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歷險記》 譯序

? ? ? ? 瑪麗·羅琦(Mary Roach)生于1959年,是美國科普作家,寫作風格搞怪幽默。我是通過果殼網(wǎng)知道瑪麗·羅琦的,果殼“第六日譯叢”翻譯出版了她的三部作品,分別為《科學碰撞“性”》(Bonk: The Curious Coupling of Science and Sex)、《人類尸體的奇異生活》 (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和 《打包去火星》 (Packing for Mars: The Curious Science of Life in the Void)。作為一個熱愛文科的理科生,我被她文章中的科學知識和講故事的方法同時吸引,讀過這三本書后仍覺意猶未盡。從作者介紹中我知道她至少還有兩部作品,《消化道歷險記》(Gulp: Adventures on the Alimentary Canal)和《見鬼,科學推倒來世》(Spook: Science Tackles the Afterlife),光聽名字就非常吸引人,遺憾的是沒見到有人引進。
? ? ? ? 好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資訊全球共享,我找到了后面這兩本書的英文版。我有個特點,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如果不給別人也看看就渾身難受。所以我立下了一個(對我來說)宏大的志向:我要把這兩本書翻譯成中文。不管最后有多少人看到,只要有一個懷著好奇心的讀者從這里多了解了一些知識,我的目的也達到了。
? ? ? ? 簡單說說我為什么會喜歡瑪麗·羅琦的科普文章。原因有如下三點:
? ? ? ? 首先,夠獵奇。再瀏覽一下瑪麗·羅琦作品的題目,可以看到很多都是咱們?nèi)粘I畋芏徽劦氖?,比如死亡和性?,旣悺ち_琦選擇了這種人人都要經(jīng)歷、人人都會好奇,但人人都不好意思說的事兒,選題上就拿了先手。
? ? ? ? 其次,夠耿直?,旣悺ち_琦行文中充滿了無拘無束的腦洞大開和犀利的吐槽,她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對科學充滿好奇的普通人的身份上,摻和進各種各樣的研究試驗,由此碰撞出很多或?qū)擂巍⒒蛎曰蟮乃查g,引發(fā)笑點。
? ? ? ??第三,夠真誠。書中涉及的研究很多被世俗眼光視為上不得臺面,有些研究人員甚至會受到非議?,旣悺ち_琦沒受這些影響,在她眼里,每個研究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從她的筆觸里你能讀到這些人的求知、勇敢和堅守精神,能感受到這是一群真正有趣的人。
?
? ? ? ??補充說明幾點:我會用休息時間慢慢翻譯,時間跨度可能會很長,但我保證最終一定會完成;注釋在每篇文章底部,原注不再特殊標注,我自己添加的注釋會標上“譯者注”;我并非專業(yè)人士,會有大量漏譯、錯譯和不準確的地方,可以說是“信、達、雅”三不沾,但我會盡最大努力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盡量還原原文的幽默風格;我是個法盲,不知道我這種行為是否會損害別人的利益,如有不妥,請及時告知我刪除。
最后,歡迎讀者發(fā)表看法、參與討論,歡迎糾正錯誤和提出疑問。我將先翻譯《消化道歷險記》(Gulp: Adventures on the Alimentary Canal)。預祝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