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驛站有貍子們關(guān)于生死、眷戀的美好童話,聊《此花亭奇譚》

?? ヽ(??▽?)ノ
曾有那么一瞬,我突然明白了某個男人為何瘋狂迷戀妲己~

【引】
好的作品真的能做到雅俗共賞嗎?這其實是個挺蠢的問題,在不同的維度下,“好”的定義是不同的,可能流量為王的今天,流量甚高的作品,哪怕是“屎尿屁”,在受益方眼中都是好的——流量,就是現(xiàn)金流。
我們不如把概念再做窄一些,清晰一些,評分高的番劇一定會有高播放量嗎?是因為題材不對,讓觀眾敬而遠之?還是因為年代久遠,被觀眾忽略?或者是因為觀影需要會員,讓人只能通過其他途徑觀看?

我會想到《賽馬娘》,制作精美,基于現(xiàn)實故事改編,當代番劇需要的元素都有(什么白毛、獸耳、百合、勵志、熱血、搞笑、和風等),可這部本可以很“熱”的番劇,就是這么“冷”。
它會成為傳奇,當被人念叨時才會讓人怦然心動。

我還會想到這部2017年的《此花亭奇譚》,它沒有“賽馬”這個讓國內(nèi)觀眾缺少代入感的題材,也不用大會員就能觀賞,甚至沒有復(fù)雜的劇情結(jié)構(gòu),只是一話一事,也不過3000萬的播放量。

作為一壇“五年陳”,這“奇譚”有種被人遺忘的既視感。但好酒終究好酒,開蓋之后,香氣撲鼻,讓人迷醉其中,無法自拔。

【舞臺:生與死的交界】
《此花亭奇譚》的故事主要發(fā)生在一個名為【此花亭】的地方,【此花亭】是一座溫泉旅館,日常接待的客人是妖怪、神祇、那個世界的靈、即將前往那個世界的靈和游離于生死之間的靈。而侍女,則是一群貍子——可愛又迷人的(狐貍)獸耳娘。

以這個設(shè)定看,這部番劇完全可以做成鬼魅十足獸耳娘版《地獄少女》。不過,當你沉下心認真看完12集,這其實是一部很討巧的動漫。
它有足夠多的美少女和若有似無的福利,軟妹們的日常搞笑又浪漫,還能雜糅不那么產(chǎn)生疏離感的人生感悟。你會認為它只是一部偏百合的輕松喜劇,冷不丁丟出的劇情轉(zhuǎn)折,讓你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禁不住熱淚盈眶。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常常被用在形容“歐·亨利式的故事”中,《此花亭奇譚》表面上每一話都是精巧的單元劇,深層次看,前后集也有關(guān)聯(lián)(例如女主角柚夏祭夜的迷路,就是由之前拯救的少女指引歸途),尤其是第1話與第12話的劇情,甚至像是“莫比烏斯環(huán)”,糾纏在一起的每一點,都是可以是一切的開始。
這是一部極需要沉下心觀賞的動畫作品,不論是畫面、音樂,還是劇情、深意,都藏著美。有些美,如畫面和音樂,是直觀能感受到的;而如劇情和深意,則是能讓人回味的美,需要一些生活感悟才能觸摸到“寒意深處的暖意”。

這種寒意,是指此世和彼岸之間那些靈魂的迷茫,上文也提到,此花亭所處之處,是陰陽的交匯處。能來到這里的靈魂,縱使是誤入,也必然帶著此生的怨念、不甘、眷戀、悔恨等種種負面情緒。
故事中的人類形象極為典型:有臨終前(或彌留之際)還惦記早夭子女的老婆婆,這個不到15分鐘的主劇情里濃縮了母親對女兒的期待和女兒成長——這承載的是母女親情。

有可以變換任意形象的惡靈,因為她生前“無論怎么改變都不被他人喜歡”(最后選擇了自殺),在女主的“狐靈雞湯”中救贖了自己的心靈,終于可以從容前往彼岸。
有在生活中遭遇各種不如意而選擇輕生的少女,有因為車禍重傷而不愿意回到現(xiàn)世給家人帶來麻煩的中年大叔(這一集其實嵌套了2個故事)。

而暖意,則自然是借【柚】之口表達的人生感悟。
其實即將往生之靈與誤入此界之靈,所需要的都是心結(jié)的化解。此花亭的侍女們所強調(diào)的“客人至上”,本質(zhì)上是對【靈】的尊重,只要努力生活過、追求過的人,都值得被尊重。侍女們所做的,是盡可能彌補這些【靈】曾經(jīng)缺少的那部分。
對于那些偶然至此的生靈,侍女們往往都會規(guī)勸其【回去】。雖然回到人間依舊要面對各種困境和不甘,但“親歷”此花亭的“夢境”,至少能放下執(zhí)念,盡可能圓滿地度過這一生。
從人世而來再回到人世去的客人,與從人世而來就此與人世告別的客人,都要面對一個【中】與【終】。對于每個人而言,遺憾總是有的,就看小主本人是選擇【下放】還是【放下】了。

對于壽命千百年的貍子們而言,人類的一生那么短暫和在此花亭的短暫一夢毫無區(qū)別,很多典籍里也會說“人生如夢”。
雖然我絕不會提倡什么“虛無主義”,但從《此花亭奇譚》(不管是漫畫還是動畫)中,頗能品味出主創(chuàng)團隊一直在暗示“活在當下”,昨日之事不可挽回,明日之事不知是何,把握當下,遠比游離在夢中更有意義——況且,終了之時,還有此花亭以供心靈安息。
于是,當我們再去拆解【此花亭】,便有了此花——彼岸花,此亭——同“?!保瑫和!_^去的亭子,是用來避雨、暫歇之用。此花亭,本就是中轉(zhuǎn)之驛站,擇日,還是要啟程的。

【幻境與故事性】
作為一部觀感尚佳的番劇,光有“狐生雞湯”是遠不足以撐起整個12集豐滿的劇情。
與獨立的單元劇不同,《此花亭奇譚》有不少暗藏的劇情線,這里就牽扯到親情、愛情、個體成長和輪回。
《此花亭奇譚》起初就是連載于百合系雜志,對百合的刻畫能做到齁而不膩,甜而不粘。第一對是【棗】與【蓮】,第二對則是【皋】與【柚】。
這兩對的設(shè)計其實很值得學習,細推之下是有合理性的。

首先是【棗】與【蓮】,由于小時候的心理陰影,【蓮】有著極為不擅長應(yīng)對男人的一面——衍生出的大概是厭惡。棗與蓮邂逅之時,兩人都是坦誠相見,蓮當時遍體鱗傷,是棗給了她足夠的安慰。而【棗】的外型與性格完全是男孩子,有了之前的情感鋪墊,這假小子與嬌羞美少女的感情線多了幾分浪漫。

至于【柚】與【皋】,則有點后輩對前輩的仰慕轉(zhuǎn)化成的愛戀?!?strong>皋】是侍女長指定輔導柚的人,一方面是關(guān)懷,另一方面是指導,對于之前一直沒有接觸到同類的柚來說,親近感濃度之高,是“很符合邏輯的”。
柚作為女主角,必然擁有各種動畫作品中的“強主角光環(huán)”——例如團寵、嘴遁之術(shù)、好運之王等。然而,漫畫家給【柚】添加的buff是,她是幾位侍女(柚、皋、棗、蓮、櫻、桐)中唯一由人類(八百比丘尼)撫養(yǎng)長大的,未到此花亭前,她身邊的沒有同類、僅有人類(漫畫中交待,還遇見過雪女)。這就意味著,【柚】相較于其他看慣了人間生死的貍子們,多了一份純真和“人情味兒”。

主角柚,單純、溫柔、無邪、萌都有其合理性。單純,是因為她對此花亭這個世界知之甚少;溫柔,是因為養(yǎng)育她的八百比丘尼塑造了性格;無邪,是因為她成長的環(huán)境沒有絕對的【惡】;萌,是因為她對比其他貍子年紀尚輕。
有了這些設(shè)定,在有些場合的“超度”、“感化”上,也只有【柚】出面,才最為妥當,有些話,也只有柚這種軟妹說出口,對觀眾情感的刺激和產(chǎn)生的認同感才最為強烈。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里說官配百合僅有兩對,而沒有不少人強調(diào)的【櫻】與【桐】呢?
因為【櫻】與【桐】算是“母子關(guān)系”。根據(jù)漫畫,桐在初入此花亭時,曾受當時的前輩歌女【八重】的照顧與提攜,后來八重因故死去——是的,半仙的貍子也是會死的,漫畫中的說法是以命換命。
櫻是八重的獨女,原本要死的是櫻,而八重是用自己的命換來了櫻的“生”。桐、老板娘等其他貍子承擔了撫養(yǎng)【櫻】的責任。這解釋了為何動畫里的【櫻】有時會扮演“闖禍角色”卻能得到眾人包容的根源,也解釋了為何【桐】與【櫻】之間情感非同一般。

除了【桐】與【櫻】所演繹的親情,還有【皋】與親姐姐的羈絆。皋一直仰慕能當上巫女的姐姐柊(zhōng),柊卻也羨慕什么事兒一學就會的妹妹【皋】。然而,妹妹一直不知道的是,當初父母不讓【柊】去此花亭當侍女,并不是因為姐姐更優(yōu)秀,而是只會唱歌跳舞的姐姐“背不出乘法表”,只好由妹妹去填這個缺。
親情演繹方面,八百比丘尼養(yǎng)育柚的往事也頗為動容。劇中合理的插敘,不僅補全了人物的過往,也讓人物變得更加豐滿立體。

由于【此花亭】接待的客人中還有妖魔鬼怪和神明,如果你恰好熟悉日本神話,也會對劇中的各種彩蛋會心一笑——像食夢貘這個角色的出現(xiàn),其實對劇情推進起到了格外重要的作用。
由此來看,漫畫家本身對日本神話體系有相當深刻的了解,于是,才能以神話為基礎(chǔ)進行的契合故事的改編,有趣又不“魔改”——這就是功力。

【影與映】
出于照顧觀眾(讀者)的考慮,動畫內(nèi)置了大量福利場景,而關(guān)鍵部分則會利用頭發(fā)、月影等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極為巧妙的遮擋(不知道無修版是否有更讓人欲罷不能的畫面)。漫畫中甚至有尺度更大又不失唯美的畫面。這些處理方式與動畫本身的質(zhì)感都達到了統(tǒng)一。
如果仔細品味角色設(shè)計,也會慨嘆主創(chuàng)對觀眾需求的精準理解。比如:貍子這個設(shè)定既符合“靈媒”這個神話中常見的形象,也滿足了如今觀眾對獸耳娘的期待。
這里有必要聊一個或許我們會忽略的概念。為何此花亭的侍女是狐貍?只是因為狐女嬌媚討喜嗎?還真不是。(這段本來想放在后面聊的,想了想還是前置好了)

從第12集動畫中,我們可以獲知,此花亭背后的金主是宇迦之御魂神,即稻荷神,是日本神話中的谷物和食物神,主管豐收。它的主要神使(在動畫中被稱為眷屬)是狐貍,據(jù)說是因為狐貍會捕食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害的生物——老鼠。
第2集動畫中出現(xiàn)的神社原型為伏見稻荷大社,這是京都地區(qū)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它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成百上千座的朱紅色鳥居所構(gòu)成的一條通往稻荷山頂?shù)耐ǖ馈,F(xiàn)在很多旅游愛好者都喜歡去這里玩。
為了緊跟時代需求,這個【伏見稲荷大社】的主網(wǎng)站還提供了多種語言版本以供瀏覽(參考下圖),有對這個神社感興趣的可以抽空仔細瞅瞅,內(nèi)容很豐富。

說回劇情,【柚】與【皋】的感情線的確走的是輕百合,【棗】與【蓮】的感情線卻也好歸類為純·百合——因為全劇和漫畫看下來,【棗】本可以男性形象登場,但因為此花亭有個“全是女侍”的設(shè)定,且【棗】&【蓮】、【柚】&【皋】可以形成風格完全不同的兩對,能豐富劇情,也就這么遞延下來了。

再者,【桐】的設(shè)計是熟女,而【櫻】的設(shè)計是幼女;【皋】的親姐【柊】表面是個正襟危坐的巫女,私下里卻是個大大咧咧且有點逗比的【污女】。至于【柊】身邊的眼鏡娘【菖】,動畫的端莊之外,在漫畫中也會暴露出抖S的傾向——對應(yīng)的還有個抖M的角色。而且,眼鏡娘的設(shè)計,也算是滿足了不少觀眾的XP。
縱使是看起來嚴厲苛刻的老板娘,也有讓人忍不住“噗嗤一笑”的機會。當然,老板娘年輕時也是風華絕代的。

總的來說,只要觀眾能接受此花亭的背景設(shè)定,眾多角色中總有一個能討人歡心,眾多劇情里,也總有一個能戳中你的內(nèi)心。
這里又不免再去想《此花亭奇談》要表達的深意。
首先,是關(guān)于生死。以【桐】為代表的一眾貍子們(不算【柚】),在這座此花亭的百年甚至千年里,人類的生死過于普通且平常,于是,她們泰然面對那些“迷途的”靈魂們。生的大背景是死,而死的存在是讓我們更加珍視當下的生。很多藝術(shù)作品都在強調(diào)“生命的永恒也是一種罪罰”——例如吸血鬼。
只是,蕓蕓眾生面對死依舊很難淡然面對,這是本能。我們需要的從來都不是“不怕死”,而是知曉死亡是必然的結(jié)局之上,“向死而生”。

其次,是關(guān)于存在的意義(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從此花亭所處世界離去的人(其實主要是神、靈),內(nèi)心都是滿足的。此花亭的存在意義是驛站、溫泉旅館,對于劇情中的【人】,此花亭的侍女們是“領(lǐng)路者”,引領(lǐng)他們走完最后一程;對于劇情中的【神】,此花亭的侍女們是“陪伴者”,陪伴神(也有各種妖)來放松放松。
之于屏幕外的你我,此花亭更像是心靈的救贖地。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每天的生活必然是忙忙碌碌,甚至庸庸碌碌的,會留給自己多少機會反省和感悟呢?也許,我們已經(jīng)逐漸失去了停一停想一想的意識了。

關(guān)于這部分(人生哲理),其實是作者(漫畫家)借【柚】之口所傳達的。相較于其他貍子,初來乍到的柚保有了一種必然的純真。于是,她與客人之間在服務(wù)與被服務(wù)的基礎(chǔ)上,多了一重自己對【存在】的追尋。
【柚】是八百比丘尼從雪地里撿來的孤兒,在那個沒有同類的村子里,她的生活圈極為狹窄。因為簡單,于是渴望豐富,她期待有個機會可以解除到更多的人事物,她期待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這種傻乎乎賦予了她呆萌的屬性,也比其他貍子們多了些許更愿意從客人角度關(guān)懷客人的心。她好奇又真誠。于是,她才甘愿當做客人不慎滑倒時的肉墊;于是,她才會說出“我要為客人把星星弄下來”;于是,她才會在織女身邊忍不住唱起歌;于是,也只有她能幾句話就拯救(超度)惡靈。

其實【柚】這種角色設(shè)定在番劇中極為常見,所有這些善解人意(衣)又可愛俏麗的的身影,她們總會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解開局中人的各種心結(jié),釋放了局外人心靈中最好的那一面。
這也就是成年人的世界依舊需要動畫的意義,動畫會用一種可愛的、有趣的、溫暖的、貼心的形式,去提醒你“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為什么要出發(fā)”,去喚醒你沉睡的童心“山的那邊到底有沒有星星落下,不去看看怎么知道呢?”

對了,第12集其實有個讓我很想去思考的對話——
【柚】問——
為了自己而許的的愿望是不行的嗎?(指不能幫忙實現(xiàn))
【(少女期的)老板娘】答
當然了!因為那是能夠(依靠)自己實現(xiàn)的吧。
瞧!又是強調(diào)通過自我努力來完成夢想的小勵志燃點。
這讓我覺得,這部《此花亭奇談》是作家內(nèi)心活動的投射(投影),人物的形象和經(jīng)歷則是作者某個生活階段的具象化。(也就是深意之三,而該部分內(nèi)容其實與后面要聊的內(nèi)容重復(fù)。)

我所知曉的日本女性漫畫家不多,看過其作品的也僅有創(chuàng)作《櫻桃小丸子》的三浦美紀、創(chuàng)作《亂馬1/2》和《犬夜叉》的高橋留美子、創(chuàng)作《鋼之煉金術(shù)師》的荒川弘、創(chuàng)作《水果籃子》的高屋奈月以及創(chuàng)作《聲之形》和《致不滅的你》(最近動畫化后熱度激增)的大今良時。
對比這5位漫畫家的作品風格、立意以及面相,然后咱們再看漫畫家天乃咲哉的面相,似乎是能覺察到一種淡淡的憂傷,或者說是溫婉感。再看《此花亭奇談》的風格、立意,我們應(yīng)該能覺察到這是【一致】的——后面我們會聊到天乃咲哉創(chuàng)作《此花亭奇談》遭遇的曲折。
這里需要分享我認為的兩點內(nèi)容,第一,是天乃咲哉能在《此花亭奇談》暈染出生死、人生、生活的體悟,大概率是經(jīng)歷了許多事兒;第二,正因為有這些經(jīng)歷,再加上自己深受日本傳統(tǒng)審美意識熏陶,才會有《此花亭奇談》這樣的作品。

這里繼續(xù)扯點可能沒用的東西。
日本傳統(tǒng)審美意識,或者說日式傳統(tǒng)審美意識的三基礎(chǔ),分別是——物哀、幽玄、侘寂。(有興趣可以搜大西克禮的一本名為《幽玄·物哀·寂》的書,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版)
說實話,這三個概念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學色彩。我也只能簡單說說自己對這三個概念的理解,“物哀”并不是“哀愁”,而是某一種精神狀態(tài)和微妙的感受力——你甚至可以概括為格物方能致知,“閱讀理解”;“幽玄”指一種幽暗中的美感,這必須要用明做陪襯才有感覺,例如第5話【送走梅雨】中的前后色調(diào)對比;“侘寂”是舍棄復(fù)雜裝飾的平淡簡樸之美——比如最近流行的“性冷淡風”或者極簡主義,又或者是一種沉靜中帶著孤寂的心之境界。

我們其實可以研究下此花亭建筑風格(裝飾風格),作為典型的日式樓閣,庭院本體的靜與美,所對應(yīng)的是花叢隨風的動與荷塘錦鯉的靈。常見的松啊柏啊碎石小徑啊(還有艷麗的彼岸花),都是靜謐中藏著一絲久遠,你說這里很有生活氣息,卻又是三界交匯之地(人間、神界、彼岸)。
在此花亭這個“舞臺”上,哀愁與虛幻交織,矛盾中演繹一種“風花雪月”,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你看,前面我們聊了這么多,也會注意到,這些“人生感悟”、“情感激蕩”、“成長經(jīng)歷”等都是構(gòu)筑在【此花亭】這一個舞臺。小舞臺的弊端在于,人物太少會導致劇情重復(fù),時間長了會難有新鮮感。
在后續(xù)的漫畫中,漫畫家不僅加入了新人物,還設(shè)計了讓【柚】&【皋】離開此花亭,“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這樣,就有了此花亭、神社和“外面的世界”三個獨立又關(guān)聯(lián)的舞臺,可以引入新角色來演繹更多的歡笑與淚水——如果有興趣,就去看看漫畫吧!

【漫畫:花、畫、話】
這里,就忍不住要聊聊原作漫畫與作者本人了。
與當代流行的輕小說爆紅后動畫化不同,《此花亭奇譚》原本是一部很慢熱且“低調(diào)”的漫畫作品。如果你在b站漫畫平臺搜《此花亭奇譚》原著漫畫,會有兩個結(jié)果,分別是《此花亭奇譚 新裝版》和《此花綺譚》,關(guān)于兩者的關(guān)系,可以參考下圖中的科普內(nèi)容。

簡言之,《此花亭奇譚》是早期作品,《此花綺譚》是后來開的連載。
順帶分享個趣事兒,官方漫畫界面關(guān)閉了大評論區(qū),讓人頗感意外——估計是上架后忘了開,由于作品比較冷門,也就不了了之了。而單集的評論區(qū)是開放的,也能稱得上是“怪談”。

至于為什么一部作品會有兩個名字,且有新舊之別。這就要聊聊《此花亭奇譚》背后的故事。
據(jù)知乎用戶【下水道撈魚小分隊】提煉的資料,漫畫家【天乃咲哉】于2009年就開始在百合雜志上連載這些貍子們的故事,但由于出版社合并、當時輕百合市場有限和作品市場反響一般等各種原因,該漫畫連載12期后就擱淺了。
直到2014年,天乃咲哉轉(zhuǎn)投新東家,“《此花亭奇譚》更改為《このはな綺譚》(《此花綺譚》)”,作品得以恢復(fù)連載,之后,才有了2017年【Lerche】的慧眼識珠。

雖然《此花亭奇譚》一度“反響強烈”,終究還是個冷門慢熱番,這似乎也影響了天乃咲哉的創(chuàng)作熱情——這么幾年下來,《此花亭奇譚》更新極慢。同時,更新緩慢的另一個原因恐怕是作者的風格,網(wǎng)絡(luò)上天乃咲哉的資料相對有限(可以去她的推看一看:T.com/amanosakuya),從b站難得的影像資料推測,這位漫畫家也是個心思縝密且內(nèi)斂的女性。

這種縝密,很容易表現(xiàn)在劇情上。同時,還有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就是花。如果我們細心揣測漫畫最早的構(gòu)思,作者是希望以【一年四季】完成階段性的劇情,八百比丘尼帶著柚來到此花亭是春,以除夕夜的冬季故事為終。(不過,由于動畫版對漫畫內(nèi)容做了調(diào)整,12集動畫并沒有嚴格依照四季變化的順序來)
為了與這個細節(jié)相稱,制作方還罕見在12集番劇中加入了5個片尾曲,對應(yīng)5款不同的結(jié)尾——分別對應(yīng)春夏秋冬和大結(jié)局。而ED會隨著季節(jié)和情節(jié)的更換而改變,細節(jié)做到這個程度,不認真聽一聽實在太可惜(關(guān)鍵歌曲與劇情一樣很容易感動人)。
【Lerche】可是真舍得砸錢哪!對應(yīng)的Blu-ray&DVD是4張,也是以春夏秋冬為序。

ED《春ウララ、君ト咲キ夸ル》(第1-3話)
作詞:こだまさおり
作曲:山田高弘
編曲:齋藤真也
歌:此花亭仲居會(柚(CV.大野柚布子)、皋(CV.秦佐和子)、棗(CV.諏訪彩花)、蓮(CV.久保田梨沙)、櫻(CV.加隈亞衣)、桐(CV.沼倉愛美))?
ED《夏咲き戀花火》(第4~6話)
作詞:こだまさおり
作曲:山田高弘
編曲:齋藤真也
歌:棗(CV.諏訪彩花)、蓮(CV.久保田梨沙)
ED《茜空、君舞フ紅葉ノ散歩道》(第7~9話)
作詞:こだまさおり
作曲:山田高弘
編曲:齋藤真也
歌:櫻(CV.加隈亞衣)、桐(CV.沼倉愛美)
ED《雪華煌めく家路にて》(第10~11話)
作詞:こだまさおり
作曲:山田高弘
編曲:齋藤真也
歌:柚(CV.大野柚布子)、皋(CV.秦佐和子)
ED《四時?草の縁》(第12話)
作詞:riya
作曲、編曲:菊地創(chuàng)
歌:柚(CV.大野柚布子)

似乎女性漫畫師很有在細節(jié)上打造出“神跡”的天賦,只是,有些細節(jié)很容易在這個快餐年代被大眾忽略掉。我們可試著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都是貍子原型(類似簡筆畫)的情況下也能一眼識別角色?答案是,利用道具、特征、性格、顏色打出差異化。
有呆毛的肯定是主角【柚】,粉色的有蝴蝶結(jié)的是【蓮】,身旁的自然是【棗】——其實【棗】這個姿勢倒是很男子化,辨識度較高。頭上有符印的是老板娘?!?strong>皋】是那個紫色的,手持煙槍的是【桐】,躲在身后的自然是【櫻】。

以上也可以給我們自己編故事有些許的啟發(fā),為了讓角色性格具有唯一辨識度,需要給角色添加一些“道具”,讓我們自發(fā)意識到“因為ta是這樣的性格才會做出這樣的事兒”,而不是“ta這樣的性格怎么會做出這樣的事兒?”或者,“為什么故事里這兩個人這么像,難以區(qū)分!”

與部分漫畫家喜歡把自己代入作品中一樣,漫畫家天乃咲哉在作品中的形象是個帶著狐貍面具的人,稱為“文豪”。同時,在作品中,她還讓【皋】戴上了狐貍面具——乍一看就像漫畫家本人,不知道天乃咲哉是否有想表達些什么。

如果仔細琢磨,還是能從第8話【臨時的客人】品味出什么的。類似“小時候喜歡看連環(huán)畫”、“就是喜歡自己畫畫”等,總感覺是天乃咲哉的心里話。
同時,劇中這個因為得不到認可(認同)而選擇輕生的女子,有可能就是漫畫家本人的一段心路歷程,也許她本人也曾遭遇過各種孤單、無助,也曾有棄世的念頭(日本社會自殺率還是相當高的)。然而,對畫畫的執(zhí)念成為支撐的信念,幫助她堅強地撐了過來。

這似乎也能從側(cè)面解釋為何《此花亭奇譚》連載中止,天乃咲哉在之后的4年里仍舊堅持不懈地尋找愿意刊載后續(xù)的出版社——4年哪,大家可以捫心自問,如果是你,能抵御1400多個日夜里會出現(xiàn)的各種如意和不如意,依舊滿懷一個憧憬?
天乃咲哉創(chuàng)作《此花亭奇譚》,或許是借“輕百合”這個殼,去塑造了一個自己所向往的世外桃源。漫畫家用簡單的筆畫,設(shè)計了簡單的人物,用簡單的故事,來表現(xiàn)人性中的真善美。同時,用自己創(chuàng)作的人物,向讀者與觀眾分享了自己的往事與心路歷程。

【周邊與源動力】
這部分話題聊的比較遠,即關(guān)于日本漫畫家和動畫制作團隊的【認真】。不過,動漫界的這種【認真】與近乎被妖魔化的【工匠精神】不同,我認為是“生活之上、藝術(shù)之下”——基于生活中可見的內(nèi)容,但又不過分故弄玄虛。

例如,【此花亭】的原型是【金具屋】(日文網(wǎng)站提示具體地址是:長野県下高井郡山),暫時沒找到正面的,姑且用下面這張圖意思意思吧。

動畫中出現(xiàn)好幾次的鳥居走廊,和巫女們就職的神社,原型出自【伏見稲荷大社】(前文也有提及)。

至于動畫中多次出現(xiàn)的花景(尤其是櫻花),有部分是出自【高遠(たかとお)城址公園】。

舉上述這些例子,是想說明,漫畫家是琢磨了很多才呈現(xiàn)給我們所見的內(nèi)容。而有些細節(jié),甚至可以算是彩蛋,需要我們?nèi)グl(fā)掘——例如下圖中這個【金具屋】的圖案也曾在動畫中多次出現(xiàn),不知你是否能想起是哪幾集?

同時,如果我們?nèi)フ依纭度粘!?、《花開伊呂波》、《搖曳露營》等偏生活系的動畫,會注意到主創(chuàng)團隊往往會實地走訪,把實景搬入動畫里,而像《搖曳露營》這樣的作品,背后更是有當?shù)卣厝灭^等提供贊助。

背后的高明之處也很值得我們國內(nèi)業(yè)界學習——主創(chuàng)團隊不必為打造動畫場景過于勞神;由于金主贊助,降低了制作成本;動漫作品的大熱勢必是興起“圣地巡禮”,能直接刺激當?shù)芈糜螛I(yè)和周邊大賣。

再往深一步想,源動力是什么?應(yīng)該就是漫畫家(主創(chuàng)團隊)對本國文化的熱愛,再加上實際收益回報的“刺激”。還有不可或缺的,是旅游資源、文化資源充分開發(fā)、保護的意識。如果沒有這些古老的建筑和沒有過度開發(fā)的自然景觀,漫畫家(主創(chuàng)團隊)也許依舊能依靠想象創(chuàng)作,但刺激靈感的【源】便會少了很多。
畢竟,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們的所展現(xiàn)的,就是他們自己的認知,所見、所思、所想、所得。

對比起來,國內(nèi)文化產(chǎn)業(yè)的創(chuàng)作團隊發(fā)揮空間相對比較窄,不少綜藝節(jié)目的確會找一些有趣的景點做大背景,但以明星為基礎(chǔ)“嘻嘻哈哈”的綜藝,其實與景點應(yīng)該傳達的調(diào)性完全不對。
說個很慚愧的事兒,國內(nèi)不少綜藝節(jié)目(不管是唱歌、跳舞還是真人秀)我都是看不懂的——沒錯,是完全看不懂。唯一的解釋,大概就是我比較笨吧。

【動畫制作】
《此花亭奇譚》的制作方是Lerche,從資料上看,這家公司脫胎于日本老牌動畫制作公司云雀工作室。關(guān)于公司歷史,我著實沒有太多興趣,但不得不承認,老牌動畫公司積累的技術(shù)實力是有目共睹。

這部作品的畫風自然是討喜的,而制作方的用心可見一斑。我已經(jīng)很少見到有動畫公司愿意去畫多姿多彩的背景了。很多場景,隨手一截就是一張壁紙,尤其是那些花兒草兒的。ED甚至一度有裸眼3D的驚人效果。
而且,類似下圖這種日式古風的色彩與紋樣搭配著實讓人眼醉——在2021年的今天,應(yīng)該很少再有動畫公司這么愿意砸成本在這種可能只有1-2秒的靜態(tài)畫面上如此下功夫了吧。

一部動畫想要打動觀眾,真的不能像當代越發(fā)缺少新意和心意的熱血漫那樣空喊口號。能讓觀眾產(chǎn)生共鳴的是到位的情緒渲染,天乃咲哉的漫畫搭了個好底子,而【Lerche】則把各種情緒做到了“動態(tài)化”,讓觀眾慢慢入戲,營造出了“曲罷情甚濃,余音仍繞梁”的錯覺。

由我們相對熟知的由Lerche出品的不少,但我自己看過的僅有如下幾部:
2011年的《幻想嘉年華》,真是一部可以從頭笑到尾的飯后甜點;2017年的《人渣的本愿》,這部番劇的切入點可謂是“超凡脫俗”,而且爭議極大,一度讓我慨嘆“乖乖,還能這么玩,佩服極了”,同時,片頭曲還是96貓演繹,也是個說頭,以后有機會聊聊這部番劇的觀感好了;2015年的《魔物娘的同居日?!?,看這部劇是大概能看出Lerche在尺度方面是如何拿捏分寸的,雖然劇情不怎么樣,但作為打發(fā)時間的番還行。

讓我觀感甚糟的是2部《暗殺教室》;觀感一般但還好有畫面挑大梁的則是2017年的《歡迎來到實力至上主義教室》——動畫動畫,畫面做的好看才是第一位的,劇情只要不是太瞎折騰,其實觀眾還是挺買賬的。

從我這幾年的觀劇體驗看,日本動畫業(yè)的技術(shù)力(畫面、聲優(yōu)、音樂、音效等)未見有衰退的前兆,但作為底核的劇本(故事性)則有令人遺憾的乏味感。從2021年5月的新番列表看,引入國內(nèi)的番劇有近一半都是輕小說改。
輕小說改成的番劇存在的大問題就是輕小說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通常是以“爽文”的套路去寫,這就造成了故事本體少了些許的內(nèi)核——如《此花亭奇譚》這般在傳統(tǒng)輕百合的甜膩治愈外增加一些人生感悟越發(fā)成為番劇界的奢侈品。
我一直覺得日本的“輕小說”與國內(nèi)一度風靡的“網(wǎng)絡(luò)文學”應(yīng)該是同源的。而藝術(shù)作品的風靡本就是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反映。在大眾對這類“爽文”還沒有產(chǎn)生排斥心理前,類似作品一定會大行其道。而《此花亭奇譚》這種作品,更依賴早期的宣發(fā)造勢,否則,未來的生存空間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窄。

【未完的終】
扯點別的吧。(反正這篇內(nèi)容扯一扯肯定要直接上萬字,既然沒什么人看,干脆再多聊一點)
在如今的國內(nèi)環(huán)境下,《此花亭奇譚》作為一部百合香氣如此濃郁的番劇,還能存活,也應(yīng)該是托作品不火的福吧——因為之前有部名為《櫻與抱月》的番已經(jīng)下架了。
說起來,下面這張劇照對應(yīng)的番劇也算是同類經(jīng)典作品了。

同時,原作漫畫在日本肯定不能算高熱度作品,但又算是業(yè)界罕見的瑰寶——在“龍傲天類”輕小說大行其道的今天,《此花亭奇譚》這種借百合走治愈的精致作品,真的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出離感。前文我們也說了,這部動畫(漫畫)能誕生也是一波三折,只差一點就是各種遺憾。

說來也奇怪,當年《此花亭奇譚》幾乎沒什么季前宣傳,對比如今的b站在番劇上架前至少有一個月的推廣期,《此花亭奇譚》有點落落寡歡的意味。平心而論,這樣一部原本在我們國內(nèi)就沒什么聲響,在日本國內(nèi)也算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冷門漫畫,動畫化后沒有大規(guī)模宣發(fā)力量加持,僅靠觀眾口耳相傳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
文藝作品的宣發(fā)很重要,因為一部好作品如果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無人知曉,可能就是版權(quán)方在運作方面不用心。是的,我不認為百合類作品已經(jīng)失去了高光,間接導致《此花亭奇譚》不溫不火——因為主打輕百合的《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已經(jīng)出到第3季了。
此外,前文也提了,漫畫更新其實很慢,說不定哪天就發(fā)停更公告了。

從這些點點滴滴看,其實我們也能比較悲觀地感覺到,《此花亭奇譚》第二季出爐的概率較低。畢竟,這幾年b站購入的新番看,幾乎都是自帶熱度。而《此花亭奇譚》最大的問題自然就是——市場反響不強烈(缺少熱度)。
如果作者更新較快,作品一直有網(wǎng)絡(luò)熱度且有漫畫市場響應(yīng),資方才愿意利用“動畫化”去助推作品銷量???021年的日本,疫情對經(jīng)濟造成的影響巨大,資方很難有動力砸重金去做類似《此花亭奇譚》這種高成本的動畫。

于是,我們才“有幸”看到了《極主夫道》和《青梅竹馬絕對不會輸?shù)膽賽巯矂?/a>》這類肉眼可見的“缺錢番”。另外,正如上文提及的,《賽馬娘 第二季》能出,最核心的是【CY】有錢哪!砸在番劇上的成本,最后都能用游戲氪金款成倍的收回來。大多數(shù)動畫公司可不會這么亂玩的。
能有《此花亭奇譚》一部,已經(jīng)算是幸事了!更為重要的是,它目前是不用大會員就能免費觀賞的啊!比照現(xiàn)在很多番劇都要開會員才能觀賞,這部《此花亭奇譚》真的良心極了。

由此,不免會想到我們自己的漫畫和動畫。
這幾年“國創(chuàng)動畫”(包括電影),在技術(shù)力上的確突飛猛進,像《靈籠》和《天官賜?!返茸髌返某霈F(xiàn),讓我意識到技術(shù)人才的儲備狠足夠;同時,故事呈現(xiàn)力也有大幅提升,我個人是很欣賞《白蛇:緣起》。
只是,我可能要分享一句很不討喜的話,技術(shù)只能助力表現(xiàn)故事,如果沒有一個好劇本打底,“國創(chuàng)振興”是個偽概念。到底是會編故事的人稀缺,還是發(fā)掘會編故事的人稀缺,還是愿意看好故事的人稀缺呢?我時常困惑不已。
而且,《此花亭奇譚》滿屏的都是典型的日式古風,它的源頭呢?是唐宋之風。你也不得不承認日本在文化傳承方面就是做的很精妙,動漫中、影視作品里都是一種概念熏陶。反觀我們自個兒,有那么多豐富的資源(錢、人、物),卻似乎一直都沒合理利用。
捫心自問,我們有幾部動漫作品、影視作品是能真正深挖傳統(tǒng)內(nèi)化底核,既有趣又顯得底蘊深厚的?背后的原因,又是哪些呢?

想不通的事兒,那就不去想了吧~
最后,用這句話來個收尾吧~
愿你,能以一顆溫柔之心面對這個不溫柔的世界,偶爾,也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如果覺得內(nèi)容比較有趣,你還可以通過這些傳送門邂逅更多誘惑喲:? ???
【1】尚書堂——關(guān)于書的品鑒報告
https://member.bilibili.com/platform/text-read-list?id=357273
【2】閑扯兒——陪你聊聊番劇和手游的那些事兒
https://member.bilibili.com/platform/text-read-list?id=97797
【3】崩壞3圣痕故事——游戲里也有歷史與文藝
https://member.bilibili.com/platform/text-read-list?id=66580
【4】崩壞3圣痕故事(視頻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為你讀詩(視頻)——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種花式閑扯兒——總有一款能討你歡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