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無疆:利瑪竇為什么被某些人孜孜不倦地包裝成天文學家?
? ? ? ?徐光啟、李之藻等人經(jīng)過長時間有計劃、有組織的精心運作,終于將對天文歷算一竅不通的利瑪竇等耶穌會士包裝成了天文歷算大師。不過,當時的士人并不完全相信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吹噓的所謂“西法”。例如,利瑪竇等人鼓吹的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西法”,明人沈德符就明確指出這原本是淵源流長的中國傳統(tǒng)歷法之一,《萬歷野獲編》:”
惟利西泰談其國每日分為二十四時,每時止四刻,合之僅九十六刻……其國廿四時,即中華十二時也,蓋斟酌于華夷之間而成者。[1]
次年(正統(tǒng)十三年,1448)春,造己巳歷樣,蓋即用其(欽天監(jiān)正彭德清)言頒式天下矣。按十二時,大刻九十六刻,益以二十四小刻,共為百廿刻,然小刻只抵四大刻,故總謂之百刻……今通用歷日中……并不行彭德清所建白也。[2]
? ? ? ?可見,利瑪竇所謂的“西法”,在明朝的正統(tǒng)年間就已經(jīng)制訂過: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分為四刻。只不過因為復雜的政治原因,這種“歷日”沒能正式頒行罷了。其實,這是地道的中國貨,早在西漢年間就曾經(jīng)提出實施過,《漢書·李尋傳》:“
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漏刻以百二十為度。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 ? ? ?又如,梁武帝時期,也曾正式實施過,《隋書·天文志》:
至天監(jiān)六年,武帝以晝夜百刻,分配十二辰,辰得八刻,仍有余分。乃以晝夜為九十六刻,一辰有全刻八焉。
? ? ? ?明朝士大夫們熟讀經(jīng)史,不會不知道這些歷史事實。但是,早在萬歷年間,經(jīng)過徐光啟、李之藻等一干人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吹噓,利瑪竇已成為了名聞士林的天文歷算大師,《萬歷野獲編》:
自利瑪竇入都,號精象數(shù),而士人李之藻等皆授其業(yè),似當令兼領(lǐng)天文。[3]
? ? ? ?終于,徐光啟、李之藻等人找準時機,將耶穌會士們送進了耶穌會士明朝廷的天文臺?!睹魇贰v志》:
崇禎二年五月乙酉朔日食,禮部侍郎徐光啟依西法預推……于是禮部奏開局修改,乃以光啟督修歷法……因舉南京太仆少卿李之藻、西洋人能華民、鄧玉涵。報可。九月癸卯開歷局。三年,玉函卒,又征西洋人湯若望、羅雅谷譯書演算。光啟進本部尚書,仍督修歷法。
?
? ? ? ?自此,耶穌會士們進入并逐步把持了中國的天文臺。直至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耶穌會士們才離開中國。
? ? ? ?在天文歷算方面,徐光啟、李之藻等人為什么如此費盡心機呢?這顯然是一個長期的陰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