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季節(jié):演技真牛,邏輯太糙,三條時間線別有用意
看了五集《漫長的季節(jié)》,整體感覺而言,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演技真牛
好的一面,演員們的演技真是牛,包括但不限于范偉、秦昊以及陳明昊,將每一個角色都塑造得活靈活現。傲嬌且正義感十足的王響、花心又自作聰明的龔彪、敬業(yè)兼自我感覺良好的馬德勝,輔以東北特色的臺詞,絕對喜感十足。在嬉笑怒罵之中,展示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下崗浪潮,看似樂在其中,實則苦中作樂罷了。

邏輯太糙
至于不足之處,那便是邏輯太糙了,多少有一些為彰顯角色的個性而犧牲了合理性。譬如說龔彪的出租車遭人套牌,而套牌車輛又肇事逃逸,這種情況只要經過查證,確認肇事車輛并非龔彪的出租車,大抵是不會扣車的。

再比如說,當王響和龔彪找到了套牌車時,居然沒有在第一時間選擇報警,而是試圖自行解決。這件事要是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確實有私下了結的可能性,但此時處于2018年,人們已經學會用法律維護自身的權益了。何況私下了結存在著風險,一旦套牌車的司機狗急跳墻,說不定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對于王響和龔彪而言得不償失。

當然了,劇情如此設定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是為了繼續(xù)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則意在突出王響這個角色的人物個性。雖然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始終覺著自己的能力不一般,既能參與破案,也能飆車圍堵犯罪分子。非常遺憾,稍顯天馬行空了,編劇完全可以設計出更為合理的情節(jié)來推動故事的發(fā)展以及突出角色的人物性格,大可不必為了追求荒誕不羈而一路狂飆。

三條時間線別有用意
除此之外,《漫長的季節(jié)》最不尋常之處便是三條時間線敘事了,分別是王陽與沈墨相識、碎尸案以及二十年后。尤其是王陽與沈墨相識、碎尸案兩條時間線,由于年份相近且時代差異不明顯,導致很多人常常將二者混淆了,繼而看得稀里糊涂。那么問題就來了,《漫長的季節(jié)》為什么不按照正常時間線敘事,非要搞出三條時間線呢?

原因顯而易見,將懸念留到最后,而《漫長的季節(jié)》的終極秘密便是碎尸案的前因后果。按照正常時間線敘事的話,即便刻意隱藏,答案在王陽與沈墨相識這條時間線中也呼之欲出了,那么后半段劇情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了。

加之,《漫長的季節(jié)》的定位是生活懸疑劇,顧名思義,以生活為主、懸疑為輔。假如不用碎尸案來吊著觀眾的胃口,單憑演員的演技和雞毛蒜皮的瑣事去支撐全劇,無論如何也拿不到9分的評價??梢灶A見,隨著故事的推進,《漫長的季節(jié)》的評分大概率會出現下滑,降多降少就看之后的劇情能否hold住了。在個人看來,要是在邏輯方面不進行提升的話,不排除會出現高開低走的局面。畢竟早已有了前車之鑒,《他是誰》剛開播時也是好評如潮,但越往后越不盡人意,除了節(jié)奏拖拖拉拉之外,之前挖的坑也填得丟三落四,從而致使口碑一落千丈。

結語
誠然,此時對于《漫長的季節(jié)》進行評價,尚無法做到全面、客觀。因此期望如秦昊所言,《漫長的季節(jié)》會越看越上頭,至少不要虎頭蛇尾。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