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八年級物理下冊 人教版 2020新版 初中物理8年級物理八年級下冊八年級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yīng)越長。
6、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7、力的性質(zhì):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二、彈力
1、彈力
①彈性:物體受力時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fù)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zhì)叫彈性。
②塑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形變后不能恢復(fù)原來形狀的性質(zhì)叫塑性。
③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guān)
彈力產(chǎn)生的重要條件:發(fā)生彈性形變;兩物體相互接觸;生活中的彈力:拉力,支持力,壓力,推力。
2:彈簧測力計
①結(jié)構(gòu):彈簧、掛鉤、指針、刻度、外殼
②作用:測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量就越長。
(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對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認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diào)零;(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時力要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注意防止指針、彈簧與秤殼接觸。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5)讀數(shù)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
說明: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xué)方法稱做“轉(zhuǎn)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有:溫度計、彈簧測力計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zhì)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shù)=9.8N/kg,它表示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其應(yīng)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一一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zhì)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一、功
1、做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成效,力學(xué)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力學(xué)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不做功的,
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垂直。
2、功的計算:作用在物體上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這個力的成效越顯著,說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學(xué)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功=力x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用公式表示:W=FS,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W--功-一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功的單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必須與F對應(yīng)。③功的單位“焦”(?!っ?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っ祝荒軐懗伞敖埂?單位搞混。
3、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說明:①功的原理是一個普遍的結(jié)論,對于任何機械都適用。
②功的原理告訴我們,使用機械要省力必須費距離,要省距離必須費力,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是沒有的。
③使用機械雖然不能省功,但人類仍然使用,是因為使用機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離、或者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給人類工作帶來很多方便。
④我們做題遇到的多是理想機械(忽略摩擦和機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機械:使用機
械時人們所做的功(FS)=不用機械時對重物所做的功(Gh)。
二、功率
1、定義: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
2、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義公式:P=W/t
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功W的單位:(J),時間t的單位:秒(s),功率P的單位:瓦(W)。
4、單位:主單位:W,常用單位kW,它們間的換算關(guān)系是:1kW=103W
5、推導(dǎo)公式:P=FV;公式中P表示功率,F(xiàn)表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V表示物體在力F的方向上運動的速度。
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功率P的單位:瓦(W),力F的單位:牛(N),速度u的單位:米/秒(m/s)。
三、動能和勢能
1、能量:物體能夠?qū)ν庾龉?,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體做功本領(lǐng)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
②一個物體“能夠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jīng)做功”如:山上靜止的石頭具有能量,但它沒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動能
①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②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動能的大小與質(zhì)量和速度有關(guān)。
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zhì)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3、重力勢能
①物體由于高度所決定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②決定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guān)。
高度相同的物體,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重力勢
能越大;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物體的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4、、彈性勢能
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四、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
1: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tǒng)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J
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
方式有: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可相互轉(zhuǎn)化;動能和彈性勢能之間可相互轉(zhuǎn)化。
2:機械能守恒: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機械能的總和保持不變。
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轉(zhuǎn)動,機械能守恒;近地點動能最大,重力勢能最小;遠地點重力勢能最大,動能最小。
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