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物過多的家,如何收納整理才能干凈整潔?
我是一個特別討厭家里堆滿雜物的人,每天回到家看到亂七八糟的房間我會崩潰的~
之前分享家里裝修圖片,常常被說成樣板間,今天也跟大家聊一聊家庭雜物收納,每個家庭生活習慣不一樣,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僅提供一些思路~
我家的客廳:收納規(guī)劃好了以后,雜物基本很少會堆在客廳了。▼
茶幾我挪到了別處,電視柜上會擺一些喜歡的擺件,紙巾盒、垃圾桶這些都挑了顏值比較高的,擺出來也不會顯得突兀和雜亂。▼
放了茶幾是這樣的,零食用小推車收納,一些雜物用沙發(fā)旁的綠色旋轉儲物柜收納,平時客廳保持清爽,不放太多不必要的物品,每天回家心情會更舒暢~▼
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吧,僅供參考,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1、給家里物品做個收納規(guī)劃。
找個時間先給家里的物品做一個全面規(guī)劃,簡單來說就是規(guī)劃好清潔物品放哪里、紙巾日用品放哪里、常用藥品放哪里……
這樣規(guī)劃的最終目的是,以后新買入的物品都能輕松的找到收納它的地方。
比如剛買回來的廚房紙、超市打折搶購的洗衣液、新買的零食等等,第一時間就能放置到屬于它的區(qū)域,而不是丟在角落越堆越多。
前期規(guī)劃好,一勞永逸~
■ 紙巾、清潔物品收納:
■常備藥品收納:
■零食收納:
基本上家里常見的雜物都預留了專門的收納空間,買回來就第一時間順手收起來了,不會擺在外面。
2、常用物品就近收納
這個接上一條,就是做收納規(guī)劃的時候,常用到的物品優(yōu)先考慮“就近收納”原則,也就是讓物品在它實際使用的位置就近收納。
比如像廚房濕巾、廚房抹布之類就安排在櫥柜收納;牛奶麥片飲品之類的,可以安排在飲水機附近;
這樣好處就是,取用方便,而且用完也容易順手收納,不容易亂。
3、不常用的物品集中收納
常用物品可以就近收納,但有時候就近收納的空間不一定夠,所以不常用的物品可以采用集中收納。
比如活動時囤了較多的紙巾、廚房紙等,如果把廚房紙都放進櫥柜就浪費櫥柜空間了。
■ 建議裝修的時候多做一個“雜物柜”!
根據自己物品情況設計好隔板高度和大小,很多人只記得做衣柜,沒有雜物柜或儲物柜,結果導致家里很多物品沒地方收納。
我家是利用過道,打了一組雜物柜,像生活用品、雜物統(tǒng)一集中收納,像紙巾、洗衣液、洗碗機耗材這些我都是一次囤大半年的量,集中放置也不亂。
■ 有條件的建議弄個儲物室!
沒有儲物室,是我家裝修的一大遺憾!??!如果可以重裝一次,我一定毫不猶豫安排1個儲物室?。?!
我現在只能在衣柜旁邊隔出一個小小的儲物區(qū)域,拉上簾子就類似儲物室的感覺,然后買了倉庫用的那種輕型貨架,真的巨能裝!家里大大小小雜物一頓塞~現在還沒完善,等完工后再補圖。
我這個是裝修后的補救方法,如果沒裝修的小伙伴,真的可以考慮弄個儲物室。
4、遵循“80%藏+20%露”的原理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剛收拾的時候挺整潔的,但就是堅持不了幾天就恢復原樣了~
這很大一個原因是沒有合理安排“藏”和“露”!
家里想要把雜物完全藏住是不現實的,因為不方便;而如果太方便又容易亂!所以根據二八定律,
一般情況下80%不常用的可以藏起來+20%常用的露出來,這樣既美觀又方便。
像現在的柜子,會把中間部分鏤空設計,也是利用了80%藏+20%露的原理;
我家廚房臺面也只擺放常用的調料,用好看的分裝瓶裝好,大瓶或不常用的調料都收在櫥柜下,臺面比較清爽也不會覺得不方便。
5、露在外面的物品,也可以集中放置。
接上一條,20%露在外面的物品,可以用好看的容器、托盤或者收納筐集中放置,這樣不容易顯得凌亂。
像我家這兩個,一個可以收納紙巾、遙控器、筆之類零碎物品;
另一個是收納飾品,像回家脫下來的手表、飾品或者眼睛都集中放在這里,而不是亂丟在茶幾上。
還有上圖的零食小推車也是一樣的道理~
6、色彩統(tǒng)一,減少太“艷俗”的色彩
有時候家里顯亂,不一定是東西多,而是顏色太多!
特別是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飽和度很高的雜色,比如裝果裝菜的紅色塑料袋、紅紅綠綠的菜籃子、五顏六色的拖鞋等等~
減少這些雜色后,家會變得清爽不少。
7、解決了收納規(guī)劃,剩下的就是習慣的改變了!
■ 雜物過多,首先解決的問題應該是減少不必要的雜物!
原來我家雜物也挺多的,但現在越來越喜歡精簡,同類型用途差不多的東西我一般只留下1件,很多東西總是覺得以后會用得上,往往最后都是“壓箱底”,還不如盡快處理掉~
■ 養(yǎng)成物品及時放回原處的習慣!
以前我也喜歡亂擺東西,拿出來的螺絲刀,哪怕只用一下我也是隨手就扔桌上了;
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后,工具就放回工具箱、藥品就放回藥箱……基本上養(yǎng)成習慣后,家里就不容易亂。
■定期整理物品。
就算收納規(guī)劃得再好,也要定期整理維持。不合理的收納就及時調整,用不到的物品就及時清掉~
家里一些圖:
感謝閱讀~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