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高考語文【干貨知識點】——必修/文言文通假字

2022-11-25 23:09 作者:不會翻跟斗的大笨象  |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

必修一

《燭之武退秦師》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通“智”,明智)

《荊軻刺秦王》

7、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è,高興。

8、使工以藥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

9、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jīng)。

10、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請辭決矣 決,通“訣”,訣別。

1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懾。

14、故振懾同上。

15、設九賓 賓,通“儐”,儐相(īn xiàng),迎賓贊禮的人。儐,舊讀ìn。

1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xiàn)”。

1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18、秦王方還柱走同上

19、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

20、秦武陽奉地圖匣同上。

21、 軻既取圖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藥囊提軻同上。

23、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倉促,突然。

24、卒惶急無以擊軻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為同上。

《鴻門宴》

26、距關 距,通“拒”,把守。

27、毋內(nèi)諸侯 內(nèi),通“納”,接納,使進來。

28、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違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31、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閡。

32、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必修二

《詩經(jīng)兩首》

34、匪來貿(mào)絲。(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鳩兮。(于,通“吁”,嘆詞。)

36、猶可說也。(說,通“脫”,解脫。)

37、隰則有泮。(泮,通“畔”,邊、岸。)

38、歲亦莫止。(莫,通“暮”)

39、彼爾維何。(爾,通“”,花盛開的樣子。)

《離騷》

40、偭秦規(guī)矩而改錯。(錯,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憂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圓”)

43、延佇乎吾將反。(反,通“返”)

44、進不入以離尤兮。(離,通“罹”,遭受)

《孔雀東南飛(并序)》

45、終老不復取 娶,迎接女子過門成親。

46、箱簾六七十 奩,梳妝匣子。

47、雖與府吏要 邀,邀請。

48、蒲葦紉如絲 韌,柔軟而結(jié)實。

49、摧藏馬悲哀 臟,臟腑。

50、府吏見丁寧 叮嚀。

《蘭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內(nèi)(“悟”通“晤”)

52、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趣同“趨”,取)

53、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由同“猶”)

《赤壁賦》

54、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

55、山川相繆(“繆”通“繚”,環(huán)繞)

56、舉酒屬客 (“屬”通“囑”,勸人飲酒)

57、舉匏樽以相屬(“屬”通“囑”,勸人飲酒)

58、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59、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繆通“繚”:連結(jié),盤繞。) 

60、舉匏尊以相屬(“尊”同“樽”:酒杯。) 

61、杯盤狼籍 (“籍”通“藉”。) 

《游褒禪山記》

62、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稱。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鎞”,釵子。

64、曲終收撥當心畫劃。用撥子撥。

《寡人之子國也》

65、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67、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花白

68、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通“途”,道路。

《勸學》

69、雖有槁暴 (有,通“又”,再。暴,通“曝”,曬。)

70、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72、輮以為輪 (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過秦論》

73、合從締交從,通“縱”。合從,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頓,失敗。

75、陳利兵而誰何何,通“呵”,呵問。

76、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興起。

78、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影子。

《師說》

79、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傳授)

80、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

《念奴嬌-赤壁懷古》

81、一尊還酹江月。(尊,通“樽”。)

《廉頗藺相如列傳》

82、肉袒伏斧質(zhì)。(質(zhì),通“”,鐵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書于庭 (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察,察看)

87、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88、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繆,通“穆”)

89、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嗎)

《蘇武傳》

90、女為人臣子 (“女”通“汝”,第二人稱代詞,你)

91、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92、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9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 (“亡”通“無”)

95、因泣下沾襟,與武決去(“衿”同“襟”?!皼Q”通“絕”)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

97、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98、請畢今日之驩。(驩,通“歡”,歡樂。)

《張衡傳》

99、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員,通“圓”)

100、傍行八道 (傍,通“旁”)

101、一時收禽 (禽,通“擒”,捕捉。)

必修五

《歸去來兮辭》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為什么)

103、乃瞻衡宇,載欣載奔(衡通“橫”,與“縱”相對)

104、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景通“影”,日光)

《騰王閣序》

105、儼驂騑于上路(“儼”通“嚴”,整治)

106、云銷雨霽 (“銷”通“消”,消失)

107、所賴君子見機(“機”通“幾”,預兆)

《逍遙游》

108、北冥有魚 “冥”通“溟”

109、而征一國 “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113、御六氣之辯“辯”通“變”

《陳情表》

114、夙遭閔兇 (通“憫”,憐憫)

115、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四(通“又”)

高中語文必修1-必修5重點句子翻譯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

2.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

3.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必修一《荊軻刺秦王》)

4.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必修一《荊軻刺秦王》)

5.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荊軻刺秦王》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必修一《荊軻刺秦王》)

7.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必修一《鴻門宴》)

8.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必修一《鴻門宴》

9.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必修一《鴻門宴》

10.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必修一《鴻門宴》

1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必修二《蘭亭集序》

12.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羨乎?。ū匦薅?strong>《赤壁賦》)

13.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必修二《游褒禪山記》

14.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必修二《游褒禪山記》

15.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必修三《寡人之于國也》

16.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國也》

17.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必修三《勸學》)

1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必修三《勸學》

19.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必修三《過秦論》

20.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必修三《過秦論》

21.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必修三《過秦論》

22.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必修三《過秦論》)

23.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必修三《過秦論》

24.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必修三《師說》)

25.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必修三《師說》

26.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必修三《師說》

27.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必修三《師說》)

28.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必修三《師說》

29.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

30.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

31.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

32.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

33.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

34.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

35. 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必修四《蘇武傳》)

36. 事如此,此比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必修四《蘇武傳》

37. 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必修四《蘇武傳》

38. 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必修四《蘇武傳》)

39.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必修四《蘇武傳》)

40. 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必修四《張衡傳》

41.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必修五《歸去來兮辭》)

42. 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必修五《歸去來兮辭》)

43.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必修五《滕王閣序》)

44.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必修五《滕王閣序》)

45. 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必修五《逍遙游》)

46.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必修五《陳情表》

47.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必修五《情表》)

48.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必修五《陳情表》)

49. 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必修五《陳情表》)

50.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必修五《陳情表》)

必修文言文重點翻譯匯編答案

1. 如果您放棄滅鄭的打算,而把它作為秦國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害處。

(“以為”,把它作為;“行李”,往來官員;“乏困”,缺乏的東西;補充省略主語“您”)

2. 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現(xiàn)在它已向東邊使鄭國成為疆界,又想擴張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何厭之有”賓語前置,有什么滿足;“封”,使動“使…成為邊界”;“闕”,侵損;“焉”,兼詞,從哪里)

3. 如果沒有太子這番話,我也會請求行動。(“微”,如果沒有;“謁”,請求)

4. 秦國對待,可以說是刻毒透頂了。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

(“遇”,對待;“深”,刻毒;“為戮沒”,被動句,被殺死或沒收入官)

5. 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門客,都穿著白衣戴白帽來為荊軻送行。

(“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后置,知道這件事的門客;“衣冠”,名詞用作動詞,穿白衣戴白帽)

6. 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派使者來稟告大王。

(“拜送于庭”,狀語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來;“使使”,派使者;“聞”,使動,讓您聽到)

7. 本來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將要怎么辦呢?

(“固”,本來;“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辦)

8. 我之所以派部隊把守函谷關,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復詞,進入;“非?!?,意外事故)

9. 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趁機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

(“若”,你;“擊沛公于坐”,狀語后置,在座位上擊殺沛公;“不者”,否則;“且為所虜”,被動句,將被他所俘虜)

10. ?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jié),講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F(xiàn)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肉,告辭干什么呢?

(“方為”,正是;“何……為”,固定句式,為什么……呢?)

11. 本來就知道把生與死等同起來是多么荒誕,把長命與夭亡看做一回事純是無稽之談。

(“一”,意動用法,把……看作一樣)

12. ?如果從那變動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萬物時刻變動,連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而我們又羨慕什么呢?

(“蓋”,表示假設語氣,相當于“如果”;“以一瞬”,省略謂語“止”,在一瞬間停止;“何羨”,賓語前置,羨慕什么呢)

13. ?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來,未能盡情享受游山的樂趣。

(省略主語“我們”;“既”,……之后;“咎”,責備,埋怨;“極”,動詞,極盡,窮盡)

14. ?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隨從別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沒有外力來輔助他,也不能到達。

(“至于”,古今異義詞,到;“幽暗昏惑”,形容詞作名詞,幽深昏暗的地方;“相”,幫助)

15. ?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負或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申之以孝悌之義”,狀語后置;“頒”,通“斑”,頭發(fā)花白)

16. ?這和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是”,代詞,這樣;“何異于……”,狀語后置,和……有什么不同)

17. ?所以木材經(jīng)過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

(“就”,接近;“礪”,磨刀石;“參省乎己”,狀語后置,對自己檢查反??;“知”,通“智”)

18.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是因為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只大夾,然而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處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緣故。

(“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者……也”,表原因的判斷句,是因為……)

19. ?諸侯恐慌害怕,開會結(jié)盟,謀求削弱秦國(的辦法)。不吝惜珍貴的器物、貴重的珠寶、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致天下優(yōu)秀的人才,訂立合縱盟約,結(jié)成一體。

(“弱”,使動用法,使……變?nèi)?,削弱;“愛”,憐惜;“致”,招致;“相與”,共同,一起)

20. ?秦人大開關門引敵深入,九國的軍隊卻遲疑起來,不敢入關。

(“延”,請;“逡巡”,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

21. ?好的將領手執(zhí)強弩守衛(wèi)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精銳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

(“陳”,拿著;“誰何”,“何”通“呵”,盤問來人)

22. ?(他們)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百姓像云那樣聚攏來,像回聲那樣應和著,擔著糧食像影子似的跟隨他。肴山以東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

(“云”“響”“景”,名詞作狀語,像云一樣,像回聲一樣,像影子一樣;“贏”,挑著,擔著;“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23. ?(可是)一個人發(fā)難就毀掉了秦朝宗廟,(秦王子嬰)也死在項羽手里,被天下人恥笑,是什么原因呢?這是由于不施行仁義,攻守的形式就發(fā)生了變化啊。

(“一夫”,一個人;“隳”,毀壞;“身死人手”,省略介詞“于”;“為天下笑者”,被動句,被天下人恥笑)

24.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出生比我晚(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

(“生乎吾前”,狀語后置,在我之前出生;“從而師之”,省略賓語“之”,“從之而師之”,“師”,意動用法,把……當作老師)

25. ?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這里吧。

(“其”,表推測,大概)

26. ?我(向他)學習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貴還是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

(“庸”,豈,哪里;“是故”,因此,所以;“無”,無論,不分)

27. ?文章的句讀不明,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書本上的字句)向老師學習,有的(疑難)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不學,我沒能看出那種人(是否)明白(道理)。

(“或”,有的人;“不”通“否”)

28. ?(李蟠)六藝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過,(他)不受時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了《師說》贈送給他。

(“不拘于時”,被動句,不被時俗限制;“學于余”,狀語后置,向我學習;“貽”,贈送)

29. ?(趙國)想不給(秦國和氏璧),又怕秦軍攻打過來。主意還沒拿定,想找一個可以出使回復秦國的人,沒有找到。

(省略主語“趙國”;“求人可使報秦者”,定于后置,尋找一個可以回復秦國的人)

30. 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帶著寶玉抄小路回到趙國。

(“誠”,確實,實在;“見欺于王”,被動句,被大王欺騙;“間”,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31. ?藺相如回國之后,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以為”,認為;“使不辱于諸侯”,被動句,出使諸侯國不被欺辱;“拜”,授予官職)

32. ?廉頗聽到了這些話,便解衣赤背,背上荊條,由賓客引著到藺相如府上謝罪,說:“我這淺薄低微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個地步啊!”

(“因”,介詞,通過;“鄙賤”,謙詞,見識淺薄,地位低下)

33. ?我之所以這樣(忍讓),就是因為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先”“后”,意動用法,以……為先(后))

34. ?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

(“固”,堅決;“孰與”,固定句式,比……怎么樣)

35. ?漢武帝贊許他這種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著代表使者身份的符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

(“以”,憑借……的身份;“使持節(jié)”,省略“使”賓語“他”;“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

36. ?事情既然到了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

(“如此”,“如”,到,到這個地步;“見犯乃死”,被動句,被侵犯、凌辱才死)

37. (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朝的)信義表現(xiàn)在哪里呢?

(省略主語“你”;“空自苦亡人之地”,“空”,白白地,“苦”后省略介詞“于”,“亡”通“無”,狀語后置,白白地在這荒蕪人煙的地方受苦;“安”,哪里;“見”通“現(xiàn)”)

38. ?使者非常高興,按常惠教的話來責備單于。

(“如”,按照;“讓”,責備)

39.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

(“使使”,派使者;“曉”,使動用法,使……知道,明白;“論”,判罪;“因”,趁著;“降”,使動,使……投降)

40. ?(張衡派人)暗中探知一些奸黨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來,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贊頌河間地區(qū)政治清明。

(省略主語“張衡”;“陰”,暗地里;“禽”通“擒”,捉拿)

41. (張衡)在河間相位上任職三年,給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朝廷任命他為尚書。

(省略主語“張衡”;“視事”,官員到職工作;“乞骸骨”,請求辭職回鄉(xiāng))

42. ?歸來吧,我要與世俗斷絕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違背,再駕車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

(“言”,助詞,無實義;“焉求”,賓語前置,追求什么)

43. ?為什么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地生死?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呢?

(“曷”,何,為什么;“委心”,隨心;“胡為”,胡:什么,介詞賓語前置,為什么;“遑遑”,心神不定的樣子;“何之”,之:到,賓語前置,到哪里)

44. ?年紀雖老,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發(fā)蒼蒼的老年改變心志?處境艱難,但意志應當更加堅定,不能拋棄自己的凌云壯志。(“寧”,哪里,怎么)

45. ?懷念著宮門而不能看見,在什么年月(才能)(像賈誼)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樣回朝為官)?

(“帝閽”,皇帝的宮門;“奉宣室以何年”,以:在,狀語后置,在何年奉召去宣室)

46. ?我一下子起飛,碰到榆樹、檀樹之類的樹木就停下來,有時或者還飛不到樹的高度,就掉在地上罷了。哪里用得著飛上數(shù)萬里的高空再向南飛呢?

(“決”,快速的樣子;“搶”,、觸、碰;“奚以……為”,固定句式,表示反問,哪里用得著……呢;“之”,到)

47. ?我因為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去世了。年紀到了四歲,舅舅又逼迫母親改了嫁。

(“險釁”,命運不好;“閔”通“憫”,可憂患的事;“見”,加在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的承受者,指“自己”)

48. ?我們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相濡以沫,因此我的心愿是不能放棄奉養(yǎng)祖母而遠離。

(“更相”,相互;“是以”,因此;“區(qū)區(qū)”,拳拳私情)

49. ?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拙的誠心,準許我實現(xiàn)這個微小的心愿,或許能夠使祖母劉氏僥幸地壽終。(“矜憫”,憐恤;“聽”,準許,成全;“庶”,或許)

50. ?我想奉命為國奔走效勞(迅速前往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申訴又不被允許。(“篤”,病重;“告訴”,申訴;“不許”,被動句,不被準許)

高考語文【干貨知識點】——必修/文言文通假字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海城市| 登封市| 利辛县| 山丹县| 抚远县| 肇源县| 望江县| 富川| 韶山市| 富阳市| 堆龙德庆县| 思南县| 广东省| 湟中县| 武宣县| 松江区| 焉耆| 洱源县| 鄂温| 改则县| 汝南县| 双鸭山市| 溆浦县| 焉耆| 新疆| 永平县| 湖南省| 山西省| 古丈县| 天镇县| 张家界市| 琼海市| 韩城市| 南靖县| 高密市| 漾濞| 宜川县| 孙吴县| 宁武县| 齐齐哈尔市|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