究元能構裝體,創(chuàng)造黃金夢鄉(xiāng)與阿如的倒影,建立地上的理想國全部源于他對花神的哀思,以及對人的愛—不想讓類似的悲劇在自己的子民身上發(fā)生。
? ? ? 之后的故事就是眾所周知的了。在佞臣的慫恿下,赤王走入歧途,開啟追求深淵禁忌的知識。這為赤王文明帶來了毀滅和遍布整個須彌的災難。也是從那時開始,魔鱗病開始困擾須彌人直到今天。


? ?危機時刻,大慈樹王出手幫助沙漠中的鄰居,拯救須彌子民。她主持修建了數(shù)座神廟,注入生命的力量。在提瓦特,生命的力量大概率就是草元素力;神都是愛人的,赤王出于對人民的愧疚和拯救子民決心,選擇了自我犧牲。正如古埃及末代法老,埃及艷后克里奧佩特拉七世選擇將自己獻給羅馬統(tǒng)治者來換取國家的生存一般,赤王選擇自我犧牲來換取希望。偉大的文明,選擇了以符合它榮耀的方式結束了。
? ? 由于過度使用力量,大慈樹王的身體逐漸縮小,最終變成了孩童狀態(tài)?;蛟S大慈樹王正是在那時染上了禁忌知識的污染。這也為她最后的犧牲埋下了伏筆。



? ? 這便是赤王文明的終焉。這個文明因追求理想社會和神明本人的愛執(zhí)而滅亡。它的興起和滅亡都洋溢著燦爛的浪漫主義光輝。只有沙漠中的巨大遺跡還在無聲的訴說著這里的人民為了信仰而作出的付出與犧牲。
? ? 偉大的文明,它的死亡也是偉大的。赤王為人民擺脫災難付出了生命;拉神最后的信徒們?yōu)榱吮4孀约旱男叛雠c國家與入侵者抗爭到了最后。
? ? 文明的滅亡都有其原因。和赤王文明因為對理想社會的追求以及統(tǒng)治者對感情的偏執(zhí)而誤入歧途不同,古埃及文明則是因為曲高和寡而迅速凋亡。
? ? 總的來說,埃及文明的消亡有以下幾點原因:
(1)長期的外族統(tǒng)治導致文化同化。埃及在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就曾先后被喜克索斯人,努比亞人,波斯人和希臘人征服。埃及政權滅亡后,又先后被羅馬人,阿拉伯人4統(tǒng)治。長期的外族統(tǒng)治導致了埃及文化的式微。
(2)生產(chǎn)力水平停滯不前。成也尼羅河,敗也尼羅河,尼羅河兩岸良好的農(nóng)業(yè)條件讓古埃及人喪失了改進生產(chǎn)工具和生產(chǎn)制度的動力。這是埃及文明滅亡的根本原因。
(3)文字缺乏傳承性。埃及圣書體本就極為復雜難以學習,在古埃及知識又是祭司階層和統(tǒng)治階級的特權,普羅大眾根本沒有識字的條件,導致埃及文字喪失了群眾基礎。
(4)文化內(nèi)涵和價值紀念缺乏凝聚力。埃及人對神的崇拜讓埃及人幾乎成為了神的奴隸。埃及人的信仰僅僅局限于修建神廟,進奉祭品等程序,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神學體系。而君權神授的信仰又讓神明信仰與統(tǒng)治階級綁定。當時代變化,埃及的神明和傳統(tǒng)信仰解決不了當下的矛盾時,埃及人對神明的信仰必然動搖。最終,無所不能的上帝和傳說中博愛眾生的基督取代了埃及人心中眾神的地位。
? ? ?當周圍世界各國憑借相對先進的鐵器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力,增強了綜合國力的時候,埃及相對落后了,成為外族征服和統(tǒng)治的對象。在長達千年之久的外族統(tǒng)治過程中,埃及本土人偶爾發(fā)動起義,但再也未能建立起傳統(tǒng)的王朝統(tǒng)治;埃及人逐漸學習并使用希臘文和拉丁文,放棄了象形文字;埃及人逐漸接受基督教,拋棄了多神崇拜。外族人的長期統(tǒng)治,固然是古埃及文明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埃及人未能組織起全國規(guī)模的強力反抗,未能尋求“民族復興”,主要是因為古埃及人的文字、信仰及實踐遠離廣大民眾,缺乏復興動力,沒有傳承基礎。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古埃及人缺乏強烈的歷史和文化自豪感,沒有可以為民族凝聚、文明振興、文化傳承提供強大動力的文化基因,沒有堅定的民族和國家認同,在面對外來統(tǒng)治和文化沖擊時,一幕幕歷史悲劇上演,信仰神明的人們最終放棄了自己的信仰。這無疑是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諷刺。

? ? ?時間真的能抹平一切啊。數(shù)千年過去了,無論是拉神還是赤王,都消失在了茫茫沙海之下。曾經(jīng)祭司們虔誠的祈禱似乎還在卡納克神廟和秘儀圣殿的柱廊間回蕩,聆聽祈禱的人們卻以化作齏粉隨風而去,只留下數(shù)千年前的愛恨還鐫刻在古老的殘垣之上。
? ? ?2021年4月3日,恰逢埃及文明博物館新館落成,舊的開羅博物館文物搬遷之際,埃及政府舉辦了規(guī)模宏大的“法老的黃金巡游”文化活動,再次展現(xiàn)了一個偉大文明古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積淀。當用古埃及文字和語言譜寫的伊西斯女神頌歌時隔五千多年再次在這片土地響起時,我們還能聽見遠古的風輕輕吹拂。筆者將用這首頌歌結尾,致赤王和這片土地勤勞善良的人民。
“愿眾神崇拜男主人,
正是他,唯一的男主人。
敬畏阿赫瑪爾吧,
他的景象是永恒的,
敬畏阿赫瑪爾吧,
他是沙漠的男主人。
敬畏阿赫瑪爾吧,
他是沙漠的男主人,
飾金砂原是他的王庭。
敬畏阿赫瑪爾吧,
他是沙漠的男主人。
敬畏阿赫瑪爾吧,
他是天理之眼,廣受眾神贊譽;
飾金砂原是他的王庭。
敬畏阿赫馬爾吧,
他的景象是永恒的。
敬畏阿赫馬爾吧,
他將偉大之物給予沙漠之民。
敬畏阿赫瑪爾吧,
他是沙漠的男主人
飾金砂原是他的王庭。
敬畏阿赫瑪爾吧,
他是沙漠的男主人。
敬畏阿赫瑪爾吧,
他是沙漠的男主人!”


參考資料:
郭子林.古埃及文明消亡的現(xiàn)代反思[J].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理論研究,2022,(01)
郭子林.古埃及的隼鷹崇拜與王權運作[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