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和GMT展示水體變化的柵格影像
在利用遙感手段監(jiān)測水體、植被的變化時,有時候需要對比前后多期遙感影像的變化情況。當然我們可以在ArcGIS或者ENVI里面實現(xiàn),但是考慮到后期制作多子圖調(diào)整時,利用GMT或者matlab將更加方便。接下來我會分別介紹Matlab和GMT6中怎樣將不同時期的水體柵格數(shù)據(jù)疊加在一起。在進行繪圖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在ArcGIS中利用柵格計算器計算水體指數(shù)柵格影像,然后導出tif結(jié)果。
(1)Matlab
在利用matlab繪制水體柵格數(shù)據(jù)的疊加時,我們先利用geotiffread函數(shù)讀取導出的遙感影像,然后得到影像的灰度矩陣和對應的空間參考信息。具體的matlab代碼如下:其中的A為灰度矩陣,B為空間參考信息,里面提供了柵格行列數(shù),柵格大小。需要注意的是使得柵格的行列的步長會使得得到的數(shù)量比實際的灰度矩陣大一個,因此需要減少一個。代碼中的41.710487740245995+0.000269494585235856就是這個意思。
讀出的空間參考信息。


(2)GMT6
在利用GMT讀取遙感影像,我之前寫過專欄關(guān)于讀取遙感影像的方法。具體的代碼如下:
注意:1.gdalwarp lake2_2016.tif lake22016.tif -ot Float32 -dstnodata 127 是轉(zhuǎn)換柵格的格式,其中的127是將柵格中127數(shù)值替換為NaN;
2.gmt grdimage lake22014.tif -Q中的Q是不顯示NaN。【關(guān)鍵】

不使用-Q將會出現(xiàn)灰色的NaN值。

P.S.通常對于圖像的邊界不是非常復雜、非常細碎的情況下,我會選擇將其轉(zhuǎn)成散點,然后在GMT中用-G填充即可。

歡迎點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