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逃天譴:長崎為什么以“替補”的身份挨了美國的原子彈?
眾所周知,美國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向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這也是核武器至今僅有的兩次用于實戰(zhàn)。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長崎是以“替補”的身份挨了美國的原子彈。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本鬼在前文《二戰(zhàn)的最后,美國為什么把第一顆原子彈投放在日本廣島?》中講:美國對投放原子彈的日本城市是有嚴格要求的。經(jīng)過篩選,美國最終選中了京都、廣島、小倉、新瀉這四座城市挨原子彈。

在四座城市中,京都、廣島的優(yōu)先級本來是最高的。然而時任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以保護歷史為由讓杜魯門將京都排除在外,結果長崎便替補京都進入原子彈的打擊城市候選名單,優(yōu)先級在小倉、新瀉之后。

當時美國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后只有一個原子彈能夠使用,優(yōu)先級僅次于廣島的小倉就成為美軍投放第二顆原子彈的目標。然而裝著原子彈的美軍飛機抵達小倉時,飛行員發(fā)現(xiàn)小倉的天氣不利于投放原子彈。

再加上由于某些失誤干擾,裝著原子彈的美軍飛機抵達小倉時燃料已經(jīng)不足,無法前往優(yōu)先級第三的新瀉。優(yōu)先級第四的目標城市長崎距離小倉很近,于是裝著原子彈的美軍飛機便決定將原子彈投放到長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