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疆百位書畫名家 用桑皮紙定格魅力和田
這個展會太難得了,以前只在網上、電視上看到的葉培貴、席時珞、田伯平等名家的作品,現在可以近距離親眼看到?!?月7日趁著午休,趙志杰又趕到和田地區(qū)博物館的展廳觀展。
“桑皮紙上的魅力和田”北京新疆書畫作品展自開展以來,他已經觀展4次,周末在展廳一待就是一整天。趙志杰是一名書法教師,這次他也有書法作品參展,自己的作品能和名家一起展出,他覺得很自豪。
像趙志杰這樣多次觀展的書畫愛好者,在開展以來有很多。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新疆國畫院常務副院長兼秘書長魏寶山每天都能看到一些觀展的熟面孔,有書畫愛好者結伴來交流探討,有美術老師帶著學生來觀摩學習,還有一家祖孫三代專程來觀看桑皮紙畫作。
作品的高水準,是吸引大家觀展的重要原因。
“和風揚首善 麗日煥邊田”。葉培貴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他特意撰寫并創(chuàng)作書法對聯(lián)參展,贊頌北京援疆意義,作品蒼勁自然,流暢圓潤,滿滿的正能量。
方放是北京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他的參展作品,楷書里添加了行書的筆意,靈動、活潑,且非常有韻味,最具特點的是長撇大捺的字跡,有一種飛動的感覺,躍躍欲試。

魏寶山介紹說,這次展覽北京、新疆等地百位知名書畫家提供作品參展,其中北京書法家協(xié)會組織了12名主席團成員用桑皮紙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參展,行、楷、隸、篆、草各種書體都有,讓和田觀眾“一飽眼福”。
參展作品的豐富性,是本次作品展的另一特色。

國畫、書法、油畫、水彩、巖畫等與桑皮紙完美融合,為大家呈現出不同藝術之美。
新疆國畫院副院長、新疆大學書畫研究院院長王鈞兵多年前就研究用桑皮紙創(chuàng)作中國畫,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精品力作。這次他特意選材和田有名的“核桃王”樹,精心創(chuàng)作了《碩果累累》作品參展。他用反復疊加的深綠淺翠,呈現出和田“核桃王”高大茂盛、碩果滿枝的壯觀景象。

王鈞兵介紹說,在桑皮紙上創(chuàng)作中國畫時,使用墨色較多能呈現出一種厚重感。桑皮紙紙張比較厚實,能夠承載筆墨的反復渲染和疊加,多則八、九遍都可以,就像《碩果累累》這幅畫中表現的樹,枝桿遒勁有力,果實富有質感,畫面豐富多彩。
任教于北京清華美院高研班的周寶軍老師,前幾年曾應新疆國畫院邀請,多次來和田采風寫生。這次他的作品《生活像花一樣》,用工筆加寫意的表現形式,刻畫了玫瑰花田里的豐收景象和采花女的喜悅幸福。

“說到桑皮紙,許多人的印象是紙質粗糙、干燥、薄厚不均,不易寫字作畫,更談不上表現精細的工筆畫!實事并非如此,像《生活像花一樣》這幅畫就是很好的例子,工筆和寫意完美融合,形式感好,表現力強,大家看了都點贊?!蔽簩毶秸f,參展的一幅幅作品反映出,只要能靈活掌握桑皮紙的特性,因材寫字作畫,寫意或工筆的山水、人物、花鳥畫都能很好的呈現,油畫、水彩、巖畫都可以和桑皮紙完美融合。

新疆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新疆畫院名譽院長龔建新說,新疆國畫院已多次策劃舉辦“桑皮紙上的中國畫”作品展,這次展覽進一步探索和實踐了桑皮紙與中國畫、油畫、水彩水粉畫等多畫種融合創(chuàng)新的路子,為今后桑皮紙上作畫提供了寶貴的教材和范本;展覽有創(chuàng)意、有意義,值得畫家們進一步學習、思考、探索、研究,今后讓中西方繪畫形式在桑皮紙上更好地融合呈現。
“這次書畫作品展,選用和田當地出產的桑皮紙作為材料,用中華傳統(tǒng)的書畫藝術展現和田之美,增強了當地群眾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了解和認同,以實際行動體現了文化潤疆?!焙吞锏貐^(qū)文化館副館長阿迪力·那的爾說。

在和田地區(qū)博物館里,陳列著唐代記錄租賃桑樹的桑皮紙文書、地契等,歷經千年,字跡依舊清晰可見。和田地區(qū)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和田地區(qū)博物館館長張化杰說:“多年來,通過社會各界共同的傳承、保護、推廣、利用,墨玉桑皮紙已經成為和田地區(qū)文化旅游的一個響亮品牌,新疆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這批高水準的桑皮紙書畫作品,再次讓古老的桑皮紙煥發(fā)出全新的活力?!?/p>
策展人魏寶山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讓大家感知古色古香的桑皮紙與中國書畫相融合的獨特魅力,使和田厚重歷史文化、獨特自然景觀、社會團結和諧、北京援疆成果……通過一幅幅桑皮紙書畫作品傳向遠方!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張小宓
攝影:阿迪力、崔文菊、侯貴華、魁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