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宣布,即日起恢復外交關系,重開大使館
最近北京很熱鬧,各國政要接踵而至。
昨天除了馬克龍對我們訪問之外,還有一件大事在北京發(fā)生,就是沙特和伊朗的外長,在北京宣布,即日起恢復外交關系。
3月11日,沙特和伊朗還只是同意接下來要恢復外交關系,雙方還有一系列工作要去做。
而這一次是“即日起”恢復外交關系,落地執(zhí)行。

在3月11日的中沙伊三方聯(lián)合聲明里是這么說的,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系,在至多兩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討加強雙邊關系。
這里需要注意,當時是說至多兩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
而現(xiàn)在距離3月11日,還不到一個月,伊朗和沙特就宣布恢復外交關系,并討論重開大使館的步驟和其他雙邊問題,還是相當迅速的。
這說明,在3月11日,沙特和伊朗宣布同意恢復外交關系后,美國沒有能力來對雙方內部進行有效的阻礙。
這是美國霸權影響力衰弱的體現(xiàn)。
要擱20年前,中東這些國家敢這樣做,要么內部生亂,要么外部美軍就找上門了。
這個一方面是隨著美國前年倉惶撤離阿富汗后,讓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被急劇減弱了,這使得中東各國對自身內部的掌控力得到加強。也不用擔心惹怒了美國后,是不是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另外一方面,沙特前些年也差點被美國搞得有些內部不穩(wěn)。
但從2014年之后,美國試圖在一些國家搞顏色革命,就屢屢不順。
除了2014年在烏克蘭搞成功之外,后面這些年,美國就基本是以失敗告終。
比如前些年,美國試圖把土耳其埃爾多安搞下來,也失敗了。
試圖把沙特王儲搞下來,也失敗了。
這類外部干涉內部,發(fā)動政變,成功了收益很大,像美國對烏克蘭的改造就成功了,得到了一個對美國言聽計從的烏克蘭。
然而一旦失敗,就是嚴重樹敵的行為。
這也是沙特對拜登如此針對的其中一個原因。
凡事有利有弊。
美國之前一直嘗到甜頭,卻也沒想到,一旦失敗會有這么多嚴重的后果。
只能說,傲慢確實是刻入美國骨髓。
2014年之前,美國搞顏色革命,可以說是無往不利,用兵不血刃的方法,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目的。
但2014年之后,各國明顯加強了對美國搞顏色革命的防范。
包括最近這些年,我們和很多國家打交道,在雙方的聯(lián)合聲明里,會提到防范顏色革命的事情。
這是美國過去幾年,搞的幾次顏色革命,都以失敗而告終的原因之一。
這本身,也是美國霸權衰落的體現(xiàn)。
美國過去幾十年,通過霸權去掠奪世界,因為美國強大的武力,讓各國是敢怒不敢言。
這讓美國自己也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真把自己當做“得道多助”的一方,是地球的天然統(tǒng)治者。
以至于拜登在前段時間,還在公然鼓吹“美國例外主義”。
但是,美國的霸道統(tǒng)治,也是一把雙刃劍。
在美國的國力強盛時期,外部對美國的不滿,都會被美國強壓下來。
然而一旦美國的國力開始走下坡路,那么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內部干涉,就會開始反噬美國。
特別是通過顏色革命來扶持親美政府的行為太過于惡劣,一旦顏色革命失敗,對美國的反噬也是巨大的。
烏克蘭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
現(xiàn)在烏克蘭危機的悲劇發(fā)生,追根溯源,還在于2014年烏克蘭發(fā)生的顏色革命,讓一個完全親美,并敵視俄羅斯的烏克蘭政府上臺。
正常像烏克蘭這樣地緣位置的國家,不要完全倒向某一邊,才是正確的選擇,至少不要去完全敵視自己周邊的大國。
但在美國影響下,完全親美的烏克蘭政府,采取對俄羅斯敵視的態(tài)度,對美國言聽計從,自然就埋下了禍根。
所以,顏色革命的危害是很大的。
至少,過去這20多年,被美國煽動發(fā)起顏色革命、內戰(zhàn)的國家,沒有一個是現(xiàn)在能發(fā)展得好的,國內動亂都還是輕的,有的是戰(zhàn)亂頻頻,國破家亡。
因此,不管是哈薩克斯坦、土耳其、伊朗、沙特,有的是被美國煽動顏色革命,有的是被美國煽動政變,但在美國失敗后,這些國家自然就跟美國更加不對付。
這就是干涉別國內政的一種反噬。
在美國武力強盛的時候,這種反噬還可以被強壓下去。
但現(xiàn)在美國內部問題頻現(xiàn),霸權開始衰落,那么這種反噬就會加倍反噬美國。
當然,這里最關鍵還是,有國家開始真正站出來,敢直面去跟美國霸權做抗爭。
要不是有我們頂在前面,吸引了美國現(xiàn)在的主要精力,讓美國無暇分心去對付其他國家,像沙特這些中東國家,也不敢這樣沖上去打臉美國。
甚至包括俄羅斯也不敢。
美國之所以在俄烏沖突中不敢親自下場,根本在于美國現(xiàn)在是無力雙線作戰(zhàn),美國需要把主要精力拿來盯著我們。
這是我在2021年12月就跟大家分析過的。
俄羅斯也是看準美國現(xiàn)在不敢親自下場,才敢動手。
只不過,俄羅斯有些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此外,美國雖然不敢在俄烏沖突中親自下場,但美國也是有歐洲這個冤大頭。
通過和歐洲聯(lián)合制裁俄羅斯,再加上給烏克蘭提供大量軍火彈藥。
變成這樣一個通過烏克蘭危機,來對俄羅斯和歐洲持續(xù)消耗的結果。
這樣一來,美國的精力就不至于被俄羅斯分流太多,但受俄烏影響,美國剩余的精力,就只能拿來全力盯著我們。
這使得美國對于其他國家,基本就處于無暇他顧的狀態(tài)。
于是這些以前對美國敢怒不敢言的國家,現(xiàn)在自然膽子大了不少。
這里最關鍵,還是得有國家,敢對美國霸權,“揭竿而起”。
所以,我們就不奇怪,最近沙特在石油減產后,沙特阿王儲薩勒曼甚至直接說:“不再有興趣取悅美國”。
我是星話大白,歡迎點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