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欣賞下真正的清粉證偽《揚州十日記》的搞笑片段
找其他論文,從中尋找一些索引史料線索時發(fā)現(xiàn)一篇奇葩,名曰《揚州十日記?證訛》,作者是金寶森老先生(索長阿即曹常剛后裔,龍敦那一脈)。本來想寫個動態(tài)吐槽的,但一寫寫長了,就發(fā)個專欄。
這篇奇葩以以下幾點論證《揚州十日記》是偽書:
1、多鐸兵馬僅有兩萬,所以無法完成屠城揚州…………
實際上多鐸兵馬有多少,按照清實錄記載,多鐸和阿濟格在陜西分兵,分兵標準是平分。相關(guān)地方志記載,阿濟格八萬入陜西,多鐸這一路至少有八萬的八旗軍(包含滿、蒙、漢)和綠旗兵(綠營前身)。但這個八萬也是地方志記載,其實壓根就沒有考慮大量投降明軍。而且除了上述外,還有多爾袞新調(diào)遣的外藩蒙古騎兵至少數(shù)千到兩萬之間。我個人的估計,清軍滿漢蒙八旗,加上在陜西到河南收編參戰(zhàn)的投降明軍,再加上隨軍雜役,十幾二十萬是有的。
然后除了揚州城破時才投降的郭虎和胡茂禎外,高杰余部和其他可以忽略不計的小軍頭組成的明軍新投降士兵,大約有十萬左右。攻克揚州收編其他部隊后,多鐸上報投降他的明軍高達23萬。這些兵都是要吃喝要犒賞的,多鐸拿啥犒賞?拿胎盤嗎?只能屠城啊。
2、按照明朝戶籍統(tǒng)計,揚州最盛時,全府百姓才81萬人,城內(nèi)百姓不會超過10萬人。所以揚州屠城是假的…………
這里我們說這么幾點:
1、明朝那種戶籍統(tǒng)計,大伙信嗎?
2、姑且信了,揚州就10萬人。那么是多鐸嫌棄10萬人太少,所以多鐸就不想屠城了嗎?
3、不要高估明朝人的數(shù)學(xué)水平,就算該書說揚州死難了八億人,那也是明朝史料的正常水平,不能因為數(shù)學(xué)不及格就說這是偽書。
3、根據(jù)清實錄記載,清軍紀律嚴明,素質(zhì)極高,不會屠城
這里我們就不吐槽了,我們當個笑話看就行了。清實錄可沒這么傻逼天真的內(nèi)容。尤其是皇太極時代的懲罰記錄,你能發(fā)現(xiàn)清軍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啥丟人缺德事都能干的,全靠賞罰還算分明才能維持軍紀,就這,皇太極時代屠城記錄都好幾次了。至于多爾袞時代這種記錄少了,卻發(fā)生了更多的荒唐事,這為啥呢?放飛自我罷了。
4、《揚州十日記》記載,作者居然能聽懂清兵交流,漢人如何聽懂滿語,這肯定是偽書!
經(jīng)典的清兵=滿人,這里我們也就不吐槽了。這純粹不是正常人能想出來的,我就說一點,揚州之戰(zhàn)四個八旗軍軍官戰(zhàn)死,1個滿人,3個漢人。注意不是綠營也不是新降兵,真八旗。入關(guān)前,八旗軍中的漢軍兵丁數(shù)量已經(jīng)有四五萬甚至更多了。
5、該書居然沒有記載劉肇基巷戰(zhàn),與事實不符。
劉肇基部下最后堅持不投降依然巷戰(zhàn)的,才400人。該書作者沒撞見太正常不過了,他自己沒撞見也沒打聽到?jīng)]記載,不代表不存在啊。要我來看,該書前面幾段描述楊總兵(疑似楊承祖,投降時間跟史實不符,大概是作者記憶有誤,也可能此人不是楊承祖)忽然消失,這個才是真的非常有價值的實情,這一般人想編都編不出來。
6、該書作者還寫了幾個清軍軍官的善舉,和屠城矛盾,所以是偽書。
這里就有意思了,這里提到個幾個清軍軍官里有姓王的,施舍米糧給老百姓,不是金老爺子認為清兵不會漢語嗎?他咋不說自己前后矛盾呢?
至于有清軍軍官對老百姓有施舍米糧的善舉,這有啥矛盾的?這里我們無法理解金老爺子的腦回路。
7、該書作者說屠城后,城內(nèi)居然有明軍存糧,清軍用來賑濟殺剩下的難民。有難民居然晚上偷偷進城偷糧食。金老爺子認為,臥槽居然能讓人把糧食偷了,清軍干什么吃的?這肯定是胡編的…………
這里我們只能認為,金老爺子心目中的清軍,全部都是機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