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藝術學理論初復試第一師姐考研經(jīng)驗分享
暨南大學藝術學理論初復試第一師姐考研經(jīng)驗分享
伴隨著5月18日的復試結束以及5月19日的擬錄取通知,我的考研經(jīng)歷終于畫上了一個還不錯的句號。結束后,總是覺得可能自己還有一件事情未完成,那就是答應一些學弟學妹的經(jīng)驗貼在我拖延許久之后終于要提上日程了,也不是不愿意寫,只是這漫長的經(jīng)歷就當是一場夢,醒了很久還是很感動(被洗腦的歌~),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太多微妙復雜的心情無從說起,當然也不必說起,那就調(diào)動我記憶庫,談談我的考研經(jīng)歷與心得吧,若是有半分能夠給學弟學妹一些有用的啟示或動力,那也是這些閑言碎語的價值體現(xiàn)了。
說說我的情況:19年畢業(yè)生,本科是福州一所二本學校,文化產(chǎn)業(yè)管理專業(yè),一戰(zhàn)東南大學(985),二戰(zhàn)暨南大學(211),專業(yè)都是藝術學理論。最后以初復試第一的成績成功被暨南大學錄取(目前還是擬錄取,要交材料)。分數(shù)情況:初試總分415分(滿分500),政治83,英語77,專業(yè)一119,專業(yè)二136;復試總分180(滿分200),綜合素質(zhì)91.6,專業(yè)素質(zhì)88.4。
時間的總體準備上,一戰(zhàn)大概是從4月份正式確定考東大的藝術學理論,開始準備,然后一戰(zhàn)因為當時自己的心態(tài)、整體狀態(tài)、以及知識的儲備的客觀原因,以及東大19年的專業(yè)題據(jù)說是另一個專業(yè)的老師出的,不在我的準備范圍(也不在參考書)之內(nèi),所以還是挺遺憾的。一戰(zhàn)結束后,工作了大概半年的時間,2019年10月中旬回到長沙,開始準備二戰(zhàn)。之前一直很猶豫要不要再考,可能還是覺得不甘心或者還是覺得想堅持心中最初的方向,所以做了二戰(zhàn)的決定,因為一戰(zhàn)的失利會覺得自己的目標定的太高,所以決定二戰(zhàn)的時候,我告訴自己要有至少百分之90以上錄取的把握,這樣就會有一個信念感在這里支撐著我到考試結束。所以二戰(zhàn)的時間準備可能就是之前工作空閑時期一些零散的準備以及最后兩個多月的集中準備。雖然大家別看我好像二戰(zhàn)的準備時間不長,但是這是建立在我一戰(zhàn)很努力很認真學習情況下的,所以想要成功上岸,你不是簡簡單單做做計劃,而是要穩(wěn)扎穩(wěn)打,并且能夠清晰自己復習思路,并對自己當前的一個復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把握,自己接下來要在哪一方面查漏補缺。
那再說說確定目標院校,一戰(zhàn)的時候大家都是這樣,初生牛犢不怕虎,就算怕虎,也想沖一沖,會往更高的目標報,當時在選報學校的時候,我詢問我老師的建議時,老師直接說,你去考北大,當時我還被嚇了一跳,我覺得我沒有那個實力和勇氣。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志存高遠肯定是好的,因為至少你不會后悔和留有遺憾,畢竟大部分人考研也不僅僅是為了混個研究生學歷,而是想多學習一些東西不是嗎?所以最后我自己決定的是東南大學,因為城市喜歡,因為是985,因為東南大學的藝術學理論排名第一。但是結果并不如意,我后來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確是自己水平能力不夠,還達不到東大的門檻,畢竟能考上東大的,不僅專業(yè)課要強,公共課也非常強,而專業(yè)課是要建立在你多閱讀多積累多思考的一個基礎之上的。當然每個學??荚嚩际沁@樣,但是為什么題目會有區(qū)別呢,因為專業(yè)越好的學校,它對專業(yè)領域的研究是更深的,所以它需要的學生也是有更深底蘊的,這樣導師在帶學生做論文時,才會讓彼此的思路思想達到同一水平線。
二戰(zhàn)在確定暨大前,我也考慮了深圳大學,但考完結果出來后,可能也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畢竟我這一年深大壓分比較嚴重,競爭也大,就專業(yè)而言,深圳大學的藝術學理論這個專業(yè)顯然是要比暨大發(fā)展底蘊更深的。考研黨中會流行一句話:考的好不如選的好,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說了這么多,其實無非是想告訴大家,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和你當前水平能力以及你設想你全力以赴努力后的水平相差不大的目標才更容易實現(xiàn)。當然我也不后悔一戰(zhàn)東大,若是回到一戰(zhàn)我還是會考東大,因為我始終相信我和東大的距離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遠,哈哈~
關于暨南大學,首先我很開心和各位學弟學妹有這個緣分,有共同理想的彼岸,暨南大學是211、雙一流,也是華僑第一學府,有一個多元化的文化氛圍,并且地處羊城廣州,各類資源也非常豐富。暨大是綜合性大學,尤其是文經(jīng)管類學科比較強,特別是新傳專業(yè)。暨大于18年開設的首批藝術學理論學碩,因為是第一屆,很多考生也不知道,所以暨大第一屆報名的只有16個人,最后進復試4個,錄取3個,我這一屆是第二屆,報名的人數(shù)還沒出數(shù)據(jù),最后進復試6個,錄取三個(雖然兩年的招生簡章上都是兩個)。從生源來看,報考暨大這個專業(yè)的絕大部分都是藝術生,英語分數(shù)普遍都在4/50分左右。(所以你懂我的意思8)所以總的來說,暨大作為一所綜合實力不錯的學校,考這個學校的藝術學理論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原因如下:1.題目簡單,暨大的初試題目相對來說都比較基礎;2.老師給分也比較慷慨,用心準備用心考完的情況下,不會出現(xiàn)低分的情況;3競爭較小,報名人數(shù)已經(jīng)是同類院校里比較少的了,雖然錄取人數(shù)不多,但是其實大家水平都差不多,關鍵是看誰準備最踏實用心。因此如果你確定報考了,就不要猶猶豫豫了,而是努力的朝著第一名的目標努力沖刺吧,也不要想著錄取人數(shù)這么少而發(fā)怵,只要你初試分數(shù)高,就不怕導師不要你。
最后說一下我?guī)组T科目的準備經(jīng)驗,在考試的四科里,除了兩門公共課以外,藝術學理論主要考藝術學基礎和文藝評論兩門專業(yè)課。
???政治
這門科目在大家看來應該是最容易的一科,我們從初中起就開始學政治,一些文科生高中就把政治背的滾瓜爛熟了,就算大學的什么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沒聽過,大家至少對政治一點就通,一背就會對吧,不然怎么叫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呢?也有很多考研經(jīng)驗會分享到,政治不用準備的太早,很多人最后兩三個月開始準備,也能考個60分。的確沒錯,政治的情況大抵是如此,總分100分值分布中,選擇題50分,大題50分,一般情況下,當年的大題平均分能在30分左右,而只要準備了政治的考生再怎么樣選擇題30分還是能拿到把,所以政治上60分太簡單了。但是我還是認為每個人需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目標有不同的思路。就我個人而言,因為我一戰(zhàn)政治也沒考好,才65分,所以我二戰(zhàn)定的目標分數(shù)是75分,我是7月份開始準備的政治,也算是比較早的一批了,除了我比較喜歡復習政治以外,還和我定的這個目標有關,因為我不想說把專業(yè)課考好就夠了,很多時候公共課也是拉分的關鍵,可以用一句話形容這四門考試科目的關系:專業(yè)課是中心,公共課是兩個基本點。
政治這門學科的主要特點在于知識量很龐雜,它主要分為:馬原、毛中特、史綱、思修、形勢與政策與當代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五大板塊。每個版塊特點又有點區(qū)別,比如馬原最難,需要充分調(diào)動抽象思維去理解,史綱知識點很細碎,要有清楚的區(qū)分和記憶。
我當時的準備主要跟徐濤和肖秀榮兩位老師,也是我最喜歡的兩個老師,特別是濤濤,很有魅力和才華。一戰(zhàn)主要跟的是肖秀榮的知識點精講精練、1000題、肖四肖八和濤濤的強化課(B站上搜就有),二戰(zhàn)就跟濤濤的核心考案和肖秀榮的1000題、肖四肖八,其中輔助各個老師的題目和資料:徐濤的優(yōu)題庫、王吉千題練、風中勁草、王吉的考點背誦、徐濤考研政治必備20題、徐八、還有一些考前其他老師的模擬卷、沖刺卷,就不一一列舉了。
以上我列舉的資料中,主用資料基本上是大部分考生都會選擇的,精講精練和核心考案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一本就夠了,兩本的區(qū)別在于,肖老的會更加詳細,內(nèi)容更多,濤濤的的核心考案會更加精簡,畢竟能與濤濤的網(wǎng)課對應上,這個作為前期的準備,包含了考研政治所有的重點內(nèi)容,是必須要認真過的,我當時估計差不多過了2-3遍;第二階段就開始刷題,政治不在于狂背,因為你背了也會忘,就是去刷題,在刷題中記憶知識點,所以我當時刷了很多題,1000題兩年也差不多刷了6遍,第一遍是檢查你第一個階段過的所有知識還記得多少,第二遍是刷你錯的題,去找你的記憶疏漏點,第三遍是以最快的速度去過一遍題,幫助你再記憶一遍,以及查缺補漏。其他老師的練習題,最多刷兩遍就可以了。等到第三個階段,我主要的核心復習是選擇風中勁草去記憶背誦,每天早上晨讀讀那么幾章,記住一些必考的知識點,以及將之前做題經(jīng)常錯的、反復忘記的題目再反復記憶,,最后還剩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就開始背大題,做模擬卷,訂正錯題,記憶錯題。在做模擬卷的時候就把它當成最后的考試,看自己選擇題能得多少分,再加上如果自己大題只有30分,總分會是多少,這樣會有個更強烈的目標感,算算我的政治83的分數(shù),我記得考完對答案選擇題是43分的樣子,就意味著我的大題拿到了40分~
???英語???????????????????
藝術學理論這個專業(yè)是學碩,因此考的也是比較難的英語一。我一戰(zhàn)英語一60分,二戰(zhàn)77分,總的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進步。英語的準備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因為它是一門語言,意味著就是需要長期的積累。
英語的復習又分為單詞、語法、長難句、閱讀、翻譯、作文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作為基礎。在題型和分值上,完形填空10分,閱讀理解40分,新題型10分,翻譯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所以大家一眼就知道得閱讀理解者得天下,我77分的英語一,當時對了答案,估計閱讀理解錯2個左右。其次是作文,大小作文的分值加起來也僅次于閱讀而已。
我前后準備的資料包括何凱文1575單詞、何凱文長難句、1994-2018的英語一真題,王江濤作文,以及最后張劍、何凱文的考前模擬題;二戰(zhàn)的資料包括戀戀有詞(別問我為啥二戰(zhàn)才用這個,因為我當時覺得這本內(nèi)容太多了,不想背哈哈哈)2008-2019的英語一真題,近十年英語二的真題,何凱文的六套卷。以及關注了何凱文的公眾號每日一句,不過我后來脫粉了,感覺就是一個傳銷頭子....
準備英語,單詞肯定是基礎中的基礎這不用說,只要還沒考試,你的單詞就反復背到考試前,最后時間不多的情況下可以把記得很熟悉的單詞放在一邊,被那些容易忘記或者混淆的單詞;因為英語閱讀中,很多都是長難句,所以在時間充裕的前期準備中,一定要買本長難句的參考書,去研究一下它們的句子構成,熟悉每一個成分,這樣有助于幫助你理解真題閱讀文章的大意,形成較好的語感;之前有學妹問我,準備英語要做多少練習題,其實不用做別的練習題,你能把08年來的真題吃透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最后分數(shù)也不會差到哪里去的,我之所以一戰(zhàn)從94年做起,是因為我閑得慌- -,也想多打點基礎,其實我也不知道有沒有用,因為0幾年的考研英語是發(fā)生改革的,早些年的英語真題后后面的出題風格思路也有很大的變化,所以其實也沒必要做那么多,特別是英語比較薄弱的同學,從08年做之后的就可以了,如果全掌握透了,也可以刷刷近十年的英語二,真題至少刷三遍,詳細怎么做真題的方法就不贅述了,有疑問的同學可以去看專門的英語經(jīng)驗貼。作文也是考研英語的一個大頭,千萬不要最后兩個月才準備,或者買個大幾百的作文模板,大可不必,英語作文是需要積累和練習的。我大概從9月開始就每天背王江濤的作文,當時大概背了40多篇左右,后來都忘了- -,一般來說大作文熟背10篇,小作文熟背10篇就夠了,接下來要做的是分析它們的結構,形成自己的作文模板,然后去找題目自己反復練習,給自己定個計劃,比如幾天一篇這樣,才會讓你的作文越來越有思路和成熟。而對于分值較小的完形填空、翻譯、新題型,在你積累單詞,練習長難句,反復做真題的過程中,這三個部分也是在不斷地強化著的,如果大家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對于這三部分有疑問,也可以找找相關的技巧視頻看看然后擴充自己的思路。
總之,我認為英語是最真槍實彈的一科,因為你沒辦法靠記憶和背誦就能獲得高分,多積累多練習多思考,方能進步。
???731藝術學基礎
作為專業(yè)考試的核心之一,本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對藝術現(xiàn)象、藝術活動和藝術門類的知識積累和理論素養(yǎng)。雖然暨大沒有給這個專業(yè)劃定專門的參考書目,其實從考試大綱和歷屆真題來看,這門學科不難把握。在題型分值分布中,名詞解釋*8,共40分,簡答題*4,共60分,論述題*2,共20分,從難度來看,題目都非常基礎且常規(guī),只要你認真準備并且后面背的差不多,這門科目都能拿個不錯的分數(shù)。
但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它的題量還算比較大的,因此在考場上要把握好時間分布,我在考場上,因為覺得簡答題和論述題都差不多,因此都是當論述題寫的,意思就是,簡答題可能也寫了800字以上,最后導致我有一道簡答題沒時間寫,最后10分鐘趕完的,也寫的亂七八糟的,不過影響也沒多大。
那怎么復習呢,很多學弟學妹也很迷茫,因為沒有參考書,就我而言,我認為最主要準備的兩本復習書,是王宏健的《藝術概論》和彭吉象的《藝術學概論》,作為藝術專業(yè)必備入門的兩本理論書,也當然是藝術學理論必掌握的兩本書,你如果讀了兩遍以上,你會發(fā)現(xiàn),這兩本書的內(nèi)容和暨大給的考綱差不多,當然還會有很多其他的《藝術概論》什么的書,但是大致的內(nèi)容框架很多都大同小異,為什么選擇這兩本,即是因為這兩本權威性最高,也最經(jīng)典,是很多高校藝術學理論考研的指定書名,比如東南大學,那兩本其實也有很多相似的內(nèi)容,為什么要復習兩本,即是因為這兩本書中還有一些沒有重疊的部分可以相互作為補充,彭吉象的內(nèi)容更為淺顯簡單,容易理解,王宏健的內(nèi)容邏輯性更強。
在準備東大時,這兩本書我就看了至少不下三遍,第一遍時可能會很難,因為有些內(nèi)容的確很晦澀,看了之后也不理解,看了就忘了,可能花一個月都看不完兩本,第二遍建立在第一遍還有點印象的基礎上,首先把它的目錄過一遍,最好記下來,知道這本書的思路、目的等,然后再閱讀每一章的時候進行輪廓的梳理,做一個思維導圖,這樣你對每一章的框架至少是大致清晰的,做完兩本書的思維導圖,這兩本書你也會覺得不如剛看時晦澀了,第三遍即帶入你第二遍做的思維導圖去看,去琢磨每一章節(jié)的重點所在,有些同學可能在第一、二遍的時候就形成了自己的筆記,我之前也嘗試過自己做,但是后來覺得如果只是抄書,很浪費時間,并且我的字也不好看,自己寫完根本就不會有耐心看....因此我選擇結合資料、書本以及我自己的思路,將每一章的重點以名詞解釋或者論述的形式打出來,這樣形成我最后背誦的材料,也比較清晰且有效。最后在考場上看到題目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是竊喜的,因為我都背的很熟了,沒有不會的。
所以對于專業(yè)一的復習思路,總結一下,就是先把書讀懂,然后自己形成對書本知識的框架,這是至關重要的,然后根據(jù)框架填充所有重要的知識點,我當時整理完所有的重點后,就反復背,也不知道背了多少遍,就是當你腦海中想起這個知識點,就能巴拉巴拉一大段文字那種,然后后期做模擬,一天默寫幾個,雖然默寫很費時間,但是的確很有效。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即可。那當然,有同學問還要看別的書嗎,我一戰(zhàn)的時候是閱讀過其他書籍例如《美學十五講》、一些美術史、以及藝術學理論的相關論文的,那大家如果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是可以去多做一些這樣的積累的,雖然最后考試不一定會考,但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專業(yè)是什么,怎么樣,以及它的前世今生。
???844文藝評論
專業(yè)二可能是大家最沒復習頭緒的一門科目了,但是大家也不必太慌亂,因為從真題分析來看,這個都不會考的太難,拿第一屆的真題來說,一個考藝術家、一個考藝術作品經(jīng)典化、再考一個文化產(chǎn)業(yè)的中國特色,題目出的也是中規(guī)中矩的。如果大家分析過考綱,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三個題目基本上是對應是三個方向來的,我這一年也是如此,所以你摸清了出題規(guī)律,就有的放矢的去準備即可。例如,第一道題考藝術史,考綱給出解釋是:考察考生具備運用歷史文獻與實證材料,在特定的立場與角度下,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發(fā)展和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思潮、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接受等進行記錄和分析考察,研究藝術的總體發(fā)展脈絡和歷史演變規(guī)律的能力。那藝術史上發(fā)生過的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藝術思潮,你要不要做準備?談到藝術創(chuàng)作,你是不是要清楚藝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即藝術體驗、藝術構思、藝術傳達?藝術接受的過程?其實再說白點,這個第一道題就和專業(yè)一有很強的關系,基本上你專業(yè)一復習好了,這個第一道題也不會跑偏,因為我這一年的第一道題就是考藝術的三大社會功能,是不是送分題?那第二道題你別看考綱說的很抽象,其實你只要看關鍵詞“具體的藝術現(xiàn)象”“具體的藝術門類”等,看到這個“具體的就行了”,所以它要么會出一個具體的作品,比如今年的是一段我沒怎么看懂的文言文,要么就是讓你列舉某一具體的藝術作品做評論,根據(jù)這個方向去準備就可以了。
暨苒德教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允許禁止轉(zhuǎn)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