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噸級巨補為何至今不見第3艘出現(xiàn)?

901級巨型補給艦,正常的排水量在4.8萬噸,這是有船廠銘牌作為直接證據(jù)的;滿載排水量被認為已經(jīng)達到5.5萬噸。這是比超級大國的4萬噸的供應級還明顯大出一號的全球最大噸位的巨型補給艦。不過有人似乎突然意識到:這種強大的巨艦,為何至今只服役了2艘;而傳說了很久的同型的3號艦和4號艦卻一直沒有出現(xiàn)。而目前超級大國海軍滿載4萬噸以上的供應級和薩克拉門托級,加起來已經(jīng)有十幾艘。為何在這方面沒有“奮起直追”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個人認為,在巨型補給艦方面,日常的實際使用需求,是比單純堆數(shù)量更重要的考慮因素。比如以超級大國本身為例,目前確實有十幾艘4萬噸級以上的超級補給艦,加上其他3萬噸多噸級的補給艦和油水專用補給輪,總數(shù)高達27艘。基本和超級大國海軍現(xiàn)役的,

一共280多艘水面和水下的潛艇,形成了9艘艦艇配一艘大型補給艦的比例。當然核潛艇基本不需要水面補給艦,因此當今超級大國的水面艦隊,實際上等于是每6到7艘水面艦只,就有一艘大型補給艦隨時“伺候”著,這基本意味著每個航母戰(zhàn)斗群,都可以隨時分到2艘左右的大型補給艦。表面上看來世界領先,非常合理。但是實際上目前27艘大型補給艦,都已經(jīng)不屬于任何航母打擊群,而是歸類于一個補給艦司令B統(tǒng)一“指揮”。任何航母打擊群想要召喚到一艘補給艦,都要先向這個司令部專門提出“申請”,批準了才會派一艘船來補給。非常的麻煩和低效。完全不如每個航母打擊群,都隨時有自家固定配置的大型補給艦,隨時聽本隊指揮官的“使喚”來的更高效。畢竟申請和批準出動大型補給艦的過程,就等于憑空增加了一個人造的多余環(huán)節(jié),

而且還會讓補給艦群的水兵,和主戰(zhàn)艦艇群的水兵,天然感覺兩家是不同的“單位”,從心理上就增加協(xié)調的難度。那么在處處講究扁平化指揮和提高整體運行效率的超級大國海軍,為何要故意的人為增加補給艦應用環(huán)節(jié)的復雜度呢?其實就是有意讓各水面戰(zhàn)斗群的指揮官覺得麻煩,不會沒事都去召喚補給艦。因為這樣可以自然而然的,每年都節(jié)省上百億美元的補給艦出動費用。雖然超級大國海軍是全球化存在,而且大型補給艦高達27艘之多,但是日常真正在全球大洋上活躍的補給艦不會超過4到5艘,也就是最多應用其中的20%,剩下的80%的補給艦,都屬于先造出來了,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本土母港曬太陽。這不但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且讓全球部署中的航母,還要自己兼職補給艦的角色。不但自己攜帶過多的日常補給品,還要負責為護衛(wèi)自己的神盾艦隊的日常海上補給。等于是又當?shù)之攱?。有時候為了圖省事,尼米茲級航母,只帶一兩艘神盾,甚至不一艘都不帶就敢出來溜達。等于為了省錢而主動降低戰(zhàn)斗力。

有這類反面教訓在,新興海軍自然不會干先把巨型補給艦快速造出來,而不去使用?,F(xiàn)役補給艦隊以10艘左右的2萬噸級中型補給艦為主,已經(jīng)完全適合沒有航母出動的日常艦隊遠航。2艘現(xiàn)役的901巨補正好對應2艘現(xiàn)役的翹頭。其實翹頭服役至今,也沒有進行過上萬海里級別的遠航,大部分時間都在近?;顒樱腔居貌坏?萬噸級巨補的。當然有航母了,沒有巨補也不行;平時用不到不等于永遠不用。2艘901先造出來試用,可以提前與航母和越來越多的兩攻合練。等再增加2艘巨型航母與更多的兩攻,901級更大規(guī)模的建造批次才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