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以內別再買合資車了,國產車比合資車強多了,你同意嗎?
30W以內你是會選合資車,還是選國產車呢,有朋友跟喵哥發(fā)了這個觀點。
他說現在國產車進步是越來越大,30W以內就不要再考慮合資車了,是不是這樣的呢?喵哥給大家來聊聊我的觀點。
新能源車30W以內推薦國產車
首先這個觀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對于國產車的支持,是越來越大。
而且國產車的進步,也是讓我們有目共睹,但是確實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用車,以及對車子的預期去看。
再加上目前,電車混動和傳統燃油車,在不同的賽道上,合資車跟國產車,它們的差距,已經逐漸地拉開了。
如果你考慮的是新能源車,混動也好,電車也好,30W以內我毫不掩飾的說。
國產車這幾家,比如說比亞迪,埃安即使是造車新勢力,比起合資車。
這一塊在很多方面,都已經有優(yōu)勢甚至超出了。
如果你不考慮充電,只是買一臺油混的話,這一塊像傳統的豐田,它的優(yōu)勢還是比國產車,是要相對明顯一些的。
考慮30W以內的燃油車
如果說你考慮的是燃油車,在30W以內,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分一下梯度。
比如說在20W以上,像日系的三強,凱美瑞,雅閣,天籟,德系的帕薩特,邁騰,美系的君威,凱迪拉克,包括沃爾沃之類的。
在這個區(qū)間,說實話它們比國產車來說,總體的車子的質量也好,包括品牌溢價等等,都會比同級別的國產車,還是稍微有那么一點優(yōu)勢的。
但是在20W以下國產燃油車,其實也已經做得很突出了。
雖然說在20W以下,也有很多比較經典的合資車,像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思域,卡羅拉,寶來。
這一系列的車子,包括軒逸,都在這個區(qū)間銷量也比較大。
而且也經過了市場,長時間的考驗,但是這些車子,它用的技術,包括舒適程度,各方面比起同級別的合資車來說,它這個技術偏老舊,但是它老舊的技術相對穩(wěn)定。
國產燃油車舒適程度更高
咱們國產車在20W以下這個區(qū)間,其實競爭非常激烈的。
整個技術比起這些合資車來說,長時間的穩(wěn)定,可能會稍微差那么一點點。
但是它的軟性配置,舒適程度,電子配置,包括輔助配置,比起同級別的合資車來說,那強得真的不是一點半點了。
所以如果說在這個區(qū)間,個人覺得你要不是說,一臺車子想傳三代,我個人可能會,先去考慮國產車。
國產的幾個大品牌,然后它們的配置更豐富,可能開個四五年,五六年就換車了。
這樣的話,我自己開起來,用起來會更爽一些。
但是同級別的合資車,它的配置確實簡陋很多,所以用起來之后,舒適程度會沒那么好。
總結
所以30W以下,是選擇合資車,還是選擇國產車,我個人認為這個觀點,支持國產沒有錯。
我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國產,也希望國產能夠更多的爭氣吧,甚至能夠突破30W,以后能夠到50W60W,這樣的話,代表咱們國產車,真的起來了,把梯度拉開了。
但是從實在和實用的角度來說,還是要結合自己的用車實際去。
比如說10幾W,你想長時間持有,那么同等條件下,穩(wěn)定還是首選。
你想開得更爽更舒適,那么配置豐富,肯定還是要考慮考慮的。
所以理性去分析,不要一概而論,這是喵哥給大家比較中肯的建議。
好了,30W以下,你是會支持國產車,還是會優(yōu)先考慮合資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