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更像自己
????世上有三種人,第一類,活的像游戲中的NPC一樣,兢兢業(yè)業(yè)的追隨著世俗某套標準,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大智若愚,我簡稱他們?yōu)樯砣缙渚场5诙?,不想活成標本,但因混沌為開,活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知所措--我把他們簡稱為半夢半醒。第三類,尊重自己的感受,遵從自己內在的聲音,活的灑脫而通透,我把它們歸為--人間清醒。而活得最痛苦的,就是第二類人,人到中年后,會生出許多的疑問。這個生活是我要過的嗎?這個工作是我喜歡的嗎?這個枕邊人能和他過下去嗎?為什么我一點都不開心呢? ????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過。人都將面對兩個層面的問題,別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 ????活在別人眼中的人,仿佛拿著一面魔鏡整天問。魔鏡魔鏡,請回答。我是那個最好的人嗎?別人是怎么看待我的呀?別人會喜歡我嗎?神神叨叨把別人照進了自己的世界里。為了保持著美好的形象,會不斷的讓渡自己的邊界,直到有一天發(fā)現(xiàn)讓無可讓。又或者整天都在服務于他人,主動或被動的把別人的責任全攬到自己身上,卻發(fā)現(xiàn)沒人會表示感謝。因為別人覺得你就是那樣的人。說到底就是不大尊重自己的感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取悅他人。 ????活在自己眼中的人,更加重視自己的體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取悅自己。通常認為他們活得很自私,從頭到尾好像只為自己活著。因為活得如此純粹,懂得寵愛自己,滋養(yǎng)自己,便活出了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在別人眼里,他可能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與群體來說可能格格不入。這條路一定不好走,因為它是一條孤獨的路,也是少有人走的路。 ????無論我們如何活著,終究是逃不過被人議論的命運的。張愛玲曾說:“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我們生來孤獨,但也生來完整。既然我們從來不隸屬于任何人,為什么我們的人生要活在別人的世界里?為什么不能活得更像自己呢?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與對的人事物同頻共振,活出自己喜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