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計劃#002 勒龐挺有意思 這其實是行為藝術(shù)吧?
繼續(xù)《烏合之眾》,這書挺有意思的其實,看著書腦內(nèi)飛彈幕還是挺新鮮的體驗,通篇我都有一個疑問,到底什么是群體,那這個情境中的理性的個人,是否在另一個情境下也是毫無智商的群體,個體和群體到底怎么區(qū)分?個人脫離的群體是不是就擁有理性了?思想家、哲學家、領(lǐng)袖就從不曾在一個“無知”的群體中么?一旦在一個群體中,就喪失了所有理性了嗎?
在勒龐的描述中,領(lǐng)袖掌控群體的方式是斷言、反復和傳染,我看勒龐本人在這本書里就這么干的。
簡單、純粹的斷言,不帶任何邏輯,沒有任何證據(jù),是洗腦群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斷言越簡練,越不帶任何論據(jù)和論證,就越有威力。
雖然他對于“反復地斷言”的力量的論述還是有點說服力的,比如不斷重復的廣告詞產(chǎn)生的暗示,口口相傳越傳越邪乎的“風評”……但,我總有種感覺,勒龐同樣也在這本書里,做著這樣一件事,反復地斷言,不斷重復一些不帶邏輯,缺乏證據(jù),簡單粗暴的論點,比如他動不動就說:
無須贅言,群體沒有正確的推理能力,也沒有絲毫的判斷力……
我們已經(jīng)證明:群體不受理性影響……
但你到底是怎么證明的,你倒是遵循邏輯地講明白啊…只是在瘋狂輸出自己的斷言,覺著這本書的副標題不應該是“大眾心理研究”,應該是“大眾心理之我見”。
于是,如果把它作為一本現(xiàn)代傳播學、廣告學的工具書來看的話,里面倒是有一些挺實用的閃光點。
每個時代都有少數(shù)人不落窠臼,成為小眾,從而被群眾不自覺地模仿,但這些人不能太過不落俗套。假如是那樣,模仿就很難了,他們的影響就沒了。 (2-3-2)
長期保持氣場的神與人,都不允許自己成為議題。為了讓群眾敬畏,必須與其保持距離。(2-3-2)

薄薄一本書,抽空看幾頁,且邊看邊吐槽看了兩天了,明天能看完吧大概,其實是不是為了打卡而每天寫這個東西,比每天抽一個小時看書更花費時間啊emmmm...
慢慢找更合適的打卡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