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國宗教戰(zhàn)爭到“投石黨之亂”——近代早期法國貴族附庸關系

? ? ? ? ? ? ? ? ? ? ? ? ? 導言

? ? ? ? 近代早期貴族附庸關系是在中世紀的封君——封臣制瀕臨瓦解時出現(xiàn)的,兩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相互締結的依附關系,但它們所依賴的基礎卻不同,中世紀封君—封臣式附庸關系主要建立在土地的基礎上,封君對封臣的回報往往是賜予一份地產(chǎn)或是提供一份固定的地產(chǎn)收入,供其維持生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jīng)濟上的支持; 到近代早期,由于采邑逐漸變成貴族的世襲財產(chǎn),地位較低的貴族尋求庇護的傾向不僅僅是在經(jīng)濟上,而更偏重于政治上的扶持,附庸關系的建立則主要通過血緣和親族,這點在貴族階層內部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 ? ? ? 由此,中世紀封君—封臣式附庸關系與近代早期貴族附庸關系的穩(wěn)定性也不同,中世紀封臣效忠于封君、為封君而戰(zhàn)是其獲得地產(chǎn)所應盡的義務,其關系也較為牢固、持久,馬克·布洛赫曾在 《封建社會》中寫道:“附庸關系紐帶在人們感覺中是如此牢固,以致附庸觀念支配了所有其他人際關系,……還滲透到家族關系中”, 對于蔑視或違背附庸關系的行為則是一種 “極其可怕的罪愆”。
? ? ? ? 而近代早期的貴族附庸關系是否也如此穩(wěn)固?
? ? ? ? 關于這個問題,史學界曾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有一場較大的爭論,以羅蘭·穆尼耶為首的學者認為,附庸關系是一種以忠誠和信任為基礎的情感紐帶,具有長久性,強調附庸對附庸主的服從與奉獻。
? ? ? ? 穆尼耶曾寫道:“近代法國附庸關系是依靠人與人之間的忠誠來維系的,附庸將自己的一切都交給附庸主,追隨他,擁護他,為他而死; 作為交換,附庸主為附庸提供衣食住行,信任他,保護他,為他提供晉升的機會”。
? ? ? ? 可見,附庸關系是兩個不同地位的人自愿締結的縱向聯(lián)盟,是一種人身和情感上的托付,牢固性強,持續(xù)時間也較久。然而拉塞爾·梅耶等學者則認為近代早期的附庸關系是以個人或家族利益為基礎的人際關系網(wǎng),其締結動因主要是利益的相互滿足,所以并非那么牢固與持久。
? ? ? ? 由此,本文將以近代早期法國貴族附庸關系為考察對象,重點探討其構建方式、維系途徑以及在近代早期法國兩次大動亂———宗教戰(zhàn)爭和投石黨運動中,影響附庸關系牢固性的因素。

? ? ? ? ? ? ? ? ? ? ? ? ? 正文

? ? ? ? 中世紀晚期近代早期歐洲封建制度逐步瓦解,以土地為基礎的封君—封臣式附庸關系也趨于破裂,在這樣一個過渡時期,上層社會內部的人身依附關系需要一個新的基礎來相互維持,由此貴族階層又退回到羅馬帝國時期傳統(tǒng)的以親族和血緣方式來締結附庸關系。一般情況下,家族中等級較高的貴族出于責任感與同情心,都會接受地位較低的親族作為附庸,為他們提供資助和保護; 同時,由于家族內部便于了解其為人、能力和名聲,所以地位較高的貴族也更容易接納親族成員為附庸或心腹,以此在社會中積聚力量。近代早期法國貴族階層中,通過親族、血緣關系構建的附庸網(wǎng)絡非常普遍,這也是貴族們號召地方勢力與中央王權相對抗的重要籌碼。
? ? ? ? 在貴族附庸關系的構建中,父系親族關系最為普遍,家族成員首先會從父親那里尋求現(xiàn)有的附庸關系。1565 年,皇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任命讓·德·埃布拉爾為王弟———安茹公爵的家庭教師和內務總管。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埃布拉爾就先后安排他的兩個兒子———亨利和阿爾芒進入安茹公爵的府邸,并謀得了內侍職位。
? ? ? ? 其次,家族成員也可以從叔伯輩那里獲得重要的附庸關系,如波爾多大主教亨利·德·貝蒂納為他的兩個侄子謀得了皮伊和拉翁地區(qū)的主教職務。
? ? ? ? 第三,在近代早期貴族附庸網(wǎng)絡中,兄弟也能為家族成員提供一些有益的附庸關系。1575 年米勒·馬里翁成為朗格多克行政長官———蒙莫朗西公爵三世的秘書后,推薦自己的兄弟西蒙成為公爵的巴黎事務顧問。
? ? ? ? 這是附庸關系中的常見現(xiàn)象,家族中長兄獲得職位后,通常會扶植其他兄弟,幫助他們謀取相關職務,提高社會地位,是附庸網(wǎng)絡中非常重要的渠道??梢?,在近代早期法國貴族中通過父系親族關系而構建的附庸網(wǎng)絡十分普遍,由此形成了以家族勢力為中心的強大關系網(wǎng),以鞏固貴族的世襲特權和家族地位。
? ? ? ? 同樣,在貴族附庸關系的構建中,母系親族關系也具有相當?shù)挠绊懥?,如朗格維爾公爵,亨利二世·德·奧爾良于1619至1662 年間擔任諾曼底地區(qū)的行政長官,在任期間他最信任的 23 位省區(qū)附庸中,有14 位 (將近61%) 都是通過母系親族而形成的附庸關系,可以看出母系親族在附庸網(wǎng)絡中的作用與父系親族同樣重要。
? ? ? ? 同時,近代早期法國貴族婦女也掌握著豐富的附庸網(wǎng)絡資源,為家族地位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許多等級較低的貴族就是通過母系親族附庸網(wǎng)絡獲得晉升機會的。如瑪格麗特·德·塞爾維通過波旁家族家庭女教師的職務,幫助她的兄弟、子女和侄子們都在宮廷里獲得了要職。
? ? ? ? 尋求遠親附庸關系也是較低等級貴族提升地位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果父系、母系的近親都沒有可以依靠的附庸關系,則必須將目光投向遠親。在貴族附庸關系的構建中,親族關系尤為重要,無論近親還是遠親,都是可以利用的政治資源。16 世紀利暮贊地區(qū)的安東尼·德·諾瓦耶 就是通過遠親關系成為蒂雷納子爵的附庸,從而在 1530 年,安東尼跟隨蒂雷納子爵去西班牙協(xié)商法王與查理五世的妹妹締結婚約事宜時,獲得了國王的信賴而成為寵臣,使諾瓦耶家族的地位和財產(chǎn)都得到迅速提升。
? ? ? ? 由此,近代早期法國貴族附庸關系主要是以血緣、親族而形成的人際關系網(wǎng),是貴族獲取政治資源、提高社會地位的最佳途徑,也為較低等級的貴族提供了向上爬的 “梯子”。而維系貴族附庸關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聯(lián)姻,婚姻不僅能保障原有附庸關系的穩(wěn)定,還能拓展新的附庸關系,貴族階層也常常利用婚姻來擴充社會關系,將他們的政治經(jīng)濟利益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附庸關系網(wǎng)絡。如在巴黎財政官員中,有 6 個家族之間都存在著聯(lián)姻關系,他們共同掌控著 17 世紀早期幾乎整個法國的鹽稅。
? ? ? ? 1614——1632 年,蒙莫朗西公爵繼任朗格多克地區(qū)的行政長官,他在省區(qū)統(tǒng)治地位的穩(wěn)固主要是依靠與當?shù)仫@貴聯(lián)姻來維持,他安排妹妹瑪格麗特嫁給朗格多克司法長官———旺塔杜爾公爵,以此保證旺塔杜爾家族掌控的維瓦萊地區(qū)的安定。同時,蒙莫朗西公爵還通過母親的親族與尼姆城的司法長官建立了附庸關系,從而幫他控制下羅納河流域地區(qū)。
? ? ? ? 可以看出婚姻對近代早期貴族附庸關系的重要作用。當然,近代早期法國貴族附庸關系的構建也不僅僅是通過親族和婚姻的方式,還有朋友推薦、或是出于政治目的而締結的附庸關系等。但是相比較起血緣親族和婚姻的構建方式來說,后者目的性更強,較為不穩(wěn)定,持續(xù)時間也較短。所以,在近代早期貴族附庸關系中,血緣親族成為最普遍的構建方式,婚姻聯(lián)盟則是鞏固和強化附庸關系的最佳途徑。附庸關系也為中下層貴族提供了晉升的機會,是他們改善家族經(jīng)濟實力,提升政治地位的有效手段。然而,這種主要以血緣親族締結的貴族附庸關系,它的牢固性有多強,忠誠度又有多高呢?
? ? ? ? ? ? ? ? ? ●胡格諾戰(zhàn)爭●
? ? ? ? 16 世紀中期,在加爾文的影響下,法國胡格諾教派的勢力逐漸壯大,與天主教派之間的摩擦也不斷升級。1562 年 3 月的 “瓦西鎮(zhèn)屠殺案”成為新、舊教派全面對抗的信號,揭開了法國宗教戰(zhàn)爭的序幕。
? ? ? ? 在宗教戰(zhàn)爭期間,新、舊教派貴族的附庸勢力迅速分成了兩大陣營,直接影響著戰(zhàn)爭發(fā)展的進程。宗教戰(zhàn)爭時期,貴族附庸關系的牢固性反映出天主教與新教戰(zhàn)線內部是否團結和穩(wěn)定,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雙方力量的對比,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政治作用。
? ? ? ? 在省區(qū)范圍內,宗教戰(zhàn)爭的爆發(fā)與擴展主要體現(xiàn)在地方大貴族的宗教信仰和附庸關系的忠誠與牢固程度上。在普洛旺斯地區(qū),蓬特福家族 的勢力非常龐大,有較強的影響力,該家族至少可分為七支: 卡爾斯家族、弗拉桑家族、比烏家族、巴斯熱家族、斯蘭家族、阿米哈家族和圣·安德烈家族。
? ? ? ? 其中卡爾斯家 族 是 最大的一 支,卡爾斯伯爵讓 · 德 · 蓬特福是普洛旺斯地區(qū)的司法長官,有著廣泛的附庸關系網(wǎng)。
? ? ? ? 1579 年,皇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到??怂钩菚r,曾初步統(tǒng)計過卡爾斯伯爵的附庸數(shù)量,并列出了一份名單,這份名單在 17 世紀中期由某位歷史學家匯編整理了出來匯編整理了出來。
? ? ? ? 他曾這樣描述卡斯伯爵的勢力:“他在普洛旺斯地區(qū)有數(shù)不盡的親戚和朋友,在貴族階層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和權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當時卡爾斯伯爵共有 200 多個附庸,而且大部分是佩劍貴族,主要是通過親族和婚姻建立起來的附庸關系。宗教戰(zhàn)爭爆發(fā)后,卡爾斯伯爵及其家族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戰(zhàn)爭期間他領導著普洛旺斯地區(qū)的貴族為天主教而戰(zhàn),還在當?shù)爻闪⒘颂熘鹘搪?lián)盟,由于卡爾斯家族在當?shù)氐拈L期影響與威望,大部分的省區(qū)貴族附庸都追隨著卡爾斯伯爵,為天主教而戰(zhàn),其中有 20 個家族是卡爾斯伯爵的核心附庸: 格里蘭伯爵、萬侯爵、戈爾德侯爵、卡斯泰蘭侯爵、拉·韋迪埃領主、貝索登領主、圣·馬克領主、圣·雅內領主、莫領主、艾吉耶領主、賽哈斯特領主、巴斯熱領主、卡拉領主、斯蘭領主、弗拉桑領主、比烏領主、阿米哈領主、圣·安德烈領主和瓦茨領主、雷尼耶領主。
? ? ? ? 這些家族都與卡爾斯家族有著親族或聯(lián)姻關系,對卡爾斯伯爵非常忠誠,在宗教戰(zhàn)爭中前仆后繼地追隨著伯爵,甚至派出家族中所有的男性繼承人參戰(zhàn),如巴斯熱家族的讓 - 巴蒂斯特及其幾個兒子都在戰(zhàn)爭中為卡爾斯伯爵犧牲了。
? ? ? ? 同時,在這 20 個家族中,有 11個家族經(jīng)歷了幾代人之后,在 1649 年的福隆德運動中,仍然效忠于卡爾斯家族。
? ? ? ? 由此可見,在宗教戰(zhàn)爭期間,以當?shù)卮筚F族為首的省區(qū)天主教派內部附庸關系是較為穩(wěn)固的,這些附庸關系大部分是由貴族家族間的親族與婚姻關系聯(lián)系起來,且多為佩劍貴族,他們有著較多的共同利益與信仰,因此牢固性與忠誠度較高。
? ? ? ? 同時,在宗教戰(zhàn)爭中,由于天主教是法國的傳統(tǒng)宗教信仰,因此大多數(shù)上層佩劍貴族仍然信奉天主教,他們長期居住在地方省區(qū),在當?shù)刭F族階層中有著較高的威信與地位,維護了當?shù)氐姆€(wěn)定,從而也保持了其附庸關系的牢固性。例如朗格多克地區(qū)的蒙莫朗西公爵,亨利一世·德·蒙莫朗西是當?shù)氐男姓L官,領導力強,有著龐大的附庸關系網(wǎng),享有很高的威望。
? ? ? ? 宗教戰(zhàn)爭期間,在朗格多克地區(qū)雖然也有著較多新教教徒,但他們卻不敢公然反抗蒙莫朗西公爵,由此控制了該省參與宗教戰(zhàn)爭的范圍。1593 年,亨利四世在圣德尼大教堂宣布放棄新教信仰,皈依天主教,成了法國國王,此后便開始逐步撤換省區(qū)行政長官,以確保王權的穩(wěn)固。
? ? ? ? 蒙莫朗西公爵雖然信奉天主教,卻從未加入過 “天主教同盟”的叛亂,同時他還支持亨利四世的王位繼承權,由此亨利四世沒有撤換蒙莫朗西公爵在朗格多克的職務。這樣,蒙莫朗西公爵在當?shù)氐耐偷匚欢紱]有動搖,因此其附庸關系網(wǎng)絡也較為牢靠、穩(wěn)固,較少有附庸放棄原有效忠關系,投靠其他附庸主的情況。
? ? ? ? 可以看出,附庸主在當?shù)赝藕驼螜嗬姆€(wěn)定,也影響著附庸關系的牢固性,政治權利越穩(wěn)固,附庸的范圍與規(guī)模也越大; 反之,則會導致附庸們紛紛投靠其他有權勢的附庸主。
? ? ? ? 而另一方面,宗教戰(zhàn)爭期間新教貴族附庸關系則呈現(xiàn)出與天主教不同的離心狀態(tài)。如法國北方新教勢力的領袖,孔代親王路易·德·波旁,他曾是皮卡第地區(qū)? 的行政長官,但不經(jīng)常居住在當?shù)?。?562年奧爾良戰(zhàn)役中,追隨孔代親王的有 60 多名貴族附庸,卻只有 1/3 來自于皮卡第及其周邊地區(qū),剩下三分之二貴族則主要來自于另外三位新教首領———羅什富科、蘇比斯和沙蒂永的附庸。同時,在孔代親王統(tǒng)領的僅三分之一的皮卡第貴族附庸中,還有好幾位貴族顯要都在宗教戰(zhàn)爭中離開了戰(zhàn)場,放棄與孔代親王的附庸關系。首先放棄戰(zhàn)斗的是莫爾維利耶領主,路易·德·拉努瓦,他對孔代親王向英國求援的行為非常不滿,1562 年 5 月孔代親王派莫爾維利耶領主去攻打魯昂,英軍也一同前往,于是 8 月莫爾維利耶領主就離開了戰(zhàn)場,回到了他在皮卡第的城堡中,在接下來的戰(zhàn)爭進程中,拒絕為孔代親王出兵,不過他也沒有支持天主教派的戰(zhàn)斗。
? ? ? ? 1562 年底,王室出面促成天主教和新教和談的努力被孔代親王拒絕,讓利斯領主弗朗索瓦·德·昂熱得知后非常氣憤,于是他也離開了戰(zhàn)場回到皮卡第,拒不出戰(zhàn)。
? ? ? ? 佩內領主路易·德·阿呂安僅僅追隨孔代親王參加了幾個月的反天主教戰(zhàn)斗; 呂本佩領主安德烈·德·波旁 是波旁家族的旁支,孔代親王的遠親,他也在宗教戰(zhàn)爭中早早離開了戰(zhàn)場;還有塞納伯赫領主讓·德·穆希是皮卡第地區(qū)較為顯赫的胡格諾貴族,當?shù)氐乃痉ㄩL官,而他在宗教戰(zhàn)爭期間卻從未參與過其附庸主,孔代親王領導的新教戰(zhàn)斗,等等。
? ? ? ? 由此可看出,以孔代親王為首的新教陣營內部附庸關系的脆弱和離心趨勢,一方面是因為孔代親王自身未久居于皮卡第省,沒有費心經(jīng)營當?shù)氐母接龟P系,所以導致附庸們的疏離; 另一方面是因為法國還是一個以天主教為主的傳統(tǒng)國家,新教是一股新興的勢力,信仰新教的貴族也只占法國貴族總數(shù)約五分之二左右,有些貴族是出于爭奪政治權利或教會產(chǎn)業(yè)而改宗新教,所以也不愿與主流的天主教徒發(fā)生太大的沖突,如上文提到的讓利斯領主就主張兩個教派和平相處,可見新教勢力中,附庸與附庸主的政見不同則會導致附庸關系的瓦解。
? ? ? ? 在戰(zhàn)爭期間,宗教信仰成為最敏感的問題,一旦涉及天主教和新教教派的爭端,原有的附庸關系就會受到挑戰(zhàn)。1592 年,德波特伯爵的長兄在宗教戰(zhàn)爭中去世,德波特伯爵接替了長兄在普洛旺斯的行政職務和附庸關系。德波特伯爵是一個改宗新教的教徒,他十月份一到任,就開始將信奉天主教的貴族附庸限制在??怂?、阿勒和馬賽城,并在??怂钩窃O防,作為德波特伯爵控制天主教勢力的總部。
? ? ? ? 然而,1594 年亨利四世成為法國國王后,隨即便派遣吉斯公爵到普洛旺斯就任行政長官。于是該省大部分的天主教貴族迅速放棄了原來與德波特伯爵的附庸關系,投靠吉斯公爵,而德波特伯爵最后也于 1596 年向吉斯公爵屈服了。
? ? ? ? 從普洛旺斯天主教貴族的例子可以看出 ,宗教信仰是決定附庸關系牢固程度的核心因素之一,如果附庸與附庸主的信仰不同,附庸則很可能會背叛或放棄原有的附庸關系,而投靠另外的附庸主。
? ? ? ? 由此,對比天主教和新教雙方陣營,天主教的附庸關系較為牢固,其成員主要是古老的佩劍貴族,他們通常整個家族都信奉天主教,因此自然會加強以家族為紐帶的附庸關系。
? ? ? ? 然而新教則不同,他們是從天主教中分離出來的,以宗教信仰來尋求結盟,而不是靠傳統(tǒng)的血緣和婚姻來維系,并且許多貴族改宗新教信仰是因為權利或地產(chǎn)之爭,不完全是為了追求信仰上的解放,所以新教貴族締結的人身依附關系基礎較為薄弱,容易引起紛爭,導致附庸關系的破裂。因此,在這種態(tài)勢下,宗教戰(zhàn)爭期間天主教和新教兩股勢力的對壘,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天主教力量占有優(yōu)勢,總是處于不斷進攻的主動地位,而新教陣營則被迫頑強抵抗,最后亨利四世也不得不改宗信仰天主教,才獲得教俗雙方的認可,成為法國國王,并頒布了 《南特敕令》,結束了長達 36 年的宗教戰(zhàn)爭。同時,戰(zhàn)爭期間貴族附庸關系已經(jīng)開始受到政治勢力、宗教信仰、雙方政見等因素的影響,逐漸趨于松散,貴族間附庸關系的弱化也為后來中央王權的興起提供了有利條件
? ? ? ? ? ? ? ? ??●投石黨之亂●
? ? ? ? 17 世紀中期,在法國爆發(fā)了一場動搖法蘭西王權的政治危機,即所謂投石黨之亂。在這場運動中,附庸關系對貴族們是否參與叛亂有著較強的導向作用,發(fā)揮了重要的影響力。
? ? ? ? 隨著十七世紀上半葉馬扎然不斷強化君主專制,貴族階層的不滿情緒也越來越高漲,法國參與三十年戰(zhàn)爭使財政更加入不敷出,于是 1648年4月,宮廷決定停發(fā)高等法院法官的薪俸四年,遭到巴黎高等法院法官的強烈反對,他們聯(lián)合各地法院,向國王提出政府改革的 27 條建議。奧地利的安娜太后和馬扎然下令逮捕帶頭鬧事的法官,引起了巴黎地區(qū)大規(guī)模的暴動,太后和年幼的路易十四倉皇逃出巴黎。此后,法國各地也相繼發(fā)生動亂,省區(qū)高等法院和大貴族也乘機紛紛起來反對中央王權在地方的行政機構。
? ? ? ? 省區(qū)投石黨之亂的不斷升級也是由于當?shù)馗叩确ㄔ汉椭醒朐诘胤降男姓C構之間長期不和而引起的。以省區(qū)大貴族為主的高等法院對馬扎然政府的中央集權措施早有不滿,巴黎爆發(fā)動亂后,孔代、孔蒂親王和朗格維爾公爵等顯貴密謀推翻馬扎然政府,1650 年1月馬扎然下令逮捕他們,隨即引發(fā)了親王投石黨之亂,這些親王顯貴在省區(qū)的附庸隨即組成軍隊,與政府軍相對峙,特別是在??怂?、普瓦圖和波爾多等地區(qū),都面臨著急迫的軍事威脅??状H王的表兄亨利,查理·德·拉·特雷穆瓦耶就在普瓦圖和昂茹地區(qū)召集了大批的軍隊,支持孔代親王的叛亂。
? ? ? ? 在省區(qū)范圍內,貴族附庸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投石黨之亂的發(fā)展。在朗格多克省,1652 年奧爾良公爵加入了親王顯貴們的叛亂,其附庸們也紛紛反對馬扎然政府,于是朗格多克地區(qū)迅速爆發(fā)了騷亂。
? ? ? ? 在諾曼底地區(qū),魯昂高等法院的首領,布勒泰爾 · 德 · 格雷蒙維爾帶領其附庸投入到投石黨之亂中,排斥馬扎然任命的行政官員的勢力,控制了整個魯昂城,格雷蒙維爾還邀請福隆德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朗格維爾公爵來到該地區(qū)指揮戰(zhàn)斗,反對中央政府。
? ? ? ? 在另一方面,馬扎然的附庸在福隆德運動中則大力支持中央政府,極力維持省區(qū)的穩(wěn)定。如吉耶納地區(qū)的司法長官———圣·呂克侯爵 就一直效忠于馬扎然,并帶領自己的附庸軍隊幫助馬扎然對抗孔代親王的叛亂。
? ? ? ? 香檳地區(qū)的司法長官———維厄維爾是馬扎然的附庸,他在省區(qū)福隆德運動的領袖,孔蒂親王出兵作戰(zhàn)時,極力維護香檳地區(qū)的穩(wěn)定,并阻止孔蒂親王在當?shù)氐母接菇M成軍隊前去支援。
? ? ? ? 1649 年,由于維厄維爾對馬扎然的忠心,被孔蒂親王的附庸所暗殺,兩年后馬扎然追封維厄維爾為公爵。從福隆德運動在省區(qū)的發(fā)展狀況可以看出,馬扎然和叛亂貴族在地方力量上的對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雙方的附庸關系網(wǎng),也直接影響著省區(qū)福隆德運動的進程。在福隆德運動中,有些省區(qū)大貴族是由于家族或自身政治利益原因而帶領其附庸參與叛亂的。
? ? ? ? 如前文談到的普洛旺斯地區(qū)的司法長官卡爾斯伯爵,其家族在當?shù)赜兄鴱V泛的附庸關系網(wǎng),影響力很大。17 世紀中期,繼任的卡爾斯伯爵一直希望成為普羅旺斯省的行政長官,而中央政府卻任命了阿萊伯爵 ,卡爾斯伯爵非常焦躁,但又不能公開表現(xiàn)出來。
? ? ? ? 1649 年 1 月,??怂垢叩确ㄔ罕l(fā)了投石黨之亂,卡爾斯伯爵的部分親族和附庸也參與了叛亂,于是卡爾斯伯爵迅速帶領其他貴族附庸加入到福隆德運動中,要求高等法院在地區(qū)行政體系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擁有更多權利。? ? ? ? ? ? ? ? 而馬賽城的行政長官———安東尼·德·瓦爾貝勒 則對其附庸主馬扎然非常忠誠,他希望依靠馬扎然的勢力將這個職位一直保留在瓦爾貝勒家族。所以當??怂垢叩确ㄔ喊l(fā)生叛亂時,雖然他的兄弟也參與其中,瓦爾貝勒也非常同情高等法院的反抗,還借錢給他們籌集軍隊,但瓦爾貝勒卻從不加入叛亂,并運用自己的附庸關系網(wǎng)維持馬賽城的穩(wěn)定和對王室的忠誠。
? ? ? ? 由此可見,在這樣一個動蕩的年代,血緣親族對附庸關系的影響力逐漸減弱,貴族的政治利益已經(jīng)超過了血緣和婚姻的約束,他們是否參與叛亂的主要動機取決于利益。近代早期貴族附庸關系主要是一種政治上的聯(lián)盟,雖然也強調忠誠與持久,但事實上附庸與附庸主之間常常是互惠的關系,附庸主提供物質資源與保護,附庸則效忠于他,為他服務??梢哉f附庸關系是一種間接的政治權力,附庸主用晉升作為籌碼來獎賞或懲罰附庸,而附庸的效忠如果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也可能脫離原有的附庸關系而另選其主,因此對個人利益的滿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附庸關系的牢固性。如阿爾古伯爵于 1650 年成為諾曼底地區(qū)的行政長官,他想通過馬扎然政府的勢力,長期占據(jù)這個職位,所以在福隆德運動中,阿爾古伯爵一直效忠于馬扎然,極力維護諾曼底地區(qū)的穩(wěn)定,后來阿爾古伯爵不僅如愿以償,而且還得到了阿爾薩斯地區(qū)的行政官職。洛林地區(qū)的費爾泰·塞內克戴元帥也是馬扎然的忠誠附庸代表,馬扎然流亡期間就是在塞內克戴元帥的協(xié)助下,雇用了 6000 名德國雇傭兵護送馬扎然回到巴黎,此后塞內克戴元帥便成為洛林地區(qū)的行政長官。
? ? ? ? 相反,如果對附庸的個人利益處理得不當,將會直接影響到附庸關系的忠誠度,孔代親王附庸的脫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塔瓦納伯爵雅克·德·索爾,是勃艮第地區(qū)的行政長官,孔代親王的附庸。
? ? ? ? 在 1650 年孔代親王被捕期間,曾號召勃艮第貴族共同提出聯(lián)合聲明,要求釋放孔代親王。但是,索爾后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1652 年索爾就放棄了對孔代親王的追隨,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忠誠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反而遭到了懷疑: 1652 年孔代親王要求塔亨特親王 與索爾一起統(tǒng)領勃艮第的軍隊,索爾覺得孔代親王不夠信任他,想收回他對軍隊的統(tǒng)帥權,由此索爾便辭職歸隱。
? ? ? ? 在索爾的回憶錄中還寫道:“比塞·拉比丹伯爵 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離開孔代親王的。”再如普羅瓦斯地區(qū)的圣·馬克男爵和奧佩德男爵 因為孔代親王的權勢與地位而加入到他的附庸網(wǎng)絡中,以獲得財富和晉升的機會,然而隨著孔代親王在福隆德運動中逐漸衰弱下去,圣·馬克和奧佩德男爵迅速脫離了對孔代親王的附庸關系,轉而投向紅衣主教馬扎然。
? ? ? ? 可以看出,附庸個人利益是影響附庸關系牢固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個人利益得不到適當?shù)臐M足就會導致原有附庸關系的破裂,附庸轉而投靠其他附庸主,這種例子在福隆德動亂期間非常普遍,中下層貴族通常會利用附庸關系作為墊腳石,以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梢钥闯觯缙谫F族附庸關系逐漸向利益的相互滿足發(fā)展,由此中央王權也可以利用個人利益來收買附庸的忠心,控制大貴族的勢力。
? ? ? ? 1650 年 1 月,孔代親王加入投石黨之亂,反對以馬扎然為首的中央政權,馬扎然下令逮捕孔代親王,并派遣旺多姆公爵接任孔代在勃艮第行政長官的職務。旺多姆公爵到任后,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財力來收買勃艮第貴族,將當?shù)卮蟛糠衷状H王的附庸都征募到他的麾下,不僅平息了勃艮第的叛亂,還維系了當?shù)馗接箤︸R扎然政府的忠誠。
? ? ? ? 在投石黨之亂中,馬扎然也廣泛運用滿足個人利益的方式,大力爭取貴族附庸的支持,還通過授予官職的方式來招安叛亂大貴族。
? ? ? ? 如投石黨之亂后期,馬扎然將香檳地區(qū)和布里地區(qū)的行政長官職位重新還給孔蒂親王,并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孔蒂; 馬扎然還將諾曼底行政長官的職務保留給朗格維爾公爵,并在朗格維爾公爵死后將該職位仍傳給他的兒子; 同時,馬扎然還花重金召回蒂雷納子爵,并任命他為皇室軍隊的將軍。
? ? ? ? 蒂雷納子爵于 1651 年 12 月從叛亂貴族一方轉為支持馬扎然政府,在 1652年 3 月大敗孔代親王,于是馬扎然又將利暮贊地區(qū)賞賜給蒂雷納,并封他為阿爾布雷公爵??梢?,近代早期貴族附庸關系不再是一種應盡的效忠義務,而是滿足貴族自身利益的手段,其牢固性也大大降低,附庸們的效忠也不再是大貴族威懾王權的保障,王權也能通過官職和利益來收買、籠絡附庸的忠心。
? ? ? ? 由此,在投石黨之亂中,貴族附庸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益因素的影響,其牢固性和穩(wěn)定程度也主要取決于利益的相互滿足,如果附庸主能夠為附庸提供所期待的政治權利、家族地位或個人利益,那么附庸關系的牢固性則會加強; 反之,就會面臨破裂。動亂期間,中央王權的逐步強化、集中也正是利用了貴族附庸關系牢固性的減弱和利益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