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野犬】迷惘狂犬之死——芥川龍之介角色淺談
排雷:①看標題應該就能猜到,這一篇充斥著對角色的個人理解②本人不是文學類專業(yè)出身,但這一篇文章會有部分對相關(guān)書籍的分析。③芥擔想罵我也請看完再罵。
——所以請做好心理準備。
異能力分析
https://lartinor.lofter.com/post/1e72611d_1cb3eb195
這一篇只有對角色本身的分析
之前有關(guān)文野的都發(fā)在lofter,今天是突發(fā)奇想過來試試水(排版痛苦)

1.《羅生門》
先要闡明一點,現(xiàn)在更普遍(至少我覺得更普遍的)對“羅生門”這個詞的直接感受,可能是“人們?yōu)榱俗约旱睦娑眉傧笳谏w真相”,而這個含義更符合的是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電影,而非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羅生門。
電影羅生門應該算是芥川的《羅生門》與《竹林中》的合體。
被導演用于串聯(lián)各方證詞的家仆與其所在的:尸體堆積著的城門,是《羅生門》小說里的內(nèi)容,而武士之死的案件及各執(zhí)一詞的幾方,均是《竹林中》的故事。結(jié)尾樵夫帶走的嬰兒則是電影改編。
所以各方為了維護自己而只說出殘缺的真相、或是編造假象,這是《竹林中》討論的問題。
與我而言,《羅生門》則是討論善與惡,生與義之間的轉(zhuǎn)換——生命受到威脅,是否能成為一個人行惡事的理由,在死亡面前,是否可以拋棄道德。
但對于文野中的芥川這一角色而言,我覺得他更像羅生門中家仆身上揭露的另一個現(xiàn)象:
普通人大多都無法在惡與善之間僅選擇一者做到極致,但又常常因為外界的刺激突然走向極端。也就是,某種層面上,迷惘的被選擇了道路,因此又很難堅持道路。

2.迷惘(于諸人)
所有人都為了知道正確的生存辦法,而不停地戰(zhàn)斗。
為何而戰(zhàn)?應如何活下去?——誰都不會告訴我們答案。
我們只能迷惘,漫無目的地在水溝奔跑,如同渾身泥濘的迷途野犬一般……
——M36/S02E12中,太宰to鏡花。(為了好看略改動翻譯)
朝霧大大借太宰之口點題,而這種迷惘性并不是僅存在于這件事,也不僅僅是太宰和鏡花之間。
初代鉆石,雙社可以說是最為堅定的,社長踐行正義,森先生為了目的可以利用一切。但在主線之前的故事里,社長曾為自己暗殺者的回憶而自我懷疑,森先生也因為過度的合理性而沒有(人性)人情味。
雙黑,中也加入Mafia,向森先生學習作為領導者,改掉自己為了同伴而一味保護、放縱的行為;太宰因為織田的死而選擇投身光明,但也在武偵中慢慢體會“好人”的感覺。
而中島敦,從主線一開始的無措,知曉了院長隱瞞的真相,到逐漸擺脫過去的陰影,放下束縛的去戰(zhàn)斗。
從迷惘到找到自己的目標,慢慢走出迷惘,堅定前行。
這一點是文野中角色普遍存在的成長路線。
不論對錯善惡,他們都在擺脫隨波逐流,而逐漸有了自己行走的目標,找到戰(zhàn)斗的意義。

3.狂犬(于太宰與銀)
很有意思的是,朝霧大大在設定上總是給芥川一個無條件追逐的目標。不管是主線中的“得到太宰先生的認同”還是if線中“找到銀”。
芥川似乎一直都會向目標狂奔,而讓人覺得,他似乎沒有迷惘。
但并不是如此——if線中銀不愿意回到芥川身邊的時候說
你的破壞與Mafia不一樣。Mafia的破壞有目的和合理性,但是你連這些都沒有。你的暴力會破壞一切的事物,會將你愛的人卷入其中,甚至還包括你自己。因為哥哥……
因為哥哥,生下來就是惡人。
即便在野犬中,芥川也是最瘋狂的。
生活賦予他最多的是破壞的經(jīng)驗,而很少給予他柔軟。他對于喜愛之人的表達不是露出肚皮,而是張開獠牙,彰顯自己的武力。
他的戰(zhàn)斗,不是出于守護這樣溫柔的目的。
不論是自己,還是他人。
他把太宰和銀當做自己最重要的目標,但卻沒有想過自己。
芥川從來沒有說過,在他得到太宰的承認后要怎么做,也不知道在帶回銀之后要過怎樣的生活。
他經(jīng)常帶著傷去戰(zhàn)斗,也不在意自己咳血的現(xiàn)狀,他說自己命不久矣,卻是不愿意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太宰失望。
因為疾病,他似乎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悠長未來的人,一直被時間催促著,也因此總是選擇最暴力,破壞力最高,但又最快速的方法。
——他缺乏安全感。
又恰恰,沒有人能給予他安全感,時間也不。
所以芥川不愿意脫下黑外套,執(zhí)著的讓太宰承認他,孤注一擲覺得靠自己的武力就可以帶回銀。
他的迷惘使他失控。
而太宰帶給他的執(zhí)念,銀與他的距離,都是他們能給予的保護與枷鎖,讓這只狂犬不會因為迷惘最終毀滅了自身。
在他選擇長久的道路前,他們代替他選擇。
而在他能鄭重的對待自己前,這層枷鎖都不能取下。

4.死亡(于中島敦)
每對鉆石能互相打磨都自有其道理。芥川和敦也是如此。
敦可以說是太宰為芥川找到的最后一個枷鎖。
他們倆被太宰湊在一起前:
說是懦弱也好,顧慮重重也罷,中島敦很難放下一切去戰(zhàn)斗。
而芥川則正好相反,他太過拼命,最后總是以血換血,而很少留后路。
芥川前期總是說中島敦膽小,但他自己何不懦弱。
敦是因他人而畏懼,芥川則是畏懼面對自己。
只不過敦可以為了拯救而變得強大,芥川卻選擇了自己的死亡。(死亡ing!必然復活?。?/p>
我并不是說,芥川選擇死亡的行為是弱小或者錯誤。
只是,他這么快速地做出選擇,他本身的性格,以及自覺時日無多的認知,占了很大的比重。
英雄赴死,舍生取義,能讓陌生人感慨他的偉大,但卻讓親者痛苦。
赴死之人于被拋下的人來講,總是不負責的。
太宰和銀,大概并不想看見這一幕。

芥川這個角色的魅力,在于他的脆弱與瘋狂,執(zhí)拗與迷惘的對立。但這樣的角色,不是找到適合他的約束,就是走上毀滅(當然芥川應該是第一條。)
嘛,只能說,不愧是師徒吧。

我很欽佩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但如果這個人是我身邊的人,我又會有很多負面情感壓下這種欽佩。
所以我對芥川這個角色,會盡量不去喜愛,畢竟喜愛上這個角色,大概會很辛苦(然后天天想給作者寄刀片吧)
我寫完才想起來,我沒有發(fā)過太宰VS芥川的分析,然后又直接放了我的態(tài)度,應該沒有人喜歡芥川然后討厭太宰吧??
這組師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