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實錘了,原來真有易胖體質(zhì)

2020-05-11 18:27 作者:浪潮工作室  | 我要投稿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苦惱:

跟朋友每天點一樣的外賣,她該怎么瘦還是怎么瘦,而你這么吃了一周就胖了兩斤;

每天同事聚在一起喝奶茶,別人每次喝光奶茶吃完珍珠還照樣很瘦,而你光是每次小心地只喝不加糖的奶茶,一個月后就體重上漲;

別人是從來沒有長胖過,而你是胖了之后好不容易運動節(jié)食減肥瘦下來,只要放松自己兩天,又馬上變胖回來。

吃一樣的減肥餐,上一樣的瘦身班,怎么人跟人之間的差距能這么大呢?

這時候你可能就聽到一種說法,說你這叫“易胖體質(zhì)”。比如在娛樂圈,馬思純就稱自己和楊紫都是易胖體質(zhì),增重容易,減重難。

馬思純?yōu)榱诵聞≡雠?,在劇里她也是一吃就胖,看得出確實胖了不止一點點 / 微博@馬思純

那么,這種“易胖體質(zhì)”,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天選,基因讓你“變胖”

當我們在說一個人是“易胖體質(zhì)”時,通常是在說,他天生就比別人更容易長胖,吃同樣的東西,他長得肉都比別人多。?

既然是說“天生就更容易變胖”,我們很容易就想到,會不會有人在基因上就更容易變胖。而確實有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基因都跟我們的肥胖密切相關(guān)[1][2]。

比如,我們身體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物質(zhì)——“瘦素”。?

瘦素是一種由脂肪細胞分泌,用以抵抗肥胖的重要化學物質(zhì),它可以抑制食欲,維持血糖平衡,并控制體重。

如果與瘦素相關(guān)的基因出現(xiàn)了問題,那就會非常容易變胖。

有一個印度小女孩,由于基因突變,天生沒有瘦素產(chǎn)生。她無法控制食欲,時刻處于饑餓狀態(tài),每隔半個小時就要進食一次,結(jié)果6個月時的體重就有15公斤重[4]。

2017年3月22日,印度旁遮普, 8個月的嬰兒Chahat Kumar重達17.2公斤,幸運的是在經(jīng)過治療后,她已經(jīng)逐漸好轉(zhuǎn)

不過,這種由于基因突變導致瘦素完全缺失的病例十分稀少[3]。1997年這類病例被首次報道,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知病例也不過十幾例[5]。所以我們通常所說的“易胖體質(zhì)”肯定不是這種。?

但就算不是“瘦素完全缺失”,如果影響瘦素調(diào)節(jié)的的基因發(fā)生突變,仍然會導致肥胖[6],而這就有可能造成我們的“易胖體質(zhì)”。

但是如果你以為瘦素表達水平正常,就不容易發(fā)胖,那也錯了。因為在易胖人群中,科學家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象,那就是——瘦素抵抗。

瘦素抵抗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大腦對于瘦素的識別能力有所下降。所以肥胖不僅僅影響的是身體,還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大腦,讓我們越吃越想吃,小胖變大胖。

2018年10月9日,長春,肥胖男孩因為病情無法和正常小朋友一樣,只能自己孤單的看著外面

原來自己一直減肥失敗,竟然是因為腦子“壞”了?

雖然聽起來不友好,但事實確實如此。我們的大腦作為身體的總調(diào)控,對食欲,飽腹感和攝食等行為進行著高度嚴格地控制。

如果我們的大腦中接收瘦素信號的受體,被特定的酶破壞,大腦就識別不出瘦素,也就更難產(chǎn)生飽腹感。

在肥胖群體中,這種酶的活躍度會提高,因此對瘦素的敏感性下降,造成了瘦素抵抗,變得越吃越想吃,也就越吃越胖[7]。

大胃王mini正在不停地吃東西,這其實很像一些“易胖體質(zhì)”的人,雖然吃了很多,但是很難有飽腹感,就會一直吃 / 嗶哩嗶哩

想想那些“易胖體質(zhì)”的人是不是也這樣, 總是感覺不到自己飽了,總是不停地想吃東西。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與肥胖直接相關(guān)的基因突變會導致身體的易胖,一些其他的基因出現(xiàn)問題也會間接導致肥胖的發(fā)生,比如免疫系統(tǒng)。

跟免疫相關(guān)的一些基因突變時,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

在腸道的一片混亂之中,可以阻止脂肪吸收的“苗條”菌(梭狀芽孢桿菌)被“肥胖”菌(脫硫弧菌)趕盡殺絕,而當“苗條菌”戰(zhàn)敗,腸道就開始瘋狂地吸收脂肪,我們也就變胖[8]。

2018年5月28日,濟南,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迎來了體重高達668斤的超級胖友

上面說到的這些基因,還只是肥胖基因中的冰山一角而已。任何相關(guān)或者看似無關(guān)的基因突變都可能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有些還會遺傳給你的后代。?

如果真的講“易胖體質(zhì)”,還有什么比身體里就帶著“易胖基因”更易胖的呢?

母肥肥三代,父胖胖一窩

說到基因和可遺傳,就得說父母在肥胖方面對后代的影響了。?

如果你覺得父母對于后代肥胖的影響就僅來源于基因的“饋贈”,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除了基因,表觀遺傳也可能將肥胖傳給下一代[9]。

表觀遺傳就是指在基因不變的情況下,由于特定機制的影響,某些父母的特征也可以遺傳給后代。?

也就是說,哪怕是父母給你的是沒有突變的正?;颍绻麄円埠芘?,就能把“易胖體質(zhì)”無私地遺傳給你。

香港演員鄭欣宜就像自己的媽媽一樣,從小就胖的可愛 / Instagram @princejoyce

比如,如果母親肥胖,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兒子女兒,還會通過兒子的精子繼續(xù)向下傳遞到第三代[10],這可真是母肥肥三代。?

而擁有肥胖母親的男孩,其精子的表觀遺傳也會發(fā)生改變,并影響到下一代[10],造成父胖胖一窩。

看到上面這些,那些正打算孕育下一代的胖哥兒胖姐兒們是不是陷入了憂慮當中?難道我的孩子就注定了“母胎肥”的命運嗎??

其實你們也不需要太難過,在懷孕前將你們的體重降下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善這種狀況的。這條規(guī)則,男女通用。

海濤和媽媽無論長相還是身型都極其相似,不過如果他能夠減肥成功,未來的寶寶就有可能不再是個小胖友 / 微博@杜海濤

當女性孕前減肥后,相比于肥胖母親,其后代的血清瘦素水平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也會升高,因此后代的肥胖風險大幅下降。?

而當男性減肥后,肥胖男性精子的表觀遺傳會變得越來越趨向于健康男性,因此可以幫后代改寫肥胖的命運[11][12]。

不僅如此,堅持母乳喂養(yǎng),也會降低你孩子肥胖的風險。母乳中含有一類特殊的脂質(zhì)——烷基甘油(AKG),母乳幾乎是人類能夠攝取烷它的唯一途徑,它可以減少嬰兒體內(nèi)的米色脂肪向白色脂肪轉(zhuǎn)化[13]。

白色脂肪,也就是讓人變胖的脂肪。而米色脂肪則是一種可以高效“供能”的脂肪,有助于控制血糖,減輕肥胖。母乳可以通過幫助嬰兒維持珍貴的米色脂肪,來降低寶寶肥胖風險[13]。

2015年8月1日,上海,辣媽們用實際行動進行母乳喂養(yǎng)

同時,母乳對于兒童腸道菌群的建立也至關(guān)重要[14],如果腸道菌群失衡,也會導致兒童的肥胖[15]。?

而要是兒童期就開始肥胖,后面減下來就難了。學齡前階段是長胖的關(guān)鍵時期,2-6歲時兒童BMI的快速增長,與青春期肥胖乃至成年肥胖高度相關(guān)[16]。

而那些“胖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們,長大后可能就收獲了“易胖體質(zhì)”。

生活,才是你的豬飼料

看了上面的結(jié)論,如果你正想動動小手把這篇文章轉(zhuǎn)發(fā)給你們的父母甚至姥姥,痛訴他們的肥胖帶給你多么大的影響的話,我勸你要善良。

雖然我們說,遺傳因素會讓你天生就比別人更胖,或者比別人更容易吃得多,更容易長胖,但長胖的根源,還是在于你吃的東西超過了身體需要。

周杰倫以前就很瘦,現(xiàn)在卻因為沉迷奶茶變胖,這肯定不能怪到“易胖體質(zhì)”頭上 ?/ instagram@jaycho

BBC一部名為《瘦人為什么不發(fā)胖》的紀錄片,就對幾個不同種族,不同性別的“干吃不胖”者進行了過度飲食實驗。結(jié)果就是,并不存在所謂“干吃不胖”以及“喝涼水都長肉”的情況。

真正把東西全吃完不吐出來的吃播博主,不會永遠不胖的 / ?YouTube博主 木下ゆうか Yuka Kinoshita

真實的情況是,只要熱量攝入大于消耗,人就會胖!

?只是有些人胖的多,有些人胖的少,有些人增肌肉,有些人長脂肪罷了。這就和前面我們提到的一些基因、遺傳因素有關(guān)了。

實際上,那些總是說自己是“易胖體質(zhì)”的朋友,你反思一下,自己的“易胖體質(zhì)”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的人說自己喝涼水都長肉,你確實喝進去的只有涼水,但你吃進去的卻有漢堡薯條三明治;

2019年2月26日,西安書院門的炸雞,有人說自己喝水都胖,那是因為沒說自己順帶吃了炸雞

有的人說自己每天出去運動,你確實穿戴整齊的出了門,但你不過是吹了風,拍了照,打了卡,然后回來的路上還吃了頓燒烤;?

有的人說為了減肥保持健康的作息,堅持早睡早起,你確實堅持了兩天,但之后就開始熬夜刷劇,順便點了炸雞……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雖然易胖這事兒在一定程度上有遺傳方面的影響,但是后天的生活方式對肥胖的影響才是巨大的。

我們前面提到的鄭欣宜,就算自帶“易胖體質(zhì)”,還是靠努力瘦了下來 / 微博@Joyce鄭欣宜

只要大家狠下心來,管住嘴,邁開腿,還是有機會瘦下來的。但要說每天只喝涼水都還長肉,那還真沒有這樣的人。

本文文獻科學性已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璐齡醫(yī)學院生理學系訪問學者黃璐琪審核



參考文獻:

[1]Locke, A. E., Kahali, B., Berndt, S. I., Justice, A. E., Pers, T. H., Day, F. R., ... & Croteau-Chonka, D. C. (2015). Genetic studies of body mass index yield new insights for obesity biology. Nature, 518(7538), 197.

[2]Rask-Andersen, M., Karlsson, T., Ek, W. E., & Johansson, ?. (2019).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body fat distribution identifies adiposity loci and sex-specific genetic effec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1), 339.? ?

[3]Friedman, J. M. (2009). Leptin at 14 y of age: an ongoing stor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9(3), 973S-979S.

[4]Dayal, D., Seetharaman, K., Panigrahi, I., Muthuvel, B., & Agarwal, A. (2018). Severe Early Onset Obesity due to 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in Exon 3 of the Leptin Gene in an Infant from Northwest India.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in pediatric endocrinology, 10(3), 274.?

[5]Wasim, M., Awan, F. R., Najam, S. S., Khan, A. R., & Khan, H. N. (2016). Role of leptin deficiency, inefficiency, and leptin receptors in obesity. Biochemical genetics, 54(5), 565-572.

[6]Dallner, O. S., Marinis, J. M., Lu, Y. H., Birsoy, K., Werner, E., Fayzikhodjaeva, G., ... & Marques-Vidal, P. (2019). Dysregulation of a long noncoding RNA reduces leptin leading to a leptin-responsive form of obesity. Nature medicine, 25(3), 507.

[7]Mazor, R., Friedmann-Morvinski, D., Alsaigh, T., Kleifeld, O., Kistler, E. B., Rousso-Noori, L., ... & Schmid-Sch?nbein, G. W. (2018). Cleavage of the leptin receptor by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promotes leptin resistance and obesity in mic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0(455), eaah6324.

[8]Petersen, C., Bell, R., Klag, K. A., Lee, S. H., Soto, R., Ghazaryan, A., ... & O’Connell, R. M. (2019). T cell–mediated regulation of the microbiota protects against obesity. Science, 365(6451), eaat9351.

[9]Godfrey, K. M., Reynolds, R. M., Prescott, S. L., Nyirenda, M., Jaddoe, V. W., Eriksson, J. G., & Broekman, B. F. (2017). Influence of maternal obesity on the long-term health of offspring.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5(1), 53-64.

[10]Sarker, G., Sun, W., Rosenkranz, D., Pelczar, P., Opitz, L., Efthymiou, V., ... & Peleg-Raibstein, D. (2019). Maternal overnutrition programs hedonic and metabolic phenotypes across generations through sperm tsR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6(21), 10547-10556.

[11].Smith, J., Cianflone, K., Biron, S., Hould, F. S., Lebel, S., Marceau, S., ... & Marceau, P. (2009). Effects of maternal surgical weight loss in mothers on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obesity.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94(11), 4275-4283.

Donkin, I., Versteyhe, S., Ingerslev, L. R., Qian, K., Mechta, M., Nordkap, L., ... & Hansen, T. (2016). Obesity and bariatric surgery drive epigenetic variation of spermatozoa in humans. Cell metabolism, 23(2), 369-378.?

[12]Yu, H., Dilbaz, S., Co?mann, J., Hoang, A. C., Diedrich, V., Herwig, A., ... & K?rner, A. (2019). Breast milk alkylglycerols sustain beige adipocytes through 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29(6).

[13]Stewart, C. J., Ajami, N. J., O’Brien, J. L., Hutchinson, D. S., Smith, D. P., Wong, M. C., ... & Muzny, D. (2018). 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the TEDDY study. Nature, 562(7728), 583.

[14]Stanislawski, M. A., Dabelea, D., Wagner, B. D., Iszatt, N., Dahl, C., Sontag, M. K., ... & Eggesb?, M. (2018). Gut microbiota in the first 2 years of life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body mass index at age 12 in a Norwegian birth cohort. MBio, 9(5), e01751-18.

[15]Geserick, M., Vogel, M., Gausche, R., Lipek, T., Spielau, U., Keller, E., ... & K?rner, A. (2018). Acceleration of BMI in early childhood and risk of sustained obesit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9(14), 1303-1312.

[16]Vainik, U., Baker, T. E., Dadar, M., Zeighami, Y., Michaud, A., Zhang, Y., ... & Dagher, A. (2018). Neuro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obesity are largely heritabl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5(37), 9312-9317.


實錘了,原來真有易胖體質(zhì)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南阳市| 定州市| 齐齐哈尔市| 建德市| 巴马| 昭通市| 博乐市| 专栏| 黔西| 抚宁县| 神池县| 隆尧县| 涿州市| 比如县| 伊宁县| 松溪县| 封开县| 汤阴县| 萍乡市| 堆龙德庆县| 九龙城区| 乐东| 凉山| 阿拉尔市| 新绛县| 建湖县| 城口县| 新乡市| 德庆县| 乌苏市| 新平| 大英县| 霍邱县| 漯河市| 宣恩县| 通道| 浦东新区| 新平| 玛纳斯县| 大连市|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