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線形態(tài)篇(五)


之前給大家講到過一些整理形態(tài),還有一個也經常會出現在小時圖或者四小時圖中的走勢,也就是縮口的三角形,三角形應該在楔形中算是講到的,就是行情不斷的減小,三角形不斷的縮口,三角形也分為等邊三角形、上升(下降)三角形。

這種算是等邊三角形,整理三角形,如圖,價格在A點走入整理三角形區(qū)間,后與B、C、D、E形成了三角形的價格走勢,成交量也較小,行情在整理之后,不斷的壓縮價格,也說明了多空在爭奪,而后在F位置進行了突破,但是力量不足,成交量并沒有突來的爆發(fā)。
經過F的走勢后,價格向下空頭成交量增加,行情不斷向下移,再突破三角形底邊,成交量驟然上升,一般這種走勢對于后期像那個方向突破都需要真正突破后才能判斷出來。這會證明多頭力量不足,空頭力量占據,有反轉的可能。
這個看過我文章的都應該記得,這些行情反轉也不一定會完全翻轉,但是如果真正突破之后,行情定然還要繼續(xù)走,這個震蕩區(qū)間修復區(qū)間也會成為關鍵的支撐和壓力位置,所以這種震蕩是很有用處,包括行情如果修復已經挺明顯的時候,還可以大概看出后市的破位時間。
再結合布林帶的形勢,其實對于整體的周期還是能看得到關鍵壓力和支撐位,包括我剛才說到周破位周期,不過也可以看到我給出的第一張圖,是有向上破位的情況的,假破位的情況會出現很多,和前期觀點相同,只要成交量在配合,突破如何并不是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