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隔離》:恐怖背后的隱喻,你讀懂了嗎?
本文作者:Faraam_Knight
“我試圖不要讓觀眾感到惡心,而是恐怖?!?/stro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異形初代》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
談到《異形》,你肯定不會感到陌生。這個誕生于1979年的電影系列,至今已風靡了40余年。我們現(xiàn)在對于它的定義應(yīng)該是“科幻恐怖經(jīng)典之作”。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部電影最開始的性質(zhì),只不過是一部不入流的B級恐怖片,可能就連導演本人也未曾料到它會收獲如此巨大的成功。

然而,《異形》的大獲成功,絕不是偶然。它不是一部單純依靠獵奇和血腥來吸引觀眾的“鉛黃電影”,它背后有著豐富的性暗示、對生存原始渴望的映射、對社會中男女地位的思考;而《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更是涉及到對人類起源思考的哲學、神學層面……接下來,我們就先簡單聊一聊游戲《異形:隔離》,而后再剖析一下《異形》背后的那些有趣而不乏深意的隱喻元素。 ?
一、太空求生的無形恐懼: ?
游戲《異形:隔離》的劇情可以看作是電影系列的外傳,該作的劇情發(fā)生于異形事件15年之后,而玩家扮演的角色是電影版《異形》主角的女兒阿曼達。游戲中的阿曼達為了揭開母親失蹤背后的真相,踏上了恐怖的尋母求生之旅。

作為《異形》電影的衍生游戲,本作又是如何營造恐怖氣氛的呢?筆者認為,電影級別的細膩畫質(zhì)是一個較為基礎(chǔ)的要素。但是,當游戲在畫面的基礎(chǔ)上,再將UI界面縮減到屏幕左下角一個小小的生命條,那樣帶來的沉浸感就變得與眾不同了;更別提在夢魘模式下,UI、電池和子彈容量顯示都被取消,帶來的代入感與電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的隱藏UI設(shè)計在《死亡空間》中也有體現(xiàn):將玩家的生命值展現(xiàn)主角背部的顯示器上,任務(wù)提示系統(tǒng)則在手臂的投影系統(tǒng)上。??
其次,是游戲營造的恐怖壓抑的氣氛。游戲成功把握了大部分人內(nèi)心對于幽閉空間的恐懼,將太空飛船設(shè)計成一個恐怖的惡魔巢穴,而玩家需要在其中艱難求生。而就像電影版《異形初代》一樣,異形其實在兩者中出現(xiàn)的時間并不算長;不過,恰恰是這種怪物似乎無處不在的不確定性,使得游戲體驗充斥著一股懸疑感,讓玩家時時刻刻神經(jīng)緊繃,提心吊膽;生怕異形突然出現(xiàn),給你一個surprise。這是心理恐怖和jump scare的一種完美結(jié)合方式。

而在本作的夢魘模式下,異形給玩家?guī)淼目植栏袆t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首先,“一起恐懼來源于火力不足”這句話在本作中,根本不適用。因為游戲中的異形無法被殺死,只能被嚇跑;而玩家只能像游戲《逃生》里那樣步步謹慎,才能在異形的追殺下存活下來。作為恐怖生存游戲,資源對于玩家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但在夢魘模式下,玩家可以搜集到的資源少得可憐,當面對怪物時無力還擊,也是一種絕望的恐怖體驗。 ?
而游戲最精髓的地方在于它的NPC設(shè)定,它才是在塑造游戲真實感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游戲中的異形并不是隨機刷新的,而是根據(jù)玩家的操作做出反應(yīng):游戲中的通風管是藏匿異形的“重災區(qū)”,如果你在這些地方跑動或制造噪音,異形會突然出現(xiàn)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愛的抱抱”。如果你嘗試躲藏在桌子底下,它也會用它修長的頸部,將頭送到你的面前,和你來一次“深情對視”…… ?

當然,要解讀《異形》系列背后的思想,必須將著重點放在這個駭人的古怪生物身上。不過游戲中對于這些要素體現(xiàn)的不多,所以我們回歸《異形》宇宙的主要載體——電影上。下面,筆者將根據(jù)自己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并結(jié)合我個人的理解,來分析一下《異形》中那些獨特的隱喻。 ?
二、驚世駭俗的完美生物:(下文內(nèi)容可能不適合部分讀者,請各位選擇性閱讀) ?
(1)冷戰(zhàn)中的“爆燃炸彈” ?
《異形》系列至今已經(jīng)有了8部電影作品,和一些衍生游戲作品。然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它的電影系列:《異形》電影版1-4部,分別由4位大名鼎鼎的好萊塢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詹姆斯?卡梅隆、大衛(wèi)?芬奇和讓—皮埃爾?熱內(nèi)指導。然而后面三位雖都是電影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但是他們所拍的《異形》,卻都不像雷導拍的那樣有深度,震撼人心。

而雷導拍的第一部《異形》,正處于冷戰(zhàn)末期,人們處于長時間政治形態(tài)對立的巨大壓力之下,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心理狀態(tài)都渴望著得到釋放,得到解脫。而《異形》則像一顆史無前例的深水炸彈,將麻木的觀眾從死寂的冷戰(zhàn)潭水中驚起。就算是放到現(xiàn)在,如果你邀請思想觀念保守一些的長輩一同觀看《異形》,估計他們一時也難以接受如此血腥露骨的電影鏡頭。??
就像電影導演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那樣:
——“請問你拍這部電影,有什么目的或者說初衷嗎?”
——“I want to f**k the audience.”

當然,導演在這里的用意,并不是刻意出言不遜的惡趣味。他是想借這部露骨而出格的作品,來表達他內(nèi)心對于冷戰(zhàn),對于這個荒謬而可笑的世界的一種反抗,一種嘲諷的態(tài)度。就像梵高處于無人賞識,內(nèi)心脆弱的“半精神病”狀態(tài)時創(chuàng)作出了《星月夜》一樣。??
(2)對于“性”的暗示 ?
《異形》中異形的設(shè)計者,并不是該電影的初代導演。而是被稱為“異形之父”的瑞士藝術(shù)家——漢斯?魯?shù)婪?吉格。吉格從小有著藝術(shù)家那樣敏銳的感知力,而他父親在他小時候送給他頭骨,姐姐帶他去博物館參觀木乃伊等經(jīng)歷,都在他心中埋下了對于陰郁、死亡、古怪這些哥特風格要素的獨特情感,為他后期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美學基礎(chǔ)。 ?

后來吉格去了蘇黎世的應(yīng)用藝術(shù)學院,學習建筑與工業(yè)設(shè)計。雖然他極具藝術(shù)天賦,但是他作品中充斥的詭異和色情元素,讓大多數(shù)人感到惡心;他舉辦的各種展覽也被觀眾唾棄。吉格說他的大多數(shù)靈感來自于他的噩夢,而1975年,他的妻子因抑郁癥自殺,更是讓他的內(nèi)心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吉格此后的作品越發(fā)古怪離奇,也很少有人能夠欣賞他的藝術(shù)。直到他遇到了生命中的那位伯樂——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于是,電影史上最經(jīng)典的可怕怪物就此誕生了。而“異形”的設(shè)計也延續(xù)了吉格一貫的“超現(xiàn)實主義”審美理念,將裸露的肉體和冰冷的機械糅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種讓人感到熟悉卻又陌生的“生物機械”作品。

從《異形1》里登場的標準異形說起,它是由異形胚胎寄生在人身體上而產(chǎn)生的異形,于是有著明顯的人體構(gòu)造特征:它的身體就是一個特別纖細,骨頭裸露在外面的人體,但是這種骨頭又體現(xiàn)出金屬和機械化的特征。仿佛被收縮、變形的纖細形體,則是吸取了fetish文化中緊身衣的靈感,暗含一些色情的味道。

骨骼裸露在外,是對于死亡的直接展示;而金屬質(zhì)地,則體現(xiàn)出一種冰冷感和疏離感。當然,不能忽視的,最重要的部分還是它的頭部——那光滑圓潤而修長的部分,其實就是在模仿男性的生殖器,展現(xiàn)異形這一物種“以生殖為核心”的生殖崇拜。就像印度人崇拜的“林枷”,其實是濕婆神的丁丁。
(3)創(chuàng)作者反對“男性霸權(quán)”的獨特方式 ?
前文中就提到,《異形》中包含了女性主義的要素。這一點從何體現(xiàn)?首先,就是該電影打破了當時好萊塢清一色的“硬漢風”動作片格局,讓一位女性主角擔任對抗恐怖外星人的重任。而蕾普莉作為電影中唯一的幸存者,也向觀眾展示了女性的堅毅頑強,證實了女性和男性的平等性。

另外,異形的第二個形態(tài)“抱臉蟲”作為另外一種讓人感到格外不適的怪物,在映射現(xiàn)實方面也立了大功。抱臉蟲從蟲卵中孵化出之后,會直接沖向宿主的口部,然后用強有力的肢體死死箍住宿主的頭,將它修長的舌頭深深刺入人的口中,將胚胎植入人的體內(nèi)??诓孔鳛槲覀冞M食的部位,當然是我們最為重視,也最為敏感的部位之一,而抱臉蟲這樣的設(shè)定,想必用意也十分明顯了。

這里也是一種明顯的強暴“性暗示”,不過放在這里講,是因為作品里抱臉蟲的大部分受害者都是男性。而創(chuàng)作者也曾表示,他通過這種方式讓男性體驗到被強暴的痛苦和可怕之處,這是給那些想要強暴女性的男性“一個另類的報復和警告”。

而抱臉蟲在人體中產(chǎn)下胚胎后,異形胚胎通過撕裂男性身體,來到這個世界,其實也是在模仿“剖腹產(chǎn)”的過程。先是讓男性被“抱臉蟲”強暴,然后又讓男性“懷孕”,最后在“生孩子”的過程中痛苦的死去……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雖然有些偏激,甚至令人作嘔;但是在那個沒有“矯枉過正”的女權(quán)的時代,這樣的想法的確稱得上是偉大。??
(4)《異形》背后的一大“原罪”
“原罪”是基督神學理論中的基本教義,而在《異形》中,創(chuàng)作者想強調(diào)的則是“貪欲”這一項罪狀。不同于哥斯拉、喪失這樣單純追求破壞、渴求鮮血的怪獸;異形作為一個“完美有機體”,它尊崇“生殖至上”的唯一原則,這一點在它頭部“男性生殖器”的設(shè)定中就有所體現(xiàn)。

異形殺死人類,就是為了完成它們延續(xù)生命這一個單純的、原始的欲望。從蟲卵到抱臉蟲,再到胚胎從人的胸腔中破膛而出……異形的精巧構(gòu)造,都是為了滿足它的生殖欲望而存在的,所以相比之下,異形的想法和目的要比人類單純得多。 ?
而抱臉蟲產(chǎn)下的蟲卵從人體中破膛而出這一幕,則也是一種對統(tǒng)治欲的嘲諷:人類認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宰,有些人更是在野心的驅(qū)使下想要統(tǒng)治世界,征服宇宙。于是有了“冷戰(zhàn)”中,兩個大勢力之間“軍備競賽”這樣荒唐的舉動。但在《異形》中,人卻被一個憑借本能行動的“低等生物”以如此低賤而可怖的方式殺死。

如此看來,《異形》最初的設(shè)計就是在反思冷戰(zhàn)所帶來的一切糟糕的后果,抨擊意識形態(tài)對立下荒謬的社會與人性。然而,拋開哲理層面;無論是《異形》出色的美術(shù)設(shè)計,還是它大膽而露骨的表現(xiàn)形式,都值得后世去借鑒、去學習。它開創(chuàng)了一種獨特的審美理念,讓我們看到了死亡、性愛和血腥的場面也能如此具有藝術(shù)氣息,讓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同時又覺得酣暢淋漓……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異形》在挑戰(zhàn)了大家的承受能力的極限后,卻又被公眾奉為經(jīng)典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