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勇《制造漢武帝》讀書筆記——要斷章取義
一、作者觀點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對漢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并不可信。
二、相關(guān)史料
??? 春,正月,上行幸東萊,臨大海,欲浮海求神山。群臣諫,上弗聽;而大風(fēng)晦冥,海水沸涌。上留十余日,不得御樓船,乃還。三月,上耕于鉅定。還,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禪石閭,見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來,所以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眾,而無顯功,臣請皆罷斥遣之!”上曰:“大鴻臚言是也。”于是悉罷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對群臣自嘆:“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jié)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
三、作者論證
1.《資治通鑒》記載武帝自責(zé)“所為狂?!倍T斥方士言神仙者,恰好緊接在他“禪石閭”之后,轉(zhuǎn)變過于急遽。
2.武帝親耕的巨定遠在渤海岸邊,與行幸東萊一樣,都是處于其從征和四年初起“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這一特殊旅程內(nèi)。
3.《史記》、《漢書》、《鹽鐵論》等中都見不到與《通鑒》中泰山“罪己”內(nèi)容相同的記載。
4.漢書雖然記載武帝“深陳既往之悔”,但他在輪臺詔中實際講述的“既往”之征伐,只是前此一年之征和三年開陵侯與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的事情,更像是軍事受挫后的策略性調(diào)整,而不是朝廷根本性的大政方針。
5.在《鹽鐵論》中看不到武帝晚年有過大幅度調(diào)整其政治取向使之轉(zhuǎn)而“守文”的跡象,全書述及武帝所謂悔悟改過的舉措,只有停罷輪臺屯田這一件事情。
6.班固將輪臺詔載錄于《西域傳》中,而在《武帝紀(jì)》里對此未著一字,在《武帝紀(jì)》篇末的贊語里亦略無一語提及他在晚年有過罪己悔過的舉措。
7.上引《通鑒》中的相關(guān)紀(jì)事是用《漢武故事》點竄而成,原來這部分故事的主旨是要以漢武帝為鏡鑒,來宣揚若想追求成仙得道,一定要一以貫之,不能半途而廢。
8.《漢武故事》本屬駕神托仙的小說故事,內(nèi)容怪異離奇,實在不宜當(dāng)做紀(jì)事的史料來使用。
9.司馬光撰著《通鑒》,有著明確而強烈的用世意圖,為體現(xiàn)自己的政治觀念刪除減省舊史某些紀(jì)事,甚至采錄了一些根本不該采錄的著述,乃至荒誕不經(jīng)的小說故事。這種做法,其實是隋唐之際特別是北宋仁宗時期以來史學(xué)著述流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新風(fēng)尚。
四、本書其他
關(guān)于《漢武故事》及其原型的腦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