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一首《詩經(jīng)》作品引出一樁國破家亡的慘案,《日月》究竟寫了什么

2021-02-21 17:49 作者:晉公子8  | 我要投稿




本期話題

《日月》是《詩經(jīng)·邶風(fēng)》中的一篇。它的作者究竟是誰,自古以來引發(fā)了學(xué)者們持續(xù)不斷的討論。而一旦我們找到答案,就會發(fā)現(xiàn),這首小詩很可能是一個深陷政變動蕩之中的國君夫人對國破家亡的歷史的記錄。



“其實,我查案真的好差啊,又沒什么偵探頭腦。所以我很羨慕那些師兄,用腦子琢磨琢磨,就破了案了。莊SIR,你好厲害,你是盲人嘛,看不見東西都這么厲害,我真的很佩服你。我私底下稱呼你作‘破案之神’……”


幾年前第一次看這部《盲探》的時候,菜鳥警員何家彤仰視莊SIR的模樣曾讓我十分感慨——可能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總有那么一些事兒,讓我們感覺不可捉摸,手足無措,可它一旦落到別人手里,卻迎刃而解,不費吹灰之力。于是乎,我們開始自我懷疑,懷疑自己是不是天資魯鈍;緊接著,我們開始了偶像崇拜,把別人“造成”了自己心目中的神。


我最初讀《詩經(jīng)》的時候,也為自己造了一批神:鄭玄、朱熹象是神,聞一多、陳子展也象是神。因為他們跟莊SIR一樣,總能從那一首首意旨含混的歌詩中嗅到隱秘的氣息,并追蹤這些蛛絲馬跡,挖掘出歌詩背后的故事來。


比如《邶風(fēng)》里的這首《日月》: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寧不我顧。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寧不我報。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詩·邶風(fēng)·日月》


孟子曾說,“頌其詩,讀起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下》)我們要讀懂一首詩,往往得有這么兩個先決條件:這是誰寫的詩?是他在什么情況下寫的詩?前一問是孟子說的“知人”,后一問是孟子說的“論世”。


就說這首《日月》吧,詩中的“我”是誰呢?他又因為什么事兒,要寫這首詩呢?


以鄭玄、朱熹為代表的古代學(xué)者們說,“我”是春秋時期衛(wèi)國國君衛(wèi)莊公的夫人莊姜。莊公死后,莊姜的養(yǎng)子衛(wèi)桓公遭遇流亡公子州吁發(fā)動的政變,不幸罹難。國破家亡的莊姜悲憤之余,感而成詩,于是便有了《日月》。


可現(xiàn)代學(xué)者們普遍不相信這個故事,他們更傾向于認(rèn)為《日月》中的“我”是一個婚姻不幸的女子,她之所以要寫這首詩,是為了抱怨丈夫?qū)λ倪z棄。


在我初讀《詩經(jīng)》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直弄不明白,像鄭玄這些人,他們是怎么找到上面這些答案的呢——偶像崇拜有時候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不是人家真的像神一樣先知先覺,燭照萬物,只是那個探索答案的方法我們還不知道。一旦我們自己窺入了門墻,才發(fā)現(xiàn),“哦——,原來不過是這樣的?!?/p>


“破案之神”莊SIR說:


“其實我查案,只是投入到案中人的處境,然后瞎猜。”


想象自己從案件的旁觀者變成了當(dāng)事人,“假如我是他的話,當(dāng)時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先復(fù)原出一個案發(fā)的場景,然后用勘察案情所找到的證據(jù)與它質(zhì)證,逐漸修訂場景中某些不合理的推斷,一個真實的案情便會漸漸浮出水面。


找尋《日月》中的那個“我”,學(xué)者們其實也是靠猜的。甚至讀詩的猜測比破案還要來得更便當(dāng)。


因為《詩經(jīng)》中的許多篇目都像《日月》這樣,它本身既沒有透露主人翁的身份信息,而在別的歷史文獻中,我們也找不到相關(guān)的旁證。于是在讀詩的猜測中,我們甚至連質(zhì)證的步驟都可以省略了。


只要將我們假定的主人翁的身份代入詩歌的文本,沒有明顯的違和與矛盾,那這個關(guān)于主人翁的猜測就能成立,聊備一家之說。


再說回到《日月》。雖然我們不能通過質(zhì)證的辦法去判斷對主人翁身份的猜測,哪一個更真實,但我們?nèi)钥梢酝ㄟ^對文本解釋技術(shù)的比較去判斷,哪一個猜測更合理。


假如我們將《日月》中的“我”設(shè)定為一個棄婦的話,詩歌的首章譯作白話該是這樣的:


日居月諸——太陽和月亮,

照臨下土——光輝照地頭。

乃如之人兮——竟有這種人,

逝不古處——不可再相守。

胡能有定——暴虐怎能止?

寧不我顧——竟不把我瞅。


——《先秦詩鑒賞辭典》


朱杰人、龍向洋二位先生翻譯的這一段,從解釋技術(shù)上說有一個明顯的弱點:他們把“胡能有定”一句譯作“暴虐怎能止”,這是添字為釋。詩歌的原文只講到“有定”,并沒有說“定”的主語是“暴虐”。可是對主張《日月》為棄婦詩的學(xué)者們來說,“暴虐”兩個字又是少不得的。


因為在這派學(xué)者還原的劇情中,丈夫暴虐不止乃是造成夫婦離異的主要原因。一旦拿掉了“暴虐”,棄婦詩的觀點就將失去最核心的支撐。理解詩歌的最關(guān)鍵的信息不出自詩歌的文本而出自于解釋者的主觀想象,這不能不令人質(zhì)疑,以《日月》為棄婦詩的合理性


和棄婦詩的猜測相比起來,我還是更愿意把《日月》中的“我”看作莊姜。只是要做這種猜測,我們不得不對鄭玄箋注的幾處詩文做一點局部修正,否則詩意難以首尾貫通?!度赵隆烽_篇說: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鄭玄解釋這兩句詩道:


日月,喻國君與夫人也。


我始終認(rèn)為,鄭玄的解釋稍嫌有些膠柱鼓瑟了。假設(shè)詩中的“我”是莊姜,她為什么一開篇先說日月?原因恐怕是這樣的:


“照臨下土”之后的兩句即“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莊姜所感嘆者,該是衛(wèi)莊公的謝世,翻譯過來,也就是那個人溘然長逝,已經(jīng)不在他熟悉的位置上了。


用日月的永恒來反襯生命的短暫,是悼亡詩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如沈約《悼亡詩》說:


去秋三五月,今秋還照梁。

今春蘭蕙草。來春復(fù)吐芳。

悲哉人道異,一謝永銷亡。


——沈約《悼亡詩》


莊姜在詩歌的一開篇先賦日月,意思是說,日月還像從前一樣照臨著衛(wèi)國的土地,可是從前君臨衛(wèi)國的莊公卻已長眠地下,不復(fù)在位。正是因為國家失去了這根主心骨,衛(wèi)桓公和州吁才鬧出了手足相殘的慘劇,以致社稷動蕩,生靈涂炭。


這樣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又引發(fā)了莊姜進一步地感嘆,她說“胡能有定?寧不我顧”——“安定的局面何時才能到來?你(指去世的衛(wèi)莊公)怎么就撇下我不管了呢?”這兩句話,恐怕該被視作是深陷動蕩之中的莊姜,對亡夫呼喊的心聲吧。



首章經(jīng)過這樣串講,該是說得通的。只是這又帶出了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假如莊姜會在苦難中情不自禁地呼告莊公,那意味著她和莊公從前的夫妻感情應(yīng)該很好。可鄭玄卻不這么看。


詩歌的次章寫道“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鄭玄解釋說:


其所以接及我者,不以相好之恩情,甚于己薄也。


按照鄭玄的判斷,早在衛(wèi)莊公去世之前,莊姜就因為他的移情別戀而被冷落。彼時的莊公,一門心思都放在自己的愛妾,也就是公子州吁的母親身上。


換句話說,鄭玄將這句“逝不相好”解釋作“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對我好”。這是不是事實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史記》的相關(guān)記載:


莊公五年,取齊女為夫人,好而無子。又取陳女為夫人,生子蚤死。陳女女弟亦幸于莊公而生子完。完母死,莊公令夫人齊女子之,立為太子。


莊公有寵妾生子州吁。十八年,州吁長,好兵,莊公使將。石碏諫莊公曰:“庶子好兵,使將,亂自此起?!辈宦?。二十三年,莊公卒,太子完立,是為桓公。


——《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


作為衛(wèi)國的第一夫人,莊姜擁有高貴的血統(tǒng)和絕世的美貌?!对娊?jīng)·碩人》一篇曾這樣稱贊她: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衛(wèi)風(fēng)·碩人》


如果說這位身份貴重、姿色絕人的衛(wèi)國國母有什么能讓人挑剔的地方,那就是她嫁給衛(wèi)莊公之后,遲遲沒有誕下元子。莊公后來不斷臨幸別的女人,這是事實;公子州吁的母親因此成了衛(wèi)莊公的寵妾,這也是事實。但這些事實都不足以證明衛(wèi)莊公和莊姜的感情出現(xiàn)了裂痕。


因為無論衛(wèi)莊公和莊姜的感情有多么好,他也不能因此絕了嗣,衛(wèi)國更不能因此沒了接班人。


按照那個時代的婦德,艱于誕育的莊姜不但不能阻止丈夫納妾,反而應(yīng)該積極促成莊公納妾生子,這才能贏得社會輿論的諒解,否則她將成為史官筆下一個丑惡的妒婦。


根據(jù)太史公的記載,衛(wèi)莊公后來至少又臨幸過三名女子,但我仍堅持認(rèn)為他與莊姜保持了良好的夫妻感情。


我們應(yīng)該注意到《衛(wèi)康叔世家》記載的這個細(xì)節(jié):娶了莊姜之后,衛(wèi)莊公又娶了來自陳國的兩姊妹即厲媯與戴媯。厲媯雖然為莊公生了兒子,但這個孩子不幸夭折。而戴媯為莊公生了兒子——也就是姬完,后來繼承了衛(wèi)莊公之位的衛(wèi)桓公——之后,兒子是活下來了,她自己卻英年早逝。


照常理推論,如果衛(wèi)莊公因為姬完年齡太小、長養(yǎng)為難而要給他找一位養(yǎng)母的話,最合適的人選該是厲媯。因為厲媯是戴媯的姊妹,是姬完嫡親的姨媽,跟侄兒的血緣關(guān)系最近??墒切l(wèi)莊公并沒有這樣做,他完全不顧厲媯此時也正膝下無子的事實,指定讓莊姜收姬完為養(yǎng)子,并把這個孩子冊立為了太子。


這個政治安排的意圖很清楚,衛(wèi)莊公是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繼位的姬完能成為莊姜晚年生活的保障,讓她繼續(xù)享受國母的尊榮。


至于說莊公對州吁之母的嬖愛,《左傳·隱公三年》既稱州吁的母親為“嬖人”——也就是雖被寵幸,但身份仍然卑賤,又說大夫石碏曾建議莊公如果真的偏愛州吁,索性廢掉姬完,改立州吁為太子,遭到了衛(wèi)莊公的斷然拒絕。


這兩點都說明衛(wèi)莊公對身后事的安排仍是以莊姜、姬完母子為重。衛(wèi)莊公從未像晉獻公寵幸驪姬那樣,起念讓州吁母子取莊姜、姬完而代之。這又怎么能說莊公生前與莊姜感情破裂呢?


“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這兩句詩所表達的不該是莊姜對丈夫移情別戀的抱怨,而是莊公去世后,衛(wèi)國隨之而來的大動蕩勾起了莊姜的喪夫之痛,讓她更加深切地思念自己的亡夫,所以她才會說,從前疼愛我的那個人,再也回不來了。


同理,詩歌的第三章“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也不能像鄭玄那樣,解釋作“無善恩義之聲語于我也”。這個解釋根本不符合語言表達的邏輯。


如果訓(xùn)“良”為“善”,既然言語不善,那就不能被稱為德音,“德音不善”,這成什么話呢?鄭玄也不是看不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把“德”、“良”都視作“音”的定語,可是這又明顯不符合原句的語法結(jié)構(gòu)。


“德音無良”的“良”字,當(dāng)如“良宵”的“良”字一樣,訓(xùn)作“長”。德音無良也就是德音不永的意思。莊公中道亡故,不能與己偕老,莊姜所感嘆者,乃是他的德音不再。


至于詩歌的卒章,“父兮母兮,畜我不卒”。鄭玄解釋作“己尊之如父,又親之如母”,而《先秦詩鑒賞辭典》則翻譯作“父親啊母親,夫愛我不長”。雖然兩派學(xué)者對主人翁身份的猜測截然不同,但卻都認(rèn)為“畜我不卒”的主語不能是父母而只能是丈夫。


也就是說,兩派學(xué)者在串講文義的時候都遭遇了同樣的困難:他們不能很好地解釋,為什么《日月》的第四章要突然將感嘆的對象從丈夫換做父母,于是只好迂曲作解。


從原詩的文本看,“畜我不卒”的主語很明顯就是“父兮母兮”,在其間強插入一個“丈夫”,釋作“丈夫愛我不長”,這樣添字為釋實在太過武斷。而鄭玄把“父兮母兮”解釋作“我”把丈夫看作是父母一樣,比擬更是不倫不類。


我們不妨站在莊姜的立場上來揣測她的心境:州吁之難發(fā)生的當(dāng)時,距離衛(wèi)莊公的離世已經(jīng)過去了16年。如果不是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導(dǎo)致養(yǎng)子衛(wèi)桓公被弒,自己老無所依,莊姜該不至于又突然對身故十幾年的亡夫表現(xiàn)出如此強烈的悲痛。


換句話說,莊姜的悲痛,其直接誘因是州吁之難而非莊公之死。因此,這首詩的主旨該是借思念莊公來哀傷國難,而不是反過來。


既然莊姜能把這份悲傷寄托在莊公的身上,她當(dāng)然也能移情于父母。把“父兮母兮,畜我不卒”翻譯過來,它的意思應(yīng)該是:父親、母親啊,你們當(dāng)初為什么不能養(yǎng)我到老呢?——言下之意,我如果不嫁來衛(wèi)國,又怎么會遭遇今天的悲劇!

參考文獻:

高本漢《高本漢詩經(jīng)注釋》;
孔穎達《毛詩正義》;
《先秦詩鑒賞辭典》。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wǎng)絡(luò)


一首《詩經(jīng)》作品引出一樁國破家亡的慘案,《日月》究竟寫了什么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兴安盟| 交城县| 界首市| 谢通门县| 余江县| 昌江| 克拉玛依市| 文登市| 金乡县| 邹城市| 射阳县| 彰武县| 竹山县| 大同县| 保山市| 恭城| 阳原县| 贞丰县| 长海县| 夏津县| 仁寿县| 武川县| 射阳县| 龙海市| 安康市| 伊宁县| 南昌市| 潼关县| 夏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福州市| 如东县| 衡阳市| 赣榆县| 思南县| 固安县| 天等县| 海伦市| 宁都县| 黑龙江省| 平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