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題
生而為人,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題,小到日?,嵥椤按魰盹埑陨丁?,大到人生層面“我是誰”。
顯然,這都只是以“我”或“你”主觀的層面出發(fā),要是把人類社會,世界地理,浩瀚宇宙都囊括進(jìn)來的話,這已經(jīng)不是身為人所能企及的高度了。
難,但不是說撒手不管,畢竟,我們還是可以先把呆會晚飯要吃啥這個問題解決掉的。
菜單的選擇上,可以借鑒前一天的清單,可以是買菜的清單,或是外賣APP的清單,再或是現(xiàn)在就打開冰箱,看看還有什么材料可以重新組合現(xiàn)有的食材,弄出一個簡單的晚飯出來。
看,這樣攤開來了,晚飯這個難題,好像就變得不那么難了。
那“我是誰”呢?
我首先有個身份證上姓名,這是我爸媽根據(jù)家族排行以及當(dāng)時他倆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幸福感而命名的,充滿了他倆老人家對于我降世的無上祈愿。
其次,我是他們的兒子,是爸爸兄弟們的侄子,是媽媽姐妹們的外甥,兄弟姐們的哥哥,弟弟;是同學(xué)老師眼中的一個平傭?qū)W生;好朋友們中的一個二貨;領(lǐng)導(dǎo)同事中的一個摸魚者;客戶眼中的一個死線交稿者,伙伴交際中的一個好人……
而我還有個自以為“變身后”的網(wǎng)絡(luò)ID,一四一九,總會在網(wǎng)絡(luò)上,通過各種平臺,各種方式窺探其他智者的世界,妄想著把他們生活中的“我”,替換成自己,并會盡可能地模仿他們,試著給自己說,試著表達(dá),能否感同身受,從而再審視自己,不斷嘗試,也在不斷地重新認(rèn)識我是什么,我為什么會在這里。
仿佛,我是誰,漸漸開始有點眉目了。
這也是借鑒以往認(rèn)知的結(jié)果,把這題目攤開來,在盡自己目前所能提供到的條件,一點點拼湊出大致的輪廓,慢慢把答案明朗化。
從人生開始懂得思考時開始——
那群小朋友玩得很快樂,但玩的東西好像好難,我不會,那先嘗試先過去開口問一問開始再看看;
這道考試題好難,不會做,那先嘗試做完其他會做的題目,回過頭來再看看;
想要的東西有點貴,跟父母難開口,那先嘗試回去與他們商量下,表達(dá)下自己的想法看看;
同桌的他/她,有好感,但難開口表白,那先嘗試表白后,常常站在他/她的角度維護(hù),堅持到學(xué)期全結(jié)束再看看;
對自己外形無自信,難與融入群體,那先嘗試多換換自己的行頭,先取悅自己再看看;
客戶不點頭,難以簽單,那先嘗試從客戶角度去出發(fā),讓多點優(yōu)惠或便利看看;
對的,嘗試,請堅持不懈地去嘗試,盡可能地變換著各種角度去嘗試,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嘗試”就是解開所有“難題”的唯一鑰匙,對抗困惑的最有力武器,就像今晚的晚飯難題,我已經(jīng)決定用剩下的雞蛋與蔥做一份料理了。
最后,要是難題遇上嘗試,也是“難題”遇上它的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