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戰(zhàn)三國》吐槽水,已經結束了!定制勢力很藍的啦
之前系統(tǒng)介紹了下《全戰(zhàn)三國》里看似比較全面的勢力系統(tǒng),按照預期這次就開始吐槽,所有看法僅代表個人意見。
?

對于一個勢力來說派系領袖的作用過于明顯了,派系領袖的屬性甚至能決定整個派系的發(fā)展走向,個人能力我們放在后面說,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游戲里將領的職業(yè),即五行機制,不平衡的地方就在于五行當中土屬性作用是最小的,但是對于派系是最有用的,土屬性可以決定派系人物的滿意度,所以那些非土將的君主就會非常被動,基本在最開始就比其他武將高上一個難度,而這些武將勢力卻往往開局就與強大勢力為敵,如盧植,陶謙,劉焉。一下子勢力的差距就加大了,很多人當初是沒有接觸過其他全面戰(zhàn)爭系列游戲就直接玩起了《全戰(zhàn)三國》,操作熟練度沒有,這樣的安排非常勸退新人了。
?

第二就是勢力點的問題,每一個能使用的勢力都有一個獨有的勢力點,這些勢力點可以通過一些特殊行動進行增長,這個勢力點就是不平衡的關鍵,有的勢力點熟悉就過于雞肋,像是陶謙,除了加上一點微弱的勢力加成外沒有任何作用,而如果沒有這些加成派系就變成了一些“拼多多”,靠著抓捕傳奇武將最后打造出一個自己預期中的勢力,在奸細系統(tǒng)出來前很多武將是非常難搜集的,比如最有用的馬超(不騙婚),曹操,袁術(最后被砍成廢人),諸葛亮就是幾乎無法搜集的類型。因此就變成了無盡的“寶可夢”,甚至就算是勝利了都無法達到預期目的,游戲體驗性就差到離譜了。打到最后就又是回歸了老一套。這些勢力因為沒有“特色”與其他平庸勢力高度相似,就又當了回“復制怪”。
?

兵種,兵種平衡這方面《全戰(zhàn)三國》的答卷只能打50分,因為高度相似的派系體系讓后期基本就是復制粘貼,特色兵就更離譜了,像是馬騰的羌族兵,劉寵的羽林衛(wèi),盧植的平叛隊都是全能性強到離譜的兵種,比起其他派系注重功能的特色兵好了不止一點,《全戰(zhàn)三國》不是《幕府2》那樣的戰(zhàn)斗機制,專注突出于一點的士兵短板非常明顯,而全能型的士兵對于游戲難度影響非常大,所以就出現(xiàn)游戲體驗忽高忽低的落差,對于《全面戰(zhàn)爭》系列的老鳥們有《羅馬》《阿提拉》《戰(zhàn)錘2》《幕府2》《拿破侖》這些游戲體驗相對完善的作品,看得上《全戰(zhàn)三國》就怪了,就像現(xiàn)在幾乎沒人去玩《不列顛》一樣
?

游戲鴿了西域勢力,除了天命DLC以外不同派系機制的派系割據的劇本并不多,南蠻太遠,匪盜幾乎無法崛起,唯獨也就是左宮伯玉的西域勢力可以在割據局面下與漢室勢力比劃比劃,但是這個DLC說鴿就鴿,本來弊病叢生BUG沒修的游戲都指望著官方承諾的更新來提高游戲體驗,這一下子全沒了,現(xiàn)在有誰喜歡有種當了韭菜的感覺呢?
?

除此勢力還涉及一個重要的不完善環(huán)節(jié)即是數(shù)值,下次再吐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