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李玉良院士團隊,重磅Angew.!
通過原子排列來控制催化劑的結構和性能是生產(chǎn)新一代高級催化劑的源泉,其中催化劑在催化反應中的高活性和穩(wěn)定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屬原子的理想排列結構。
基于此,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李玉良院士等人報道了通過石墨炔(GDY)中sp-C與氯(Cl)鍵結合,在3D海膽狀鈀納米顆粒(Pd-UNs/Cl-GDY)中引入富缺陷結構、低配位數(shù)(CN)和拉伸應變,可調(diào)節(jié)Pd納米顆粒中金屬原子的排列,形成特殊的結構。
Pd-UNs/Cl-GDY催化甲醇氧化反應(MOR)時,具有較高的電流密度(363.6 mA cm?2)和質量活性(3.6 A mgPd?1),分別是Pd納米顆粒的12.0倍和10.9倍。此外,Pd-UNs/Cl-GDY催化劑在2000次循環(huán)后仍保持95%的活性。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Pd-UNs/Cl-GDY的高MOR性能。通過Pd-UNs/Cl-GDY中Pd原子的d-投影偏態(tài)密度發(fā)現(xiàn),Pd-UNs/Cl-GDY的d波段中心比Pd-NPs/CC更接近費米能級。 結果表明,Pd-UNs/Cl-GDY中TBs的存在導致Pd的d帶中心有輕微的上移,使d帶中心更加合適。同時,Pd-UNs/Cl-GDY的頂價帶比Pd-NPs/CC更接近費米能級,說明Pd-UNs/Cl-GDY的電導率更高。
此外,通過DFT計算,作者還說明了Pd-UNs/Cl-GDY的MOR和CO反應途徑。DFT計算表明,高能反應途徑的所有步驟都是放熱的。在0.44 V下,Pd-UNs/Cl-GDY對CO的吸附遠弱于Pd-NPs/CC,可能是由于富含缺陷的結構抑制了催化劑的中毒作用。
在0.66 V時,MOR和CO途徑可以同時發(fā)生。具有豐富缺陷結構的Pd-UNs/Cl-GDY比Pd-NPs/CC更容易形成COOH*,有利于從COads轉化為CO2。 結果表明,優(yōu)異的MOR性能可能歸因于在Pd-UNs/Cl-GDY催化劑中引入了富缺陷結構,降低了CN并導致了高拉伸應變,從而調(diào)整了Pd表面上負載的吸附能力,增強了其穩(wěn)定性和抗中毒能力。
Defect Rich Structure Activated 3D Palladium Catalyst for Methanol Oxidation Rea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8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