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高周轉與通宵出圖
18年的時候,曾有一份集團文件對設計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所有三四五線城市項目必須采用標準化產品,設計院接到營銷戶配及設計要求后,當天內出圖(通宵) 十天的事情,一晚上就干完,當年的大躍進都沒這么激進。 然而,加上了“標準化”,這個目標也并不是遙不可及。 但問題就來了:標準化保證了下限,但是沒辦法提高上限。尤其是大家都這么玩的時候,誰心里還想著做好項目?嘴里全是主義,心里全是生意。不忘初心?專業(yè)的初心和愉快的數(shù)錢誰重要? 大家愉快數(shù)錢的時候,似乎都忘記了一個事情:再怎么做得好的標準化,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都是三四五線城市,西北的和西南的城市能一樣嗎? 市場好的時候,不管了,反正做得再差也有人買單。退一步,還有成本的各位同仁來兜底,優(yōu)化一下成本,只要售價夠低,總會找到客戶。再不行,就簡單粗暴的玩割韭菜的邏輯,進一個縣城,開發(fā)一個項目就撤出來,反正品牌開發(fā)商的名頭用一次就好。 但是市場不好的時候呢?沒人愿意回答這個問題,事實最終說明了一切。 戶型、樓型、景觀模塊、功能模塊都標準化了,設計人員的作用是什么? 套圖、套圖、再套圖! 這樣的工作,專業(yè)價值有多少?積累在哪里?成長在哪里? 醫(yī)生、律師可以通過各種的案例來豐富自己的經驗,而案例的獨特性也讓他們能夠更長的保持自己的職業(yè)壽命,賺更長時間的錢。 而設計師呢?顯然不是這樣的,都是拼模塊,都是搭積木。是不是AI就可以代替這樣的設計工作了? 是不是還有必要花這么多時間、資源培養(yǎng)一個設計人員? 是不是還有必要設置這么多崗位來招聘設計人員? 是不是還有必要開這么高的工資? 2023年高校招生中,土木、建筑專業(yè)已經成了墊底專業(yè),不僅是錄取分數(shù)低,更是中途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轉專業(yè)。 怪誰呢?既然要竭澤而漁,那就安心接受市場規(guī)律的毒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