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社】二戰(zhàn)德國空軍地面師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Men-at-Arms(MAA)系列第229號:二戰(zhàn)德國空軍地面師(1941-45)-Luftwaffe Field Divisions 1941-45。原作者Kevin Conley Ruffner,繪圖Ron Volstad。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A1:上等兵,空軍警衛(wèi)部隊,俄羅斯,1941年秋
戰(zhàn)爭之初空軍人員通常不參與作戰(zhàn)任務(wù),但在俄國的快速推進造成成百上千的蘇聯(lián)戰(zhàn)斗人員孤立于德軍陣線之后時情況改變了。為了保護交通線,包括空軍航空人員在內(nèi)的所有可以利用的德軍都被迅速組織起來組成應(yīng)急安全部隊。圖中這名上等兵所在的通信部隊負責清理一條重要的后勤支援道路并修理通信線路。最初為飛行員設(shè)計的一款舒適的“飛行上衣”(Fliegerbluse)很快受到納粹空軍各兵種和各級軍人的普遍歡迎。這名航空兵穿老版的缺少側(cè)兜或右胸前納粹空軍飛鷹標志的“飛行上衣”;之后1940年版的義務(wù)役軍人用“飛行上衣”在口袋和徽章設(shè)計上做了改進。沒有佩戴軍銜領(lǐng)章的這名上等兵在左臂上佩戴了軍銜V字章。金棕色的通信部隊兵種色通過肩章的滾邊得到展示。
A2:航空兵列兵,尤赫諾夫(Yukhnov)航空基地,1941年12月
1941年至1942年的那個可怕冬天使得在俄國的納粹空軍人員缺乏足夠的服裝和隱蔽所。尤赫諾夫的飛行部隊的這名士兵正在清理跑道以使受到敵軍威脅的機場能夠滿足飛行行動的需要。像這類空軍的地面人員都劃歸邁因德爾(Meindl)少將指揮,并在蘇軍一旦攻破防線時作為反擊力量來使用。作為與寒冷氣候不相稱的著裝,他穿了一件制式大衣,戴義務(wù)役軍人的軍便帽,它也被稱為飛行帽(Fliegermutze)??哲姷拇笠律弦恢迸宕髦故拒娿暫捅N的領(lǐng)章,只是圖中上翻的領(lǐng)子將它們隱藏起來了。像頭巾這類民用物品是東線德軍普遍使用的;民用服裝的使用幫助改善了德軍后勤系統(tǒng)面對嚴冬的窘境,但相比前線,這種做法在后方受到了官方的阻撓。
A3:輕步兵,納粹空軍第1地面團第3營,納格瓦(nagowa),1942年2月
填裝50毫米口徑輕型迫擊炮的這名炮手穿兩件式的雪地服??梢蕴峁┮欢[蔽功能這種服裝是解決德國冬季偽裝服缺乏問題的一種權(quán)宜之計。陸軍和空軍部隊所穿的這種“雪地服”(Schneeanzuge)包括一件不定型的冬季上衣和一條褲子。為了便于德軍識別敵友,冬季制服兩只袖子上帶有彩色布條,根據(jù)各部隊自己獨立的系統(tǒng)每天更換這些識別條。這名步兵戴涂成白色的M1935式鋼盔以便與雪地服相匹配。這身裝束的偽裝效果有時候會被褲子上的污漬所打破。

B1:二級下士,納粹空軍第4地面團第1營,沃爾霍夫(Volkhov)包圍圈,1942年春
隨著俄國季節(jié)的變換,德國空軍地面部隊缺乏迷彩制服的情況再次出現(xiàn),這一次需要適應(yīng)的是無雪的環(huán)境。這名中士使用Zeltbahn——一種迷彩帳篷片段作為隱蔽和應(yīng)對惡劣天氣的手段。防水棉斜紋布制成的Zeltbahn可以單獨作為雨披或幾個組合起來構(gòu)成一只隱蔽掩體。在這身實用的服裝下面這名士官穿的是“飛行服上衣”,攜帶的武器是MP40沖鋒槍。
B2:通信兵,納粹空軍第1地面團第2營,霍爾姆(Kholm),1942年
1942年初,納粹空軍從傘兵中抽調(diào)大量人員作為骨干去組成最初幾支地面團。在接受新的指派之后,這些經(jīng)歷戰(zhàn)爭洗禮的老兵仍然穿戴著空降兵的制服和徽章。圖中這名通信兵身穿的是“第二版”的裂片式迷彩跳傘服。由于在空中突擊時從頸部到立襠部位完全由扣子扣緊而在地面時腿部位置可以松開,所以這種1941年開始采用的“第二版”外套給予使用者更多的身體上的靈活感。納粹空軍匆忙整合地面團(之后是師)的做法意味著1943年初之前這些部隊沒有自己特有的制服和徽章可供采用。于是,在早期階段,地面團的軍官和士兵身上可見各種不同的空軍兵種裝束的使用。
B3:二級中士,納粹空軍第2地面團第2營,俄羅斯,1942年
分配到一支重裝連的這名Wachtmeister(在其他部隊中相當于二級中士)穿空軍一件式的雜役服。深藍灰色或黑色斜紋布制作的這種雜役服裝備給機械師或其他執(zhí)行對飛機、車輛或武器進行保養(yǎng)任務(wù)的人員;它被納粹空軍地面部隊的高射炮連人員普遍使用。這身服裝僅有的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領(lǐng)子上代表士官的鉸合紋鑲邊以及左袖子單一一條軍銜標。1937年版雜役服左胸前帶有一只口袋從而替代了早期的帶有兩個胸前口袋的版本。

C1:邁因德爾(Meindl)少將,邁因德爾師指揮官,舊魯薩(StarayaRussa,諾夫哥羅德附近一城市,譯者注),1942年夏
邁因德爾1942年在俄國和兩年之后在法國的照片透露出他更鐘愛穿陸軍的5顆紐扣的熱帶野戰(zhàn)常服。這名前山地炮兵保留了一頂不帶雪絨花帽徽的山地帽(Bergmutze)。他在山地帽和熱帶上衣上佩戴納粹空軍制式的軍銜徽章和裝飾物。除了褲子是空軍版的以外,邁因德爾再次穿上了山地靴和綁腿。作為鼓舞士氣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具有實用價值,邁因德爾攜帶了一支MP40沖鋒槍。這名將軍在尤赫諾夫和之后的舊魯薩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力充沛的領(lǐng)導才能對空軍地面部隊起到了鼓舞作用,同時也為他的師及其繼承者空軍第21地面師留下了一份值得自豪的遺產(chǎn)。
C2:少校,邁因德爾師,舊魯薩,1942年夏
邁因德爾師的大多數(shù)軍官先前作為傘兵服役。作為參謀部軍官的這名少校參加了在克里特島的戰(zhàn)役并贏得了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勛章以及傘兵徽章(Fallschirmschutzen-Abzeichen)。他還是獲得過1941年至42年東線冬季戰(zhàn)役獎?wù)拢ū粦蚺暗姆Q為“凍肉嘉獎”)的老兵,該獎?wù)碌木R帶別在二級鐵十字勛章的綬帶之下。黑色負傷章代表這名軍官在與敵軍的戰(zhàn)斗中負過1到2次傷。佩戴在制服上衣左袖口之上的“Kreta”(克里特)字樣的袖帶于1942年10月16日開始授權(quán)供參加過克里特島戰(zhàn)役的陸軍和空軍人員來使用。軍官上衣是帶有5顆紐扣(僅有4顆是外露的)的常服上衣(Tuchrock)。軍官版的領(lǐng)子帶有銀鋁色滾邊,而飛行部隊(傘兵、飛行員和地勤人員)的黃色兵種色也很容易從它上面找到。被稱為“Schirmmutze”的大蓋帽出現(xiàn)在圖中,雖然它通常是保留作為出行服的一部分而不是作為戰(zhàn)斗服裝來使用的。
C3:四等兵,納粹空軍第2地面團第1營,舊魯薩,1942年夏
“飛行上衣”搭配褲子和行軍靴的組合成為1941年至42年間納粹空軍地面部隊主要的服裝組合。這名在前線拿著一份信息向師指揮所作報告的士兵穿戴最普通的空軍著裝。M1935式頭盔套上了一只防止光反射的帆布套子,而飛行帽(Fliegermutze)掖在了腰帶里面。又一次的,我們可以看到了不同兵種色的使用。這名前高射炮兵贏得了高射炮專家章,它被佩戴在左袖口之上。盡管業(yè)務(wù)精通,但這名現(xiàn)在被指派做步兵的四等兵仍然佩戴著他從事先前職務(wù)時所使用的徽章。其軍銜領(lǐng)章——高射炮兵兵種色紅色底面上加三支飛翼圖案的矩形章——展示在“飛行上衣”上。這種飛翼圖案有時候是直接縫在領(lǐng)章上的,有些則是金屬材料制作釘在領(lǐng)章上的。背在士兵身后的毛瑟Kar 98k步槍是納粹空軍地面部隊的基本武器。

D1:中尉,第43輕步兵團第9營,俄羅斯,1943年1月
吸取上一個冬天的教訓,德國部隊在1942年末1943年初為戰(zhàn)斗做了更充足的準備。新成立的納粹空軍地面師得到了包含普通制服和冬裝在內(nèi)的數(shù)量充足的庫存。1942年9月末,第13“飛行軍團”得到許可開始為一直在德國的營地中接受訓練的部隊配備制服、裝備和像冬裝這樣的特殊物品。配備的冬季服裝穿在普通的野戰(zhàn)制服外面,以冬靴為例,它們的寬松尺寸足以讓士兵穿上兩層襪子并塞進碎步或報紙這樣的填充物。在新的鞋子運到俄國之前,指揮官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士兵們休息。為了減少運輸裝備量,各個師只攜帶了最少量的備用服裝庫存,而第13“飛行軍團”嚴厲警告下級部隊禁止他們攜帶非制式服裝(或貴重物品比如戒指、手表、相機和樂器)到前線。新成立各師的每名成員得到以下物品:5件內(nèi)衣、5條內(nèi)褲、1條腰帶、1頂山地帽(M1943式山地帽的先驅(qū))、2頂可松緊的套頭帽、1件大衣(部隊總?cè)藬?shù)的20%)、1件常服上衣(80%的人員)、1件“飛行上衣”、1對毛線手套、1對連指手套(20%的人員)、1條毛圍巾和3條毯子(25%的人員得到了4條毯子)。額外的,戰(zhàn)斗部隊得到了正反兩穿的冬季夾克和褲子以及1頂毛線帽、1雙厚手套、1雙氈靴和1雙護膝。那些執(zhí)行站崗執(zhí)勤或從事后備梯隊工作的士兵們還得到空軍配給的皮帽子、大號大衣和氈靴或麥秸制成的靴子。執(zhí)行偵察任務(wù)的那些部隊還使用了滑雪裝備。同樣的,工兵、摩托車手以及騎馬人員也得到了他們自己的特殊服裝與裝備。圖中這名中尉的穿著有一部分就是在俄國北部新裝備的。
D2:后備軍官下士(fahnenjunker),第43輕步兵團第9營,俄羅斯,1943年2月
這名后備軍官上等兵佩戴上等兵的軍銜章,而領(lǐng)子一圈和肩章底部額外加上了鋁線編紋鑲邊(原文如此)。如果能在戰(zhàn)斗中幸存下來,這名士官在他的連中應(yīng)該可以得到一次野戰(zhàn)晉升的機會。這身制服最重要的元素是兵種色領(lǐng)章和兵種色肩章滾邊。納粹空軍在1943年1月4日采用了一種標志新的地面師的兵種色;供所有人員使用的這種基礎(chǔ)性兵種色為步兵綠色。指派到地面師中的其他兵種,比如說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兵或通信兵佩戴的是帶有他們兵種色(像是紅色、粉色或金棕色)滾邊的步兵綠色領(lǐng)章。這名后備軍官下士是名步兵,因此他佩戴的步兵綠色領(lǐng)章帶有用窄條黑線分割的綠色滾邊。他穿的“飛行上衣”上展示著二級鐵十字勛章的綬帶、東線作戰(zhàn)勛章綬帶和納粹空軍地面作戰(zhàn)章。這里可以看到普遍存在的制式著裝與冬裝的搭配;這名士兵戴厚冬帽,穿藍灰色“飛行上衣”和正反兩穿的冬褲。作為整張圖的結(jié)束,這名人物炫耀著他的那雙麥秸編成的套鞋,只有10%的部隊為執(zhí)行站崗任務(wù)的人員裝備了這種鞋。
D3:輕步兵,第43輕步兵團第9營,俄羅斯,1943年2月
在厚重的積雪中蹣跚前行的這名士兵在基本制服之外穿著全套冬裝。這身冬裝唯一缺少的一件物品是靴子:他穿的只是普通的黑色皮革行軍靴。別有趣味的一點是這名空軍頭戴的這頂并不寬松的白色套頭帽;帶有厚棉毯材料制成的內(nèi)襯的它為頭部和脖頸起到了相當程度的保溫作用。緊緊罩住脖子一圈的這種帽子可以連上一只白色面罩從而為雪地環(huán)境中的頭部和面部提供全面的保護和偽裝。不過這種套頭帽會使使用者視線受限,這在戰(zhàn)斗中是相當致命的缺陷。空軍人員攜帶帶有較小變化的標準陸軍野戰(zhàn)裝備;像水壺帽、飯盒和防毒面具罐這樣的金屬裝備最初被涂成了藍灰色,但后來它們?nèi)跃S持采用陸軍的涂裝。同樣的,戰(zhàn)爭開始時空軍的棕色皮制裝備之后變成了黑色。整個戰(zhàn)爭中都可以看到金屬和皮革裝備的這種變化。不過納粹空軍特有的義務(wù)役軍人用腰帶扣得到了保留。

E1:二級下士,第43輕步兵團第3營,俄羅斯,1943年
這名空軍第21地面師的二級下士正讀著家信抽著煙斗享受著他的休息時光。在俄國的德軍喜歡用雕刻精美的煙斗和手杖(也就是所謂的“Wolchowstock”)的方式來消磨他們的閑暇時光。然而,他身后的牌子提醒路人注意:如果你還想回家請在偽裝墻后邊走。他穿的地面師人員標準制服增加了最新元素——1943年版通用野戰(zhàn)帽(Einheitsfeldmutze)。因其舒適而多功能的特征,在軍官和士兵之間,這種野戰(zhàn)帽很快取代了大多數(shù)其他種類的帽子。以早期的山地帽(Bergmutze)和熱帶野戰(zhàn)帽為基礎(chǔ)設(shè)計的這種空軍版帽子的兩側(cè)下拉帽耳通過一顆紐扣在帽子正前方帽舌之上的位置扣緊。納粹空軍的國家飛鷹徽章和國家圓帽章也展示在帽子前端。他沒有佩戴領(lǐng)章,士官的軍銜只通過肩章來表示。肩章上代表士官的鋁色編紋鑲邊之外一圈是兵種色——也就是代表通信兵的金棕色——的滾邊。作為在俄國艱難服役的一名老兵,這名二級下士贏得了二級鐵十字勛章和東線作戰(zhàn)獎?wù)?,它們的綬帶都別在紐扣孔上,同時,很有趣的,鐵十字勛章的略章別在他的胸前。
E2:少尉,第6炮兵團,維帖布斯克(Vitebsk,位于白俄羅斯東北部,譯者注),1943年
這名炮兵少尉在他的連的陣地前做瞭望。作為避免因軍官身份而成為靶子而降低可識別度的努力,他沒有在領(lǐng)子上佩戴軍銜徽章并且遮蓋住了肩章。制服上僅有的可見裝飾是“飛行上衣”領(lǐng)子上的鋁色滾邊。他頭戴一頂帶有陸軍制式迷彩套子的M1943式鋼盔。盡管做了這些預防措施,但這名少尉還是堅持展示了他的空軍高射炮作戰(zhàn)徽章以及陸軍的步兵突擊章??哲姷母呱渑谡略O(shè)立于1941年獎勵給累積摧毀敵機達到某一數(shù)量的防空部隊的個人。這一徽章也獎給具有勇敢和卓越表現(xiàn)的高射炮兵。像這名軍官一樣,該部隊有超過50%的炮兵連的指揮官獲得過這一獎?wù)?。步兵突擊章是獎給在不同的三個日子參加三次對敵突擊作戰(zhàn)的步兵部隊成員的;非機械化部隊人員得到這種獎?wù)碌你y質(zhì)版,摩托化步兵和裝甲擲彈兵得到的是銅質(zhì)版本。最初在高射炮部隊,后來志愿作為一名步兵軍官在1942年初服役于納粹空軍地面團的這名軍官同時也獲得了陸軍的步兵突擊章。在空軍地面師的組織下,這名少尉在當年晚些時候轉(zhuǎn)入炮兵團。他將歸還陸軍的獎?wù)乱詢稉Q成1942年春設(shè)立的納粹空軍的地面戰(zhàn)斗徽章,當然他也不一定會這么做。注意這名軍官使用的是義務(wù)役軍人用腰帶和腰帶扣。
E3:炮兵,第6炮兵團,維帖布斯克,1943年
這名為瞭望員做校正記錄的義務(wù)役軍人戴M1943式野戰(zhàn)帽,穿鼠灰色版本的正反兩穿冬季制服,也就是帶有額外加厚的保暖設(shè)計的雙排扣夾克以及褲子。兩只袖子各有一顆紐扣來固定彩色標識帶。空軍和陸軍的這種正反兩穿冬裝的式樣相同。這名炮兵僅能通過他的野戰(zhàn)帽和腰帶扣來表明他是一名納粹空軍的成員。他攜帶一支MP40沖鋒槍的原因是前方瞭望員需要經(jīng)??焖僖苿?,那么裝備的輕便性往往就決定了生死。

F1:一級中士,第5炮兵團,克里米亞,1943年
這是空軍第5地面師裝甲殲擊車乘員在制服穿著和徽章佩戴上一個有趣且少見的例子。正在檢查一輛運抵南俄的第5炮兵團第3營的三號突擊炮的這名一級中士在“飛行上衣”外面穿著新裝備的納粹空軍版迷彩外套。這種長下擺服裝是特別為空軍地面師設(shè)計的,也成為他們最具標志性的服裝。這種5個紐扣的外套胸前配或不配飛鷹徽章。軍銜肩章釘在外套上但也可以不佩戴。外套有“裂片式”迷彩和“水紋”迷彩兩個版本,雖然包括這名士官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人選擇前者。作為這獨一無二外套的補充,這名中士的“飛行上衣”領(lǐng)子上加上了銀色的鉸合紋鑲邊以替代通常的軍銜徽章,另外他還在上衣兩個領(lǐng)角佩戴裝甲殲擊部隊的骷髏頭徽章。他的軍銜通過肩章得到體現(xiàn),肩章上出現(xiàn)的粉紅色兵種色代表了裝甲殲擊部隊。
F2:列兵,納粹空軍第22地面師,格羅斯堡(Grossborn),1943年
這名新兵一開始在1943年年初被派到了第22地面師位于格羅斯堡的訓練營。在納粹空軍決定不再編成這個師之后其大多數(shù)接受訓練的人員被重新編入第21地面師或被委派其他任務(wù)。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名新兵正在接受基礎(chǔ)射擊術(shù)的指導。他戴左側(cè)面裝飾納粹空軍飛鷹徽章的M1935式鋼盔。在“zeltbahn式”迷彩服斗篷之下的制服是“操練服”(drillichanzug),這種粗斜紋棉制服通常提供給新兵在訓練、保養(yǎng)作業(yè)和做雜役時穿著。1942年末,在地面師第一次被組織起來之后,為了保留為實際的野戰(zhàn)行動而準備的常服庫存,第13“飛行軍團”規(guī)定所有接受訓練的新兵穿這種粗斜紋棉制服??哲姼咭患壍乃玖畈縿t要求上交這種白色斜紋棉服并代以橄欖綠色的同類服裝:納粹空軍地面師新兵訓練的照片顯示這一要求并未得到貫徹。出于經(jīng)濟因素,空軍在1941年以后開始采用短靴和護踝去替代行軍靴。一些情況下納粹空軍的部隊得到了藍灰色的帆布護踝,而其他人得到的是陸軍制式的茶色或灰色護踝。
F3:二級中士,第37輕步兵團第1營,卑爾根,1943年
在空軍第19地面師移師西歐之前,這名士官正在督導步槍射擊訓練。作為一名空軍“莫斯科”教導步兵團的老兵,他參加過在俄國的戰(zhàn)斗并于1943年回到德國成為新成立師的一名骨干。他穿保留著軍銜領(lǐng)章的納粹空軍標準上衣;空軍于1942年10月禁止義務(wù)役軍人與士官以及1943年春天禁止軍官們沿襲這一做法。飛行部隊的兵種色展現(xiàn)在領(lǐng)章上——教導步兵團最初只是構(gòu)想作為一支采用步兵戰(zhàn)術(shù)和空地支援戰(zhàn)術(shù)的實驗性空軍部隊。有經(jīng)驗的士官的缺乏被證明是許多地面部隊的一處危險的短板,即便在1943年秋天陸軍設(shè)法控制這些師之后情況也沒有改善。

G1:施莫普夫(Schimpf)少將,納粹空軍第21地面師指揮官,1943年10月
這里展示的是1943年秋空軍地面師調(diào)配給陸軍之后復職不久的少將施莫普夫的形象。很有意思的是他的服裝綜合了多種制服元素。特別是空軍版的斗篷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在野戰(zhàn)中就非常少見了;這位第21地面師的指揮官穿的是頂部帶有金鷹圖案掛扣的藍灰色布面斗篷。斗篷的領(lǐng)子上缺少按規(guī)定將官應(yīng)該有的白色滾邊,同時也不確定左袖子上臂位置是否有金線手繡的巨大鷹徽。他的大衣也缺乏白色領(lǐng)章,但領(lǐng)子帶有滾邊。按照納粹空軍的規(guī)章,大衣的領(lǐng)子上是不顯示軍銜的,軍銜章只展示在肩章上。受歡迎的M1943式野戰(zhàn)帽被從列兵到少將在內(nèi)的各級軍人們所使用。施莫普夫戴的野戰(zhàn)帽上帽頂帶有代表將官的金色滾邊。
G2:炮兵,第22炮兵團第2營,雅典,1943年8月
對于納粹空軍地面師的人員來說在希臘服役算得上是最好的選擇了。戰(zhàn)爭早期第11地面師作為占領(lǐng)部隊在巴爾干地區(qū)服役,他們的作戰(zhàn)風險是最小的。大多數(shù)士兵將他們的時間花在了看守鐵路線、在鄉(xiāng)下地區(qū)巡邏和參加難以讓人興奮的零星戰(zhàn)斗上面。圖中這名炮兵的崗位是保證他的團的軍火補給站的安全以免受隱秘行動的破壞。穿戴著空軍的熱帶版制服和頭盔的他呈現(xiàn)一種獨特的形象。部隊中30%的人員裝備了熱帶頭盔,但它的蠢笨讓大多數(shù)選擇丟棄它。圖中人物所穿的熱帶制服包括帶有5顆紐扣和4個口袋的黃茶色開領(lǐng)上衣和茶色襯衫及領(lǐng)帶。領(lǐng)子上通常不佩戴徽章,但空軍的飛行徽章展示在胸前。軍銜徽章僅限于通過肩章展示,而對于義務(wù)役軍人,軍銜則展示在左臂的V字形臂章上。大腿左上部帶有一只巨大口袋的寬松褲子,其褲腳掖在短靴和護踝中,而護踝后來被譏諷為“撤退”護踝。
G3:騎兵列兵,第40輕步兵團第1營,意大利盧卡(Lucca),1944年9月
第19地面師(空軍)在1944年按陸軍要求轉(zhuǎn)成了一支自行車部隊。這些團保留了他們的步兵標志物,而陸軍在給各連和各營裝備自行車的同時給予他們騎兵的榮譽和傳統(tǒng);這些做法意味著各個營的身份轉(zhuǎn)變?yōu)椤膀T兵中隊”,軍銜稱謂則變得騎兵化,比如上尉改稱騎兵上尉(Rittmeister),列兵改稱騎兵列兵(Reiter)。同時該師也得到了大量兵員補充,但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老弱殘兵并且配備著自行車上戰(zhàn)場。
這名騎兵擁有的制服和徽章算是上限了。在陸軍接管了空軍地面師的后勤補給之后,物資供應(yīng)管道也隨之改變??哲娙藛T通常的著裝元素,比如“飛行上衣”,開始變得難以獲得,取而代之的是陸軍的服裝。這名士兵穿新的陸軍M1943式常服上衣,這是早期的M1936式的經(jīng)濟型版本。領(lǐng)子上佩戴的是陸軍的徽章,并且很有趣的騎兵的黃色兵種色也出現(xiàn)在上面——第20地面師(空軍)的“騎兵”人員在1944年7月初得到了陸軍的許可可以享有這一特權(quán)。盡管穿著M1943式常服上衣和陸軍的迷彩褲,但從M1943式野戰(zhàn)帽和空軍地面戰(zhàn)斗章上仍能看出人物與納粹空軍之間的關(guān)系。他的裝備是標準的陸軍制式,其腰帶扣為空軍義務(wù)役軍人用版本。

H1:上尉,第17輕步兵營,法國厄爾河畔帕西(Pacy-sur-Eure),1944年8月
指揮向前進的美軍開火的這名上尉來自于第17地面師(空軍)第17輕步兵營,他是少數(shù)仍留在該師的納粹空軍的軍官之一:諾曼底登陸之前,大部分軍官被抽調(diào)走并由陸軍軍官替代。他穿戴當示納粹空軍軍官的通常制服:M1943式野戰(zhàn)帽、飛行上衣(注意上面佩戴著金質(zhì)德意志十字勛章)、藍灰色褲子、護踝以及短靴。同一條陸軍命令下規(guī)定第20地面師(空軍)使用騎兵的兵種色和名稱,而空軍地面師中保留的兩種輕步兵(Jager和Fusilier)1944年7月開始使用陸軍步兵的兵種色白色以及新的番號。盡管缺少時間去更換這一兵種色,但這名軍官仍設(shè)法得到了帶白色底襯的肩章以符合陸軍的指令。
H2:輕步兵,第17輕步兵營,厄爾河畔帕西(Pacy-sur-Eure),1944年8月
用一挺MG34機槍防守自己陣地的同一個營的這名士兵穿納粹空軍獨一無二的迷彩外套。這種外套是第17地面師(空軍)最初使用的野戰(zhàn)服裝,由于其獨一無二的特征,盟軍情報部門很容易就能識別出這支部隊的身份。該師成員的另一處特征是納粹空軍版的頭盔迷彩網(wǎng)。它在1942年末開始采用,通過一前一后兩只掛鉤固定在頭盔上。戰(zhàn)爭的這一階段,行軍靴仍然被某些空軍人員所使用。
H3:中尉,第14地面師(空軍),挪威,1945年5月
1945年5月第三帝國崩潰之際,面對四面八方的大兵壓境,仍有一支納粹空軍地面師幸存——在憤怒的情緒籠罩下,第14地面師(空軍)未發(fā)一槍一彈便向盟軍投降了。圖中這名受俘前行的師屬炮兵參謀軍官身穿納粹空軍的迷彩外套和普通的空軍制服。戰(zhàn)爭最后階段,迷彩外套已經(jīng)不再專屬于地面師,在勉強維系的各不同單位間服役的空軍人員都穿著它。這名軍官相當滿意于他將大蓋帽(Schirmmutze)箍帽頂?shù)慕饘俳z去掉的做法,這雖然違反規(guī)定,但在空軍軍官中,這種現(xiàn)象實際上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