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 操作總結
一、基礎設置
0、開啟Blender的還在開發(fā)階段的一些功能
每個版本的內容都不太一樣。

1、快速收藏夾
快捷鍵:Q(我最常用的功能)
【1】、作用:這個功能非常方便好用,可以把一些沒有快捷鍵的功能,或你常用的功能放到快速收藏夾里,把他當快捷鍵用。

【2】、添加功能方法:在功能標簽上右鍵(看下圖),顯示【添加到快速收藏夾】的都可以添加到收藏夾中。很多功能都可以添加到收藏夾里,比如修改器等。另外,有的功能標簽前面帶框的,需要在框框里右鍵才會顯示【添加到快速收藏夾】。
【3】、移除功能:在添加到快速收藏夾的功能標簽上右鍵選擇【從快速收藏夾中移除】

2、模擬游戲引擎的播放功能(第一人稱視角)
這個功能在其他建模軟件好像是沒有的,制作大場景或概念設計等,就可以用這個功能模擬游戲引擎來觀察場景,非常非常的給力。
??開啟引擎的播放功能:Shift+~

??確認相機位置:左鍵,移動角色,調整好角度后,左鍵確認相機當前位置并可以退出播放。
??退出播放:右鍵,推出后相機會回到播放前的初始位置。
??角色落地:Tab(blender默認模型有碰撞體)。
??移動角色:W、A、S、D或方向鍵
??加速(奔跑):Shift+移動鍵(W、A、S、D)
??移動速度調節(jié):滑動鼠標滾輪、數字鍵盤+、-號(直觀的調節(jié)移動速度方法:按移動鍵的時候滑動鼠標滾輪或按數字鍵盤+、-號)
??跳:V(跳的不太高)
??瞬移:空格鍵或者中鍵。按空格鍵后,角色(相機)會瞬移到十字準星瞄準定位的模型面前(不用慢慢移動過去了)。
3、返回次數設置

4、語言設置
5、單位設置
Blender默認單位是M米,初始創(chuàng)建的Box的邊長是2米。(一般不會去改動他)
顯示單位:需要在編輯模式下,并選擇邊的情況下才會顯示設置,不然是看不到顯示單位設置的。
6、著色器連線曲度設置
把數值設為5就好了
7、默認啟動界面
8、刪除材質球和其他文件方法
在層級視圖→Blender文件里刪除
其實沒有必要主動去刪除沒用的材質(材質名稱前面有個前綴0),因為關閉軟件后會被自動清理掉。
9、清除沒用的數據(如沒用的材質球)
在【大綱視圖】的【顯示模式】里選擇【孤立的數據】,選擇沒用的文件右鍵刪除(或右上角選擇【清除】)。
未被使用的材質球,會被軟件自動標識(材質球名稱前面,會被軟件自動添加一個0字,表示改材質球沒有被使用),在關閉軟件后會被自動清理掉。
10、旋轉模型坐標軸向(導入Unity)
模型導入Unity時需要調整模型坐標軸:Unity是Y軸朝上,Z前進;Blender跟Unity相反,只要X軸旋轉-90°就行。
旋轉坐標軸操作流程?: 模型X軸旋轉?-90°,然后重置模型,接著X軸再旋轉90°(這時候不要把模型重置了),之后就可以導入Unity了。
11、集成框選與移動等工具
把框選和移動工具集成在一起使用:Blender的框選跟移動工具是獨立的,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因為Blender的移動方式比其他三維軟件更方便些,習慣了他的移動方式后,基本上不用吧他們合在一起使用了。
合成方法看下圖:
12、主題設置
這里推薦使用Maya主題
好處:可以一直開著面朝向功能,反向的面,會顯示紅色提示。
默認主題:開啟面朝向功能,模型表面會被藍色覆蓋掉,影響制作。
13、屬性欄搜索
記不住設置項在哪?
按 Ctrl+F 開始輸入
結果會高亮顯示
更改側欄內容依然可以顯示搜索結果
Alt+F 清除搜索內容
Esc 退出
14、層級大綱
隨時可以給你的集合標記顏色(層級圖標上右鍵設置顏色標記)
大綱內可拖拽修改器
15、顯示場景面數
2.9版本之后整合到這里了
還可以在軟件底部的狀態(tài)欄上右鍵勾選顯示場景統(tǒng)計(blender遵行一貫的精簡風格,把他隱藏了。2.9以前默認是開啟的。)
二、物體操作
? 物體操作模式選擇:Ctrl+Tab
? 編輯模式與物體模式切換:Tab(想要編輯模型,需要按Tab進入編輯模式才能編輯模型)
? 移動:G/或者選擇移動工具 ,操作方法:
1、隨意移動:按G后,移動鼠標可以隨意移動物體。
2、在坐標軸上移動:按G后,再按X/Y/Z,可以在X/Y/Z三個坐標軸上移動。
3、隨意移動過程中捕捉到坐標軸并再其上移動:按G鍵移動對象靠近坐標軸后按中鍵(鼠標滾輪),可以捕捉到X/Y/Z三個坐標軸 并在坐標軸上移動。
4、再坐標軸上移動多少個單位:在坐標軸上移動后再按數字鍵輸入數值,會以該數值單位移動【如:物體按Z軸向上移動過程中再按數字鍵3(默認單位是M),物體會從原來位置向上移動3米】
5、元素(點、線、面)級別下:按兩次G,使點、線在線上移動;按兩次G后,再按Ctrl可以等比例移動,按上下鍵可以精確移動?!?/p>
移動歸零:Alt+G(前提是沒有重置模型)
? 縮放:S/或者選擇縮放工具
縮放過程中可以按X\Y\Z,使模型沿軸向縮放
縮放時,按Shift+X\Y\Z,可以鎖定該軸向不讓其縮放,這時候另外兩個軸向可以同時縮放。
縮放歸零:Alt+S(前提是沒有重置模型)
? 旋轉:R/或者選擇旋轉工具
旋轉歸零:Alt+R(前提是沒有重置模型)
把物體歸零到世界坐標中心:把選擇對象移動到游標位置,注意:與游標重合的是以對象的原點位置為參考。
??活動對象與選定對象
活動對象:當按Shift加選多個對象時,最后被選擇的對象就是活動對象(模型外框是淡黃色)
選定對象:與上面的相反,優(yōu)先選擇的對象就是選定對象(模型外框是橙色)
原點(物體中心點):可以理解為對象的坐標位置。
三、物體顯示模式
著色方式選擇:Z【按住Z的同時快速滑動鼠標到想要的模式,就可以快速切換顯示模式】
線框顯示與實體顯示切換:Shift+Z
實體+線框顯示:
透明顯示:
選擇點線面時忽略背面(同時選擇到背面的元素):
方法1、Shift+Z切換到線框顯示模式,可以忽略背面。
方法2、Alt+Z切換到透明顯示模式,也可以忽略背面。
Z:需要開啟插件:3D Viewport Pie Menus
四、編輯模式切換
Tab:編輯模式與物體模式/其他模式切換
Ctrl+Tab:切換到編輯、物體、雕刻、紋理繪制、頂點繪制、權重繪制等模式
五、其他常用功能
Shift+R:重復使用上一個操作命令
Shift+A:創(chuàng)建菜單(可以創(chuàng)建對象)
Ctrl+N:創(chuàng)建新工程(創(chuàng)建時選擇“常規(guī)”可以重置Blender)
微調數值(數值滑塊):滑動數值、縮放等等操作都可以同時按Shift進行微調
Shift+R:重復上一個命令
撤銷:Ctrl+Z
重做:Shift+Ctrl+Z(返回上一步的“撤銷”操作)
操作搜索:F3
?更改物體名稱:F2:選擇物體,按F2打開名稱菜單改名。
六、視圖操作
(1)、放大視圖
? 視圖最大化顯示:Ctrl+空格(左鍵點擊視圖任意地方可以選擇視圖,然后按Ctrl+空格可以最大化顯示視圖。)
? 切換全屏模式:Ctrl+Alt+空格
(2)、切換視圖
? 視圖切換菜單:【~】(ESC鍵下面)
? 切換視圖:Alt(按住不放)+按住中鍵上下或左右移動鼠標(每切換一次視圖就必須重新按一下中鍵并移動鼠標)
? 透視圖:中鍵+隨意移動鼠標
? 頂視圖:數字鍵盤【7】
? 底視圖:數字鍵盤【Ctrl+7】
? 前視圖:數字鍵盤【1】
? 后視圖:數字鍵盤【Ctrl+1】
? 右視圖:數字鍵盤【3】
左視圖:數字鍵盤【Ctrl+3】
攝像機視圖:數字鍵盤【0】
? 正交視圖/透視圖: 數字鍵盤【5】
? 透視圖/四視圖:Ctrl+Alt+Q
以游標為中心操作視圖:按N打開Properties(屬性)欄,在視圖選項里勾選【鎖定到3D游標】,然后就可以以游標為中心操作視圖了。
(2.1)、用自帶修改器切換視圖
? 開啟修改器:3D Viewport Pie Menus(菜單欄,偏好設置里開啟)
? 視圖切換快捷鍵:Alt+Q(按住快捷鍵不放,把鼠標指針移動到相應功能標簽上面,就可以切換視圖了。)
(3)、旋轉視圖
? 上下旋轉視圖: 數字鍵盤【8】
? 下上旋轉視圖: 數字鍵盤【2】
? 左右旋轉視圖: 數字鍵盤【9】
? 右左旋轉視圖: 數字鍵盤【6】
(4)、視圖操作
? 移動:Shift+中鍵
? 旋轉:按中鍵不放,并移動鼠標
? 縮放:滑動中建(鼠標滾輪)
? 平滑縮放:Ctrl+中鍵不放,并上下移動鼠標
(5)、視窗互交
? 視窗互交:把指針放到視窗右下角,按住Ctrl+左鍵不放,出現+號時,拖動到其他視窗,可以互換。
(6)、新建窗口(拆分出獨立窗口)
??新建窗口
??拆分出獨立窗口
把鼠標指針放到窗口右上角角落,按Shift+按左鍵不放并拖拽鼠標向左下角移動。?合并視圖
(7)、攝像機相關
把相機鎖定到當前屏幕對象:Ctrl+Alt+0(創(chuàng)建相機后,在按快捷鍵,可以把相機鎖定對準到當前屏幕顯示的對象。)
【1】、切換攝像機視圖:數字鍵盤【0】
【2】、相機裁剪:當模型尺寸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時候(超出了相機的裁剪距離),超出的部分模型會被裁剪到(看不見了)。解決方法:按N鍵打開隱藏的屬性界面,在視圖選項里調節(jié)裁剪距離。
【3】、鎖定相機到視圖:鎖定后不能移動相機。
【4】、相機分辨率:
? 渲染:F12
只渲染對象不渲染背景
? 渲染動畫:Ctrl+F12
渲染動畫設置
七、顯示/隱藏
? 空格鍵:默認是動畫播放功能,會把操縱桿隱藏掉,再次使用恢復。
? H:隱藏選中項
Shift+H:隱藏未中項
Alt+ H:顯示隱藏對象
? ?號鍵和數字鍵盤【/】:只居中放大顯示選擇的對象(其他物件會被隱藏),這時候Home鍵不起作用,要再按一次【/】返回之前的狀態(tài),就可以把隱藏的物件顯示出來(這時候Home鍵就可以用了)。
數字鍵盤【.】:居中放大顯示選擇對象
?號鍵:最大化顯示選擇對象(其他對象會被隱藏),再次使用可以返回。
Home或者 Shift+C:全局顯示,可以查看場景全部對象(被隱藏的除外)
? N: 顯示Properties(屬性)欄【查看對象屬性】,激活的插件也在這里查看。
? Apply應用菜單:Ctrl+A 把對象變換參數重置歸零。
??重置模型(相當于3D Max里的重置模型命令):Ctrl+A 打開Apply應用菜單,選擇“全部變換”??s放拉伸模型后再布線、倒角就會有問題,這時候就需要重置模型了。
? T:顯示工具菜單
Shift+空格:打開工具菜單
顯示法線方向:編輯模式下
AO效果顯示:
?關閉面的可見性:
編輯模式下選擇面的時候,面會變黃色,影響觀察貼圖。這時可以把面的可見性關閉后就不受影響了。
打開使用命令時,視圖左下角的隱藏菜單:F9
八、游標、原點、坐標軸
(1)、游標
作用:
1、創(chuàng)建物體時,物體會出現在游標所在位置。
2、作為移動對象的參考,如:把對象移動到游標位置;把模型原點移動到游標位置等。
隨意移動游標:
1、游標工具:用游標工具后,左鍵隨意點擊視圖空白處,可以隨意放置游標。
2、Shift+右鍵隨意點擊視圖空白處,也可以隨意放置游標。
可以把游標捕捉吸附到固定位置:
需要按Shift+Tab鍵開啟捕捉吸附功能。
之后Shift+右鍵不放并移動鼠標,把游標捕捉吸附到相應位置。
重置游標到世界坐標中心:Shift+C
快速打開游標菜單:Shift+S
移動模型到游標位置:
(2)、原點
原點(物體模式下)
(3)、坐標軸
變換坐標系:< 鍵 (空格鍵右上角)
變換軸心點:> 鍵 (空格鍵右上角) 用于旋轉、縮放的軸心中心。
九、吸附(捕捉)、軟選擇
吸附:Shift+ Tab
軟選擇:O
按G鍵移動時才會顯示軟選擇
十、復制
? 復制:Shift+D(按Shift+D后,再點右鍵,可以原地復制)
? 關聯復制:Alt+D
? 環(huán)形陣列復制:
?生成關聯項:Ctrl+L
把修改器、材質等數據復制給其他模型(批量復制)
操作順序:最后一個選擇帶有修改器(要復制修改器給其他模型)的模型。
布爾
Ctrl +數字減號(差)
Ctrl + Numpad Plus(聯合)
Ctrl +數字鍵斜線(切片)
Alt + Shift +數字鍵斜線(插圖)
十一、合并、分離、對齊
? 對齊(游標)選項:Shift+S
? 合并模型:Ctrl+J (把兩個模型合并成一個模型)
? P:分離模型(編輯模式下選擇面)
?細分級別:Ctrl+1~5(物體模式下)
?W:框選、套索、圈選工具切換
? Ctrl+M:鏡像(反向翻轉),按Ctrl+M后需要選擇翻轉軸向。
十二、編輯模式下
(1)、元素級別
? 點、線、面級別:1、2、3
? 點、線、面菜單:Ctrl+V、Ctrl+E、Ctrl+F
(2)、擠出
? 擠出:E、Ctrl+右鍵 (前提:在選擇點、先、面的情況下) ,選擇整個模型時,按E可以復制一個模型出來。
? 沿法線方向擠出/擠出各個面(獨立擠出):Alt+E
? Spin旋轉復制/擠出工具:(只能在編輯模式下使用)

(3)、塌陷、合并
塌陷(2.83版改了):有兩種方法:
1、按M鍵選擇合并功能。
2、按X鍵選擇【邊線塌陷】, 83版改了之后,斷開的點是不能合并的。

? 合并重合(多余)頂點:按M選擇【按距離】。

還有一種方法,使用【焊接】修改器(這個和按距離合并功能差不多)。

? 自動合并頂點(把一個點拖到另一個點,并使兩個點自動變成一個點):按N打開工具菜單?

下圖這里編輯模式下才會顯示

(4)、刪除
? 刪除:X或 Delete【可以選擇刪除對象/點/線/面】。再物體模式下可以按Delete刪除。
? 刪除線和點:Ctrl+X 或 Ctrl+Delete
(5)、切割、拆分、提取
? 提取點線面:Shift+D
? V:切割分離工具(按V后 移動鼠標拉開模型)

? 拆分:Y

(6)、加線、切線
? 環(huán)形切線:Ctrl+R 【1、按Ctrl+R后,點左鍵再點右鍵確認切線在線的中間位置;2、點左鍵后,可以移動切線位置,再點左鍵確認切線;3、按Ctrl+R后,滑動鼠標滾輪可以增加和減少線段(線條變黃色的時候可以增加分段,變橘黃色就不可以了),或者直接按數字】
? 切線:K
1、垂直或水平切線:需要按對應的坐標軸(X、Y、Z)鍵。
2、自由切線:K (1、切線過程中按Shift不放可以捕捉到線的中間點;2、右鍵取消;3、按空格鍵或者Enter確認切線)
3、忽略背面:切線過程中按C(按一下就行),下圖綠點表示被切的線,沒有綠點的是沒有被切的線(模型背面的線)。

? 切分模型:看下圖

? 連線:J(兩點之間連接一條線)
(7)、倒角
? 倒角:Ctrl+B:按Ctrl+B后,左右/上下移動鼠標調節(jié)倒角大小,按住Shift可以微調;滑動鼠標滾輪可以添加分段
? 頂點倒角:Ctrl+shift+B(滑動鼠標滾輪可以細分)

(8)、細分
簡單細分(編輯模式下)

(9)、其他
? 插入面:I (1、插入面過程中按Ctrl變成擠出。2、插入面后再次按I變成插入各自的面)

? F:【補洞/填充】:1、可以智能填充,選擇邊界邊或一條邊后按F;2、橋接:選擇三個以上的頂點或者兩條以上的邊后按F。

? Poly Build:(拓補常用)

? 彎繞工具:shift+W
? ALT+S:使元素(點線面)沿法線方向收縮(移動)
? 沿著線移動點線面(編輯模式下):快速按兩次G
? 球形化工具:選擇工具后按住左鍵不放并移動鼠標

? 整平凹凸面:流程1、把要整平的凹凸面朝向X或Y或Z軸。2、選擇點、線、面。3、按S縮放。4、再按X或Y或Z(要整平的凹凸面的朝向),使面沿軸向縮放。5、然后按0(零鍵),就能把凹凸面整平了。

十三、選擇
? 背面選擇開關:ALT+Z(開啟該功能才能選擇到模型背面的元素)
或者Shift+Z

? 套索加選:Ctrl+右鍵
? 套索減選:Ctrl+Shift+右鍵
? 加選/減選:Shift+左鍵
減選多個元素:Ctrl+左鍵(框選)
? 擴展/縮減選擇:Ctrl+數字鍵盤【+】/【-】
? 全部選擇元素(點線面):Ctrl+L
?選擇相連元素:L(從多個模型合并的模型中選擇其中某個模型時使用)
只能再編輯模式下使用
他默認具有加選功能(鼠標指針放到模型上,再按L鍵)
?棄選:按L選擇模型后,再面板上勾選【棄選】

??間隔式棄選
先選擇所有線(你想調整的模型部分)
然后再使用【間隔式棄選】
之后再調整該功能的參數。

操作順序:
?Loop(循環(huán))選擇:ALT+左鍵 (1。循環(huán)選擇點、線:ALT+左鍵都選擇線就可以了);(2。循環(huán)選擇面:這里有個前提,即必須有一個方向才能循環(huán)選擇。比如:我要左右環(huán)形選擇一圈面,這時候要把鼠標指針放到面的靠左邊部分或靠右邊部分,不能放在面的中間。)
?Ring(環(huán)形)選擇:Ctrl+ALT+左鍵 (這里用于環(huán)形線的選擇,面也可以)
? 快速選擇整個模型:在選擇點、線、面之后按 Ctrl+L 【選擇整個模型后還有一個操作: Ctrl+右鍵 可以復制當前選擇的模型】
? 全部選擇:A (1、左鍵點空白處取消選擇,或者按兩次A取消選擇;2、按下圖設置之后按A選擇,再按一次A取消選擇)
? 方形框選:B
? 畫筆加選:C (縮放筆刷:中鍵。取消筆刷:右鍵)
?反向選擇:Ctrl+I
? 軟選擇:O
控制軟選擇衰減范圍:滑動中鍵(鼠標滾輪)。
十四、表面細分
? Ctrl+1~5(物體模式下)細分級別,會自動給模型添加表面細分修改器。
? 選擇相似的:Shift+G (例如,角度相近的硬邊)
? 邊線折痕:Shift+E(折邊)
十五、法向、光滑組
? 顯色面朝向
? 面級別下 Ctrl+F或者右鍵打開菜單: 1.平滑著色(軟面)。2.平直著色(硬面)。
詳細設置看下圖。(有時候勾選“自動光滑”好像不起作用,這時候在模型上重新右鍵給光滑組后,在點“自動光滑”才起作用。)
??當自動光滑組不起作用時,需要在幾何數據里清除數據。
? 顯示法線方向:選擇模型按Tab進入編輯模式下才顯示該菜單。
? 向外重置法線:Shift+N(編輯模式下)
? 向內重置法線:Ctrl+Shift+N
? 反轉法線:ALT+N打開法向菜單
十六、曲線
有時候想刪掉曲線會把模型也刪掉,這時候需要重置下模型在刪除曲線。
? 關閉曲線的法線方向顯示:選擇曲線按Tab進入編輯模式下才顯示該菜單。
? V:控制柄控制類型
? Shift+N:重新計算(重新計算控制柄的方向)
? E:擠出

? 加點:選擇兩個相鄰的點右鍵選擇【細分】

? P:分離
? F:縫合(首尾相連),使兩個點相連

? Ctrl+T:傾斜扭曲/Alt+T:恢復傾斜扭曲(必須在3D模式下才能用)

? Alt+S:縮放(可以對點進行縮放)

? 曲線形變:Ctrl+P(操作流程:先選擇模型,然后按Shift加選曲線,按Ctrl+P選擇曲線形變,再選擇模型打開模型的修改器面板,然后調節(jié)坐標)



? 將曲線轉換為模型(要在物體模式下)

十七、TXT文本
添加文本:ctrl+A

添加文本后按Tab進入編輯模式。
進入編輯模式后可以輸入文本
刪除文本:Backspace(F12下方)
選擇字體:

中文輸入:?Blender不支持中文輸入,需要選擇與中文相關的字體之后(如華文行楷),從外面復制文字,然后粘貼進去。
擠出、倒角:

把文本轉換為模型:選擇文本,右鍵選擇【轉換為網格】

十八、UV編輯
? 標記縫合邊:線級別下選擇要斷開的邊,然后右鍵選擇【標記縫合邊】,再按U鍵展開UV(UV編輯下)。
? 圖釘:P (這個會經常用到。比如點對齊,先要打圖釘才能對齊。)
? 選擇孤立的UV:L
十九、著色編輯器 (要在選擇著色器編輯器的情況下才能用)

? 添加材質節(jié)點:Shift+A
? 搜索節(jié)點:Ctrl+F
? 斷開節(jié)點所有鏈接:Alt+左鍵拖動節(jié)點即可
? 斷開節(jié)點鏈接:Ctrl+右鍵拖動鼠標在連接線上畫線即可斷開鏈接

? 單獨預覽某個節(jié)點:Ctrl+Shift+左鍵點擊節(jié)點(前提:開啟Node:Node Wrangler插件)
? 刷新貼圖(Reloaded images):Alt+R(更新貼圖時不用手動加載每張貼圖了)(前提:開啟Node:Node Wrangler插件)
? 插件Node:Node Wrangler(作用:自動添加并連接相關節(jié)點;操作:選擇某個節(jié)點后,按Ctrl+T)

二十、動畫
? 播放/暫停:空格鍵
??簡單蒙皮:操作流程
原因可能是模型有問題,比如模型有多余的頂點。
解決辦法:按M鍵,選擇【按距離合并頂點(By Distance)】。
1、先選擇模型(子級),再選擇骨骼(父級)。
2、Ctrl+P打開父級設置菜單,選擇【附帶自動權重】

清空父級:Alt+P
注意:如果蒙皮失敗。
二十一、其他
? 橋接循環(huán)邊:選擇邊后右鍵打開選擇橋接循環(huán)邊

二十二、筆刷(雕刻、繪畫模式通用)
??筆刷大小:F(按一下就行,不用一直按著),然后左右移動鼠標,左鍵確認。右鍵是取消(如果覺得調節(jié)筆刷大小的速度太快,可以在縮放過程中同時按住Shift進行數值微調)。
??筆刷強度:Shift+F(按一下就行,不用一直按著),然后左右移動鼠標,左鍵確認。右鍵是取消。
??筆刷衰減:Ctrl+F(同上)
??吸管(吸色):S (按一下S鍵,就可以吸到顏色了。記住:不是按S不放,然后點左鍵吸色,這是不行的,blender跟其他軟件操作不太一樣。)
??橡皮檫:按Ctrl不放+按左鍵不放并移動鼠標。
二十三、雕刻
? 平滑細節(jié):Shift+左鍵
? 反向雕刻(凹凸):Ctrl+左鍵
? 投射紋理:1.移動紋理(右鍵);2.旋轉紋理(Ctrl+ 右鍵)3.縮放紋理(Shift+ 右鍵)
? 空格鍵: 顯示隱藏操縱桿
二十四、紋理繪制(Texture Paint)
??紋理繪制模式:打開方式1

??紋理繪制模式:打開方式2:Ctrl+Tab

??開啟無光模式:該模式只有在【紋理繪制模式】模式下有用。
??選擇想要繪制的那張貼圖:
??添加想要繪制的屬性貼圖:
??保存繪制的貼圖(看下圖):星號表示沒有保存。
二十五、插件安裝
1、安裝插件
2、插件顯示位置
二十六、模型導出設置
(一)、導出到Unity
Unity,就你事最多?,煩的很。
左視圖當前視圖用:這是為了在Unity里的資產目錄中,讓模型的縮略圖看起來是正面的。
單位:設為M(Unity默認單位也是M)
坐標軸X軸旋轉90度:操作流程,先X軸旋轉-90度,重置模型,然后再旋轉90度,不重置模型。
要在Unity中實現1:1:1比例縮放:導出FBX時,在【應用縮放】選項里選擇【FBX單位縮放】。
(二)、導出到UE4
Blender的前視圖和UE4的一樣(-Y軸),快捷鍵(數字鍵)1。
這個就簡單了,沒導入Unity那么多麻煩事?。
二十七、同事之間分享文件
二十八、追加文件
在自己的項目文件中追加同事分享的項目文件。