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儀的身后之名,不僅沒有廟號連謚號也沒有更沒有葬入皇陵

溥儀是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末代皇帝,他這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歷經(jīng)清朝、民國、新中國而得以善終。
身為皇帝,哪怕是末代皇帝,溥儀為何沒有皇帝專屬的廟號和謚號呢,接下來貧道來具體說說。
按照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溥儀最多有個謚號,按照現(xiàn)代社會的傳統(tǒng)溥儀是廟號和謚號都沒有的。
為什么貧道這樣說呢,下面來具體說說。
首先說一下,一般來說亡國之君的身后之名基本上都是由下一個朝代給的。按照封建社會傳統(tǒng)亡國之君是沒有廟號的,有個合適謚號就很不錯了。
像明朝亡國之君崇禎帝,清朝入關后為其上廟號為:懷宗,謚號為:大明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
可能當時清朝剛剛入關不懂這些傳統(tǒng),畢竟努爾哈赤的謚號也是在皇太極繼位幾年后在明軍降將的建議下才上的,同時為了拉攏人心,清朝是一股腦的給崇禎帝上了不錯的廟號和謚號。
后來隨著清朝漢化已深,以“興朝謚前代之君,禮不稱,數(shù)不稱宗”為由,去掉了崇禎帝的懷宗廟號。謚號改掉簡化為莊烈愍皇帝,清朝史書從此多簡稱崇禎帝為莊烈帝。
像崇禎帝流傳最廣的思宗廟號是南明小朝廷最初為崇禎帝上的廟號,這個就不能一概而論了。(來自貧道獨家原創(chuàng))因為南明雖然沒有成為最后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但畢竟是明朝延續(xù)性的割據(jù)政權,自認為明朝并沒有亡國,所以為崇禎帝上了廟號和謚號。
不過像清朝給崇禎帝上的謚號已經(jīng)不錯了,像李淵建立唐朝以后,將隋煬帝楊廣追謚為煬皇帝,簡稱隋煬帝。這可是一個赤裸裸的惡謚。
所以說按照封建社會傳統(tǒng)溥儀是不可能擁有廟號的。如果清朝之后還有一個延續(xù)性的割據(jù)政權給溥儀上廟號和謚號也算,比如說南明為崇禎帝上廟號和謚號,隋朝皇泰主楊侗追謚楊廣為明皇帝,廟號世祖,像南明為崇禎帝上的思宗廟號現(xiàn)在就被廣泛使用??汕宄蟛]有這種延續(xù)性的割據(jù)政權,像偽滿洲國這種畸形的存在毫無疑問是不能算清朝的延續(xù)割據(jù)政權的。
而且每個人的人生際遇是不同的,而每個末代皇帝的人生際遇更是大大的不同的。
溥儀這一生是極其荒唐可笑的,清朝亡國時他只是個六歲的孩子,當時屬于是和平退位,也算是順應了天命,如果非要上廟號和謚號的話,可以參考元順帝的。
說不定可以溥儀還可以得一個清順帝的尊號。
但歷史的可笑在于,不論現(xiàn)在的某些人如何洗白,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溥儀跑到曾經(jīng)的祖宗之地東北任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給日本人當傀儡助紂為虐,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屬于是漢奸行為。
放封建社會,溥儀這種行為無疑是兒皇帝。更何況當時日寇大規(guī)模侵略中國的大好山河,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溥儀卻在助紂為虐。
如果按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溥儀這種惡劣行為,死后沒有謚號其實更好。如果有謚號必是惡謚,像上為清厲帝、清煬帝、清幽帝這種惡謚都是很正常的。
當然如果沒有人上謚號,像元順帝這個尊號一般,溥儀的這種情況,稱之為清廢帝也可以。
說完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宋安之再給大家說說現(xiàn)代社會的傳統(tǒng)。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社會,這個歷史常識想必大家基本上都是知道的。既然清朝是最后一個封建社會,那么清朝之后的民國和新中國肯定不是封建社會了,這時期提倡自由、民主、人人平等,所以按照現(xiàn)代社會的傳統(tǒng)來看,溥儀這個封建社會最后一位末代皇帝,是不用上廟號和謚號的。
所以以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社會的社會觀來入手分析的話,溥儀這個末代皇帝沒有廟號和謚號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然建國后為溥儀私謚廟號和謚號的人也是不少,但并沒有得到官方承認和廣泛的被大眾認可,所以不提也罷。
最后貧道開一個小小的腦洞,不按照傳統(tǒng)就當是自己私謚,來為溥儀這個末代皇帝假設一下廟號和謚號,廟號上為哀宗吧,謚號參考亡國之君就不用長長的一串了,上一個字“幽”,全稱為清哀宗幽皇帝。
當然這只是貧道個人見解下的假設,并沒有其他任何意思,不喜還請勿噴。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