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鐘哲學(xué)】太一與萬物的起源:真假唯物主義的判斷標準

__________________
齊澤克:【Less Than Nothing】因為一開始并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有比虛無更少的東西——den(在古希臘中den是無此詞,而虛無Meden否定了den且它有名,德謨克利特以此證明虛無存在)
(太一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宇宙整體)為什么有這個宇宙整體?為什么宇宙整體會分裂成具體事物?這個問題就是許多古希臘哲人所思考的問題。如果你認為一開始是虛無(Meden)這個時候其實你已經(jīng)在援引某種無條件的符號學(xué)/假設(shè)符號學(xué)背景性框架(只不過在這個符號學(xué)背景信框架當中沒東西填充進來)這樣你恰恰沒有把握到什么叫“一開始是虛無” 。所以我們會把一開始東西叫做den(比無更少)它是一個自指涉的原初差異(并不是兩個東西的差異,而是它與它自己的差異——即差異本身)本體論上它具有一種與它自己拉開距離的能力,也就是說它能夠鋪設(shè)符號學(xué)背景(它能夠形成它自身以及自己在符號學(xué)當中的位置)以此它會回溯性地建構(gòu)了一個整全(在我這個差異之前,還有某種更先的整全)這個整全就是“太一”,這就是“太一”存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
“為什么太一會變?yōu)槿f物?”(為什么den會本體論化)
因為這個比無更少的/前符號學(xué)的/原初存在/原初差異den想要以一種符號學(xué)的模式把自己縫合起來獲得一致性(它想實現(xiàn)自己符號學(xué)上的任務(wù),它總覺得自己缺了什么,它和它符號學(xué)位置的差異總會被感受成一種匱乏“我還沒能完全成為我自己”)它嘗試用不同的本體論外殼把自己包裹起來,但每一次它都失?。ㄋ氚炎约罕倔w論上的存在、這種剩余與差異徹底抹平,恢復(fù)到之前的統(tǒng)一體,每次都無法實現(xiàn))所以才會有萬物,才不斷地有萬物(那種異質(zhì)性他者)向我的符號學(xué)結(jié)構(gòu)敞開的時候它就會被我本體論化/包裹起來(齊澤克笑話:有一個士兵想逃兵役,他就裝瘋賣傻,看見什么都說'不是這個不是這個',等到醫(yī)生說不需要服兵役拿到診斷書的時候——'就是這個!')這種本體論的剩余它沒有辦法被特定的本體論框架所把握,所以它總會是雜多的(所有本體論上的完美包裹與消解都失敗)而這個整全的/寧靜的“太一”則是一個符號學(xué)擬制(它是回溯性建構(gòu)的“既然這是個差異,那么我們之前是個整體啊”。你和你的符號學(xué)位置之間的差異就是你,【主體性】或者【物質(zhì)】就是這個二分化本身,沒有一個統(tǒng)一體被它二分)否則你就會幻想這個背景性的大他者存在,它在支撐著這個符號學(xué)框架的千秋萬代(這樣你就無法把握觀念論符號學(xué),墮入形而下學(xué))
這個問題最終導(dǎo)向:辯證唯物主義
這種原始的物質(zhì)就是一種普遍的自我矛盾的否定性物質(zhì),由它的運動才回溯性地建構(gòu)了某個“整全”。
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主體性本身也是一種den(一種原初物質(zhì)?原初差異),意識本質(zhì)上就是物質(zhì),只不過是一種原初差異?前本體論的物質(zhì)。
??意識絕不是某個本體論框架下的物質(zhì)(幻想某個免費的本體論框架在那邊,你就是徹底的唯心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