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李昕升】超長篇!40分鐘講透世界第一主糧如何在中國站穩(wěn)腳跟!

??【小麥】??
{前言}為什么最后講小麥?
1.小麥很重要,用來壓軸
2.小麥很難講,故事非常多,條條絮絮非常多
一.小麥傳入中國??
1.起源:西亞地中海地區(qū),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距今最早的小麥大概是距今九千年前中東地區(qū)古墓當中。(西亞起源了很多重要作物,是作物起源中心,稱為地中海作物)

2.小麥品種變化
小麥隨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逐漸被馴化,即產量越來越高,越來越適應人類栽培
(1)一粒小麥:一個小穗只結一粒種子
(2)二粒小麥:約公元前五千年,一粒小麥與野生小麥雜交形成
(3)三粒小麥:二粒小麥與粗山羊雜交形成
3.傳入中國
(1)新疆一帶發(fā)現(xiàn)中國最早小麥,距今四千多年前(前絲綢之路階段)
(2)商周甲骨文記載有小麥的名字(來)

一方面是它是外來作物,另外“來”和小麥植株長得像
(3)山東也發(fā)現(xiàn)約距今四千年前的小麥。
相關猜測:
①小麥也起源于中國x(孤證不立)
②山東小麥也來源于西亞,但是傳播路徑是草原絲綢之路

4.春小麥與冬小麥
(1)春小麥成因:西亞只有冬小麥,春小麥可能是不斷二次馴化演變成的(冬小麥到達歐洲后才形成春小麥)
(2)別稱

5.種植
(1)先秦時期栽培就不算少了

(2)但是小麥栽培也不算多(舉例西漢)

(3)政府推廣小麥

二.制約因素??
{結論引入}南稻北麥的格局唐代中期形成
楊炎推動兩稅法確立(夏天收小麥稅,小麥納入國家稅收系統(tǒng))

1.原因一:氣候制約
地中海氣候與中國氣候完全不一樣,小麥來到中國后水土不服。且中國絕大多數(shù)作物春種秋收(小麥需要水,中國春天缺水)

2.原因二:飲食習慣
中國人習慣蒸著吃,吃粒食。小麥不脫殼直接吃麥粒并不好吃。且面粉的推廣適應需要時間。

3.原因三:加工問題
相傳戰(zhàn)國魯班發(fā)明了石磨盤,小麥作為下等人食物不會被磨。大概兩漢之交出現(xiàn)面粉,東漢才有條件吃面粉的。
未推廣原因—石磨本身貴重,唐代大型石磨才比較多
4.原因四:發(fā)酵問題
面粉發(fā)酵技術西晉以后出現(xiàn)
5.原因五:傳說小麥有毒
三.小麥優(yōu)勢及吃法??
1.耐寒:利用冬天空閑土地和時間,增加產量。起到了暫接青黃的作用

2.兩年三熟的形成
量變到質變
①理論上春秋可能就出現(xiàn),但是即使出現(xiàn)了范圍也有限
②明代說:明代人口多勞動力充足需求量大。小麥種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之前人口不夠
3.江南麥渡

(1)永嘉之亂北方人來到南方,帶來北方小麥種植和小麥技術。
(2)永嘉之亂之前南方地廣人稀,勞動力不足
4.為什么不選擇面包??
(1)中國小麥是中筋小麥,可能不如歐洲的高筋小麥適合做面包
(2)飲食習慣:延續(xù)吃小麥之前其他作物的吃法
(3)小麥創(chuàng)新吃法:餅(面條—湯餅),古代的有餡饅頭(宋代以后出現(xiàn)沒有餡的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