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考臺兒溝原型與《哦,香雪》衍生作品的創(chuàng)作
1982年,青年作家鐵凝的《哦,香雪》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及首屆“青年文學”創(chuàng)作獎。
不得不說,這部小說的魅力是無窮的。小說得獎之后,以其為背景翻拍的同名電影也在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上榮獲“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中心獎”;王玉琦繪制的同名連環(huán)畫也獲獎。
2018年9月,《哦,香雪》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這篇小說可以說是絕唱了。
?

臺兒溝
臺兒溝在哪?這是很多人并不關心的一個問題。不過,我關心。我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時,我立刻覺得,這條鐵路是京原鐵路。
且不說通篇散發(fā)著的華北太行山區(qū)的氣息,就論鐵路“從首都到山西”一句,基本上就確定了,鐵路是京原鐵路。那么臺兒溝的原型,應該就是京原鐵路沿線的一個村莊。至今,太行山區(qū)仍舊比較閉塞、落后,更何況80年代?那么這與鐵凝的描寫就是吻合的(以上是廢話?。?。
京原鐵路東起北京石景山南站,經(jīng)良各莊、白澗、紫荊關、淶源、靈丘(舊作靈邱)、平型關、繁峙、棗林、代縣到原平與北同蒲線接軌,全場417.65公里。沿線地形隱蔽、資源豐富,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鐵路在加強首都戰(zhàn)備,開發(fā)河北、山西部分地區(qū)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河北段經(jīng)過淶水、易縣、淶源三縣,地勢險峻、溝谷深切。1958年3月鐵三院編制設計意見書,同年6月經(jīng)過鐵道部審核。1961年鐵十師入駐沿線開始施工準備,1965年鐵四師、鐵十四師入駐建設,至1972年底開通運營。
夾點私貨,1970-1971年間,建設方曾經(jīng)在北京、河北地區(qū)征調(diào)近7萬余名民兵;我姥爺曾經(jīng)就在京原鐵路艾河站附近參與京原鐵路的建設,其西就是全線控制性工程驛馬嶺隧道;當然,民兵是不能進隧道的。
從文中得知,車站一定是位于河北省的。京原鐵路在河北省設有16站。小說中還有一句話,不知什么時候起,鐵路上多了臺兒溝這一站。所以臺兒溝是鐵路通車之后才建成的,不是與其他車站同期開通。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在京原鐵路上只有一站,就是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的百里峽站。

百里峽站,原名茍各莊站,京原鐵路客貨運四等站,建于1983年,上行野三坡站,下行福山口站。這也與小說中“下一站叫西山口”,在某種意義上吻合了。
那么這個茍各莊,又是什么來歷呢?
《淶水縣地名資料匯編》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勾(茍)各莊位于蓬頭公社駐地東偏南5.5公里處,深山地貌,京原鐵路(北京至原平)從村東北通過。該村包括勾(茍)各莊、北港、西峪三個自然村。共有1166人,均為漢族,共有耕地1087畝。為勾(茍)各莊大隊駐地。據(jù)查,明永樂年間,勾(這個,不確定是不是茍)氏由山西遷此定居立莊,以姓氏取村名為勾(茍)各莊至今。
可以這么說,茍各莊自然村在當時,是一個很窮很苦的地方。就論生產(chǎn)大隊,1166人,只有1087畝地,這個條件真的很糟糕。
各項條件都這么吻合,茍各莊是不是臺兒溝呢?
很遺憾地告訴各位讀者,茍各莊……
就是臺兒溝。
大部分人的說法很含糊,說臺兒溝并沒有具體的原型;有些人說的稍微精確些,說臺兒溝就是淶水縣野三坡景區(qū)內(nèi)一村莊;也許只有當?shù)厝俗约呵宄?,茍各莊村就是臺兒溝。
沒辦法,誰叫茍各莊已經(jīng)被臺兒溝文化填滿了呢?
?

電影與連環(huán)畫
《哦,香雪》是一篇成功的小說。
同時也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而且還是一本成功的連環(huán)畫。
當然我在這里肯定不是要品評這部電影或者這部連環(huán)畫,我要舍本逐末地寫寫我家鄉(xiāng)淶水啊。
先說說電影。黃墻的站房、刷著黑色條紋的站牌,綠色的內(nèi)燃機車推著綠色的車皮進站,這就是《哦,香雪》中為數(shù)不多的拍攝火車的場面。很難說這好幾個拍攝火車的場面中,機車是不是同一臺ND5,畢竟看不清編號。
至于取景,其導演說,是在不同的山村拍攝的。當然,電影中的臺兒溝已經(jīng)跳出茍各莊這個背景了,實際上是拼湊了一個新的臺兒溝。
姑娘們第一次到這個干凈明亮的小站時,對比著自己農(nóng)舍的粗糲,很自然地像觸摸圣殿一樣觸摸這個小站的墻壁,這些鏡頭,都是電影中新加入的,也是合情合理的。鏡頭后來也對準了人物衣著的變化,與小說中的文字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于車內(nèi)播放的同一外國樂曲、陳列的同一晚餐菜譜,雖是為了表現(xiàn)城市與山村飲食文化的差異,但是還是有一些略微失真。但是影片所追求的并非是迎合火車迷的審美品位,而是要拍出一種真,一種質(zhì)樸。

“別看這幾棵樹老, 咱可沒對不起老樹們。”
“老樹也對得起咱呀,也沒少掛。”
導演王好為后來回憶拍攝過程,寫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特別提及了向村中大嫂請教如何用高粱穗綁答帚、做蓋簾,這項技術(shù)后來應用在了香雪娘上(生產(chǎn)力+1)。
“拍戲中間, 我們又加了個道具, 用筷子插著銅眼做的油提子, 并兩次安排使用。一次香雪考上中學, 爹讓娘油提子往白菜拌辣椒上多滴兩滴油。做父母的欣悅和對女兒的祝賀, 全都包容在其中了。另一次, 香雪吃的黑窩頭受到同學奚落, 娘感到對不住孩子。夜里, 為香雪烙白面餅。爹從被窩里鉆出身子叮囑, 再多擱點油。這個粗壯漢子對女兒的愛憐和撫慰, 盡在這簡單的語言與動作之中, 深摯而令人酸楚?!?/p>
王好為的匠心被席勒夫人所賞識,后面的故事就不必多言,大抵就是在柏林得獎了,為國爭光。
至于連環(huán)畫,是著名肖像畫家王玉琦畫的。連環(huán)畫基本上擺脫了京原鐵路這個背景。很明顯,那個年代京原鐵路已經(jīng)沒有蒸汽機車了。京原鐵路只在初期使用過解放型蒸汽機車作為過渡時期的牽引力,按解放型機車設置給水站和蒸汽機車檢修整備設備。后來,靈丘、白澗等機務段建成之后,蒸汽機車就在京原絕了跡,更不可能有前進機車??赡荑F凝文中“噴吐著蒸汽的巨大車頭”的描寫造成了這一誤解。
不過沒關系,人畫得漂亮就行。雖然其他的女孩更加接近于山村普通女孩的形象,并無亮眼之處,但是其氣息確實動人;更不要說香雪。香雪同志全書好幾處特寫,把她360°無死角畫了一遍。
“因為一幅茱莉亞·比諾什的圖片, 忽然想到了我畫過的連環(huán)畫《哦,香雪》……哎,你別說。她倆有點兒像有血緣的異族親戚似的,連我自己都好奇起來。借此多說兩句: 審美,往往是沒道理的,也許僅僅是因為不經(jīng)意間的一瞥,遂就在潛意識里,建立起某種標準,甚至是永恒的原則,卻無法解釋。”這是王玉琦對趙剛所說的,“……刻意去到了小說原作者鐵凝曾生活過的保定易縣山區(qū)一個叫 “紫荊關”,有一段古長城的村子。倚仗當?shù)乩相l(xiāng)走家串戶,與一群鄉(xiāng)村中學生女孩子一起呆了一兩天,畫了些速寫,拍了些120黑白膠片。但并無遇見心儀的角色,只好悻悻地離開。當我踏上歸途,去往縣城的公共汽車站時,路過一處中學操場,不大,簡陋。但見一群初中年齡的孩子們在嘻戲,大概是課間操時間。忽然,人群中有一個女孩兒,遠遠的,就這樣扭過頭來,發(fā)現(xiàn)了我這個舉著相機的外鄉(xiāng)人。而我,像是被擊中了一般,被她好奇的眼神所俘獲,不知所措……幸好,我沒有忘記按下快門兒。后來,這位陌生的女孩兒,就成為了我作品中的靈感。”
所以說,連環(huán)畫的藝術(shù)性應該是更高,不過也更高于了生活。我QQ的頭像,至今還是香雪……

小考臺兒溝原型與《哦,香雪》衍生作品的創(chuàng)作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