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收藏領域,從它們?nèi)胧?,成本低不說,還能鍛煉眼力
初涉收藏領域,了解藏品的基本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見實物,讀書十遍不如見真品一次,這是眾多藏家的切身體會,也是學習藏品鑒定的必由之路。
市場上殘器、殘片多是開門見山、一目了然的真貨,具備一定知識的初入道者很容易辨識,收藏成本也相對較小,買回家后可作為學習研究的實物標本,從而達到鍛煉眼力的目的。

收藏殘瓷要有所選擇
殘器、殘片雖然有收藏價值,但也不能見什么收什么,應看它有沒有別樣的歷史價值?器型是否獨特稀有?胎骨、發(fā)色、圖案、釉水等是否具有典型性?
從中國陶瓷史的發(fā)展看,自清代嘉道以后,瓷器質(zhì)量江河日下,民窯中除了商人專為營利制作的仿古器外,多無精品。
而明以前的殘器、明清官窯傷殘瓷、明清有特別款識的高檔精細傷殘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窯高級傷殘瓷器以及各個朝代用途狹窄、燒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傷殘瓷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圍。



殘器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能再生產(chǎn),收藏一件,流通領域就少一件,所以說收藏起來一般說來是不會貶值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